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1966年說:用二十五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
根據《毛澤東年譜》摘要如下:
1966年2月19日,毛澤東閱中共湖北省委二月五日《關于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的設想》。這個設想提出,用本省生產的農業機械來實現農業機械化。從一九六六年算起,要力爭在五年、七年、十年內,在全省實現機械化。毛澤東批示:“任重同志:此件看了,覺得很好。請送少奇同志,請他酌定,是否可以發給各省、市、區黨委研究。農業機械化的問題,各省、市、區應當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做出一個五年、七年、十年的計劃,從少數試點,逐步擴大,用二十五年時間,基本上實現農業機械化。至于二十五年以后,那是無止境的,那時提法也不同了,大概是:在過去二十五年的基礎上再作一個二十五年的計劃吧。目前是抓緊從今年起的十五年。已經過去十年了,這十年我們抓得不大好。”
1966年3月12日,毛澤東就農業機械化問題復信劉少奇:“三月十一日信〔劉少奇1966年3月11日致信毛澤東說:你要王任重同志送給我的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幾個文件,我已送給恩來、小平同志閱后,連同主席批語印發給政治局、書記處各同志及有關部門研究,并準備意見。后來再由有在京副總理參加的中央常委會議上談了這個問題。大家意見,要小計委就這個問題有關方面情況先摸一摸,并提出一個方案,中央再來討論。恩來同志要小計委派人到湖北同省委共同研究他們提出的方案,先在湖北進行試驗〕收到。小計委派人去湖北,同湖北省委共同研究農業機械化五年、七年、十年的方案,并參觀那里自力更生辦機械化的試點,這個意見很好。建議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委也各派人去湖北共同研究。有七天至十天時間即可以了。回去后,各做一個五、七、十年計劃的初步草案,醞釀幾個月,然后在大約今年八九月間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才有可議。若事前無準備,那時議也恐怕議不好的。此事以各省、市、區自力更生為主,中央只能在原材料等等方面,對原材料等等不足的地區有所幫助,也要由地方出錢購買,也要中央確有原材料儲備可以出售的條件,不能一哄而起,大家伸手。否則推遲時間,幾年后再說。為此,原材料(鋼鐵),工作母機,農業機械,凡國家管理、地方制造、超出國家計劃遠甚者(例如超出一倍以上者),在超過額內,準予留下三成至五成,讓地方購買使用。此制不立,地方積極性是調動不起來的。為了農業機械化,多產農林牧副漁等品類,要為地方爭一部分機械制造權。所謂一部分機械制造權,就是大超額分成權,小超額不在內。一切統一于中央,卡得死死的,不是好辦法。又此事應與備戰、備荒、為人民聯系起來,否則地方有條件也不會熱心去做。第一是備戰,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了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蓄,仰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而局部地區的荒年,無論哪一個省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幾個省合起來來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三則更加要為地方積累資金用之于擴大再生產著想。所以,農業機械化,要同這幾方面聯系起來,才能動員群眾,為較快地但是穩步地實現此種計劃而奮斗。蘇聯的農業政策,歷來就有錯誤,竭澤而漁,脫離 群眾,以致造成現在的困境,主要是長期陷在單純再生產坑內,一遇荒年,連單純再生產也保不住。我們也有過幾年竭澤而漁(高征購)和很多地區荒年保不住單純再生產的經驗,總應該引以為戒吧。現在雖然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這是最好地同時為國家的辦法,還是‘百姓足,君孰與不足’〔見《論語•顏淵》〕的老話)的口號,究竟能否持久地認真地實行,我看還是一個問題,要待將來才能看得出是否能夠解決。蘇聯的農業不是基本上機械化了嗎?是何原因至今陷于困境呢?此事很值得想一想。以上幾點意見,是否可行,請予酌定。”之后,毛澤東在這封信的打印稿上批示:“未發,擬不發,待討論。”
1966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毛澤東的批示和湖北省委的這個文件。
1977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封信,題為《關于農業機械化問題的一封信》。
讀后感:
一、毛主席說,用25年時間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我想,從66年算起,經過25年就應該是90年代了,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是完全可能的。50后、60后、70后都知道,到上世紀70年代,拖拉機、抽水機、磨面機、飼料機、打谷機在農村已基本普及。誰知落實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一塊地、一塊田都要分好幾戶人(由于田土等級不同又要照顧公平,大家也實屬無奈),這些農業機械都用不上了。因此,實現農業機械化就變得遙遙無期了。現在的農村,不要說實現機械化,相當一部分良田沃土都荒蕪了,無人耕種。原來一百幾十號人的生產隊,現在只有“99”“61”身份的二三十人在農村留守了,到了鄉下你要問過路的話,找人都難。不知道現在報告里喊得最響的“實現四個現代化”還包括農業機械化不?
二、毛主席說要實現農業機械化請注意兩點,一是此事以各省、市、區自力更生為主,要建立“大超額分成權”制度,調動地方積極性;二是應與“備戰、備荒、為人民”聯系起來,特別強調備戰是為人民,備荒也是為人民,“國家積累不可太多,首先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三則更加要為地方積累資金用之于擴大再生產著想”。“農業機械化,要同這幾方面聯系起來,才能動員群眾,為較快地但是穩步地實現此種計劃而奮斗。”“蘇聯的農業不是基本上機械化了嗎?是何原因至今陷于困境呢?此事很值得想一想。”讀了這段話有什么感受呢?一是毛主席要帶領全國人民較快地穩步地實現農業機械化;二是“三個著想”所體現的無時無刻不為人民著想的人民情懷讓人感概萬分!
三、“1977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這封信,題為《關于農業機械化問題的一封信》。”這有意味著什么呢?是否意味著當時的黨中央在召開工業學大慶會議、農業學大寨會議和科學大會后,要掀起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新高潮呢?我還沒有可證實的資料,不得而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