中醫藥是否有效?應該如何來評價?
從國內中藥的市場效應來說,似乎是有效的。理由是如果沒有效,怎么產品屢賣不衰?沒有效的東西,誰會吃了再吃,買了再買?
從中醫的行醫經驗和病人的反映來說,也是有效的。因為確實有病人在看了中醫之后病好了。
然而當國內的中藥拿到美國,按美國藥監局FDA的科學評價標準去進行臨床評價的時候,就被宣布無效了。
為什么?是美國人不講道理?是美國人歧視我們中國人和我們的中醫藥?
仔細分析一下,原來是兩國的評價標準不一樣。
美國人是什么標準?美國人的標準是世界統一的科學的標準。是用安慰劑做對照、病人醫生雙盲實驗的評價標準。
中藥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陸續被介紹到美國做臨床實驗的評價。所有的中藥都是一個命運,做到臨床實驗II期就做不下去了。
臨床實驗I期都沒有問題。當然不會有問題,臨床I期檢驗的是安全性。這些草藥是我們老祖宗“神龍院士”當年自己拿嘴巴開發出來,我們中國人又用了數千年和數千億的人去做臨床I期,當然安全。
可是美國FDA標準的臨床II期的后期和III期要看有效性,還要拿安慰劑來做對照,用統計學去計算。
這么一來,中藥就遇到麻煩了。按照科學方法這么一計算,就看不到中藥在統計學意義上的有效性了。
什么意思?
中藥不是沒有效,是不比安慰劑更有效。
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許多的疾病,不治療,也有接近30%的自愈率。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評價標準的問題。我們中國人為什么說中藥有效呢?我們中醫的評價標準是什么呢?我們的老祖宗是如何評價中醫中藥的呢?
我們的老祖宗和我們現在的中醫用的是現在正在時髦起來的一個科學名詞:“個性化”標準,即極具個性化的“表揚信”。
我們老祖宗用的是個性化治療,評價當然也要個性化。中醫的精髓就是個體化:個體化診斷,個體化治療。它的評判也應當個體化。中醫治療的效果比西醫更依賴于個體醫生。
中醫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綜合。中藥的配方里充滿了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心理治療的元素。同時中醫在用藥時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以目前FDA審查西藥的標準來衡量中藥,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以個體醫生治療的效果來對中醫藥治療效果進行綜合的評價,才是一個全面和科學的評價。
希望熱愛中醫中藥的科研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制定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方案來評價中草藥,以此推動中醫藥科學化,走向國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