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入主中原后,學漢人學得有些過分,卻沒學到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庸。所以,元朝修的《宋史》里,好人跟壞人往往界限十分清晰,好人就是高大全,壞人什么都不好。這樣,蔡京在《宋史》里的形象就差得一塌糊涂,連他能在徽宗朝進京進入執(zhí)政團隊,也說成了是他鉆營的結果。
按照《蔡京傳》的說法,蔡京之所以能入朝做官,主要是靠他在杭州賄賂童貫。童貫當時剛好在杭州替徽宗搜羅名字畫,蔡京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大家,就賄賂童貫,讓他幫忙送了很多自己的作品給徽宗。后來徽宗就記住這個人了。然后就是蔡京在京城的支持者通過收買宦官和后宮嬪妃,讓他們早早都知道了蔡京的大名,每天在徽宗耳朵邊吹風。
但是,從《續(xù)資治通鑒》里可以完整地看到,蔡京進入中央執(zhí)掌大權與當時的朝廷新舊兩黨黨爭的結果。
從自身條件看,在入朝之前,蔡京已經(jīng)具備了進入執(zhí)政團隊的所有資歷方面的條件。他出使過遼國,到地方上典過大郡,進過翰林院,還做過一向被認為是侍從官的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司馬光主政后,要求各地在五天之內廢除募役法,恢復差役法。當時許多地方官都說時間太緊迫,可能完不成,但是蔡京卻很積極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所以,他被認為是司馬光一派的人,是反對新法的。這樣,他在士林中的名望就很高。
比這更重要的是,他弟弟蔡卞,早就已經(jīng)做了大官,而且一向聲望不錯。蔡卞先做的中書舍人,蔡京后做。按照規(guī)定,在朝廷上站班時應該是先后進身順序來站,但蔡卞提出,他不能站在哥哥前面,要求讓哥哥站在前面。朝廷同意了。后來,蔡卞又先當上尚書右丞,就提拔自己的哥哥,讓他當上了翰林學士兼侍讀。這個位置離執(zhí)政就很近了,他也以為自己可以順利地進入樞密院。但是他很不幸,此時的宰相曾布覺得這個人比較危險,不同意他進入執(zhí)政團隊,于是又外放了他。
被曾布視為敵人,給蔡京又帶來了意外的收獲。前朝重臣韓琦的兒子韓忠彥不久也進入了執(zhí)政團隊,與曾布發(fā)生了沖突。韓忠彥認為,可以將蔡京引進到執(zhí)政團隊來幫助自己對付曾布,這樣,蔡京又入朝擔任翰林學士承旨。
實際上,蔡京只是一個官僚,沒有特別的政治主張,可以隨時根據(jù)政治需要改變。第一次被司馬光引入朝廷之后,因為被彈劾,又被外放。這時元祐時期已經(jīng)結束,王安石變法時的親密政治伙伴章惇擔任宰相,所以蔡京改為支持新法。為了表明自己對新法和王安石的忠心,蔡京還請求徽宗將王安石追封為王。在宋朝,一般只有嫡親皇子才能有一字王的待遇,很多皇子只能是郡王,封不上一字王。
不久,哲宗駕崩,徽宗登基,原來反對新法的諸如蘇軾等人都被召回,政治風向又轉向恢復舊法,蔡京又被外貶到杭州居住。他對新法的態(tài)度也開始變得曖昧起來。因為朝廷斗爭,他很快就被召進京。在曾布與韓忠彥的斗爭中,韓忠彥很快就失敗被貶,蔡京就被作為平衡曾布的力量留在執(zhí)政團隊里,他又成為尚書右仆射。之后,曾布罷相,蔡京順理成章地進身成為左仆射,也就是首輔宰相了。
曾布與韓忠彥擔任宰相時,宋徽宗并不能完全控制政治局勢,還是在延續(xù)之前的格局。到韓忠彥與曾布先后被罷相之后,徽宗已經(jīng)能夠完全控制局勢,當然不能再走老路了,不能按元祐黨人規(guī)定的路線走下去了,需要搞點新動作。
蔡京是聰明人,知道靠自己這樣無所作為,庸庸碌碌地下去,不搞點成績出來,徽宗這樣喜歡折騰的藝術家對他是不會完全信任的。要搞出來成績,最簡單直接的辦法當然是搞點跟前任不同的東西,用我們今天熟悉的奧巴馬2008年的競選口號說,那就是“CHANGE”。而對徽宗來說,最便當也最名正言順的當然首推撿起神宗時期的改革路線,把改革繼續(xù)推向深入。所以蔡京建議說,應該首先恢復新法,以紹述神宗先志來號召人心。徽宗一聽龍顏大悅,馬上就開始著手恢復新法,并且按照蔡京說的,比王安石當權時期做得更徹底。
奸臣跟權臣有區(qū)別,很多情況下,奸臣跟權臣都是重合的,但有時也不一樣,比如張居正是權臣,但卻不見得就是奸臣。蔡京屬于奸臣和權臣重合的那種人。在宋朝的制度下,做宰相是比較危險的,隨時都有因為被彈劾而被罷官的可能。但是,如果皇帝不拍板,那么這個事情就不會發(fā)生了。而要讓徽宗這樣的藝術家皇帝不拍板罷蔡京的官,最有效的辦法是用別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不管朝政。所以,蔡京就開始攛掇徽宗享受太平,大造宮殿、園林,到處興建道觀。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變法的成效,就發(fā)動了對西夏的戰(zhàn)爭,取得了河西一帶。在司馬光當政時,朝廷曾討論過是否應該耗費陜西、四川的錢糧去堅守,因為在財政上確實不劃算,這也成了新舊黨爭的一個重要議題。蔡京效法王安石,再次派兵進攻西夏。這時的西夏經(jīng)過北宋的長期封鎖政策,早已虛弱不堪,所以童貫出兵后阻力并不大,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這次戰(zhàn)爭和王安石時期一樣,得不償失。當時李元昊已死,西夏內部大亂,根本不會威脅宋朝的邊疆安全,完全沒必要主動挑起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期間,又發(fā)生了嚴重的貪污,前線的將領冒領軍費。西邊的戰(zhàn)事大大地增加了朝廷的財政開支,加重了稅收主要來源地區(qū)的負擔。所以,西線的戰(zhàn)事尚未結束,東南已經(jīng)發(fā)生了嚴重的叛亂,也就是方臘起義。童貫從西線回來,加官進爵之后,又趕到東南平叛,朝廷的開支進一步增加。
不久之后,金國派遣使者與宋相約夾擊遼國,貪功的蔡京再次答應出兵配合。宋軍在北方戰(zhàn)線上的作戰(zhàn)并不成功,但是金國的勢頭很猛,很快邊消滅了遼國。按照之前兩國的約定,幽州以南的地區(qū)都歸宋所有。但是因為宋軍作戰(zhàn)不利,金國認為宋已經(jīng)沒有能力與自己對抗,所以違背約定,將整個河北地區(qū)的居民全部遷到遼東一帶,只把空城留給了宋。等到宋軍占領幽州時,已是一片無人區(qū),但是既然駐兵,就必須供養(yǎng)。朝廷在幽州的駐軍多達二十萬,整個北方都因此疲敝。
西線、東南、北線全部經(jīng)歷了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之后,整個國家所有地方也就都已經(jīng)到了財政崩潰的邊緣。等到金軍南下,各地相繼發(fā)生叛亂,北宋也就崩潰了。所以,在金軍南下之后,徽宗便罷斥了蔡京,放逐到西南去了。最后,蔡京死在了被流放的路上。但是全國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象蔡京這樣的人,沒有明正典刑,實在是太便宜他了。兩年后,金軍再次南下,二帝北狩,北宋正式滅亡。
蔡京的一生,是一個平庸官僚的一生,他始終沒有把自己修煉成政治家,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路線,只是一個政客,只要能升官發(fā)財,可以隨時改變主張。政客根據(jù)自己的政治需要調整自己的政治主張,這在情理之中。但是為一己之利而改變國家政策,牽動天下,動搖國本,就無法原諒了。尤其是在新舊黨爭已經(jīng)破壞了北宋的政治穩(wěn)定的局面下,皇帝懈怠,大臣折騰,朝廷重臣隨時俯仰,終于把國家也折騰得滅亡了。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html2/60417/2012/05/17/74517.s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