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乃至世界,任何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無不由衷地信仰和崇敬毛澤東。如今,毛澤東熱越來越高。如何解讀、理解和學習毛澤東?《年譜》第一卷為我們提供了一把解讀毛澤東的“鎖匙”,或一條基本的線索。
1951年 7 月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毛澤東會見周世釗和蔣竹如,了解他們就讀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的教學情況后,談到自己年青時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經過艱辛的探索,終于得出一個指導、支配著一生的極其重要的人生哲學。
他是這么說的:
“一九一二年暑假中,我從省立高等中學自動退學之后,在湘鄉駐省中學宿舍,實行自學。每天到三里路之外的省立圖書館去看書,早去晚歸,中午為了節省時間,買兩個燒餅,就解決了午餐問題。雨雪的日子也照樣前往,從未間斷過。這樣從早到晚,沒有休息,在圖書館自學了半年。當時,我十九歲了,十九歲的青年應該讀了很多書,但我讀得不多。我才到圖書館的時候,看到架上、桌上和藏書樓上都堆滿了書,我借讀了一些,覺得都有新的內容,都對我有所啟發。我在圖書館借了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穆勒名學》、《原富》、《法意》《社會通論》以及西洋歷史和小說等。覺得每讀一本書都有新的收獲,讀越覺得不肯放棄,因此,忘了疲勞和饑餓,每天只有中午吃燒餅的時候是我唯一的休息時間。半年多的時間不算長,而我在知識上的收獲卻不小。我的最大收獲還不在這里。我在湖南省立圖書館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大地圖。以前,世界究竟有多大 ,是不太明確的。當時,我認為湘潭縣已不小,湖南當然更大,全中國古稱天下便大得不得了。在世界地圖上看到中國只占世界的一部分,小了,湖南更小了,湘潭和韶山更沒有影子了。世界真是大呀,世界既大,人就很多,每個活人都要生活,既要過物質生活,還要過文化生活。據我看,一般人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但我在韶山、湘潭和長沙見到的,廣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缺衣少食,挨凍受餓,目不識丁,做一世文盲,還經常被地主、豪紳和貪官污吏勒索壓迫,被賣被殺。為么什么廣大人民的生活過得這樣痛苦呢?用今天的話來說,只是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的緣故。在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廣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不會變成幸福的生活。因此 ,我總覺得我們青年的責任極其重大,青年的前途極其廣闊,因為要改變社會就要革命,革命要靠革命青年。我想到這里,就定下這樣的決心:我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將革命事業奮斗到底。”(《毛澤東年譜》1949-1976年第1卷,第382—383頁)
“我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這就毛澤東的人生哲學。成了指導、支配著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既是他的人生觀,又是他的社會歷史觀。
應當承認,毛澤東在調研中國之國情時,“見到了中國廣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這是那時有識之士并不是很難做到的。
問題在于,怎樣看待“為什么廣大人民的生活過得這樣痛苦呢?”“苦根”在哪里?毛澤東的答案:這決不是那些剝削階級精英、衛士們所謂是勞苦大眾“不善于生產經營”,甚至是所謂“好吃懶做”的結果,而“是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的緣故”,歸根到底,是私有制“社會制度”所致。
毛澤東的這個科學結論,是歷史真實的正確反映,是站在廣大廣大“受壓迫和受剝削”的工人、農民的立場上觀察中國的結果。
毛澤東思維邏輯的發展,自然進一步提出:如何看待和對待這個造成廣大人民生活痛苦的“社會制度”?它必然的、合理的,還是不應當的、不合理的?是天經地義、應當肯定的,還是大義不道、應予否定的?毛澤東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對此持革命的否定態度。
在他看來,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那么多次大的改朝換代,數不清的社會“改革”,乃至連綿不斷的農民起義,不都是由于私有制這條“苦根”不除,結果勞苦大眾總得被剝削、被壓迫,過著“痛苦的生活”。因此,毛澤東斷定:在“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廣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不會變成幸福的生活。”
所以,中國的出路,必然地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而這“就要革命。”“我想到這里,就定下這樣的決心:我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將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凸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髓。
這就是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就是毛澤東的歷史觀!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凸現出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它鮮明的階級性;二是它革命的徹底性。
眾所周知,毛澤東自從選定了“唯物史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之后,始終鐵定不移,忠誠如一。這是毛澤東特有的風貎。
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版序言中,曾明確概括過《宣言》的“基本思想”,或“核心基本思想”。他說:“《宣言》始終貫徹的基本思想”:經濟基礎(所有制)決定上層建筑,這就是他所說的,“每個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就是他所說的“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消滅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社會制度“這樣的階段”,這就是他所說的,無產階級只有經過革命,徹底消滅整個社會的剝削制度,才能使自己“永遠擺脫剝削、壓迫”,“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馬恩選集第1卷,第232頁)
毛澤東正是憑著唯物史觀這種“望遠鏡”和“顯微鏡”,看清了社會是“劃分”為階級的;工農勞苦大眾是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地主、資產階級則是剝削和壓迫階級;而此種階級剝削與壓迫的土壤、基礎便是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毛澤東這里所講“中國人民”,不是泛指什么“人”呀、“全民”呀,而是 中國的工人、農民、“痛苦的人民”。如果離開了階級分析,如墮煙海,還能確立種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的人生觀嗎?
應當看到,是為大多數“受苦的人民服務”,還是為少數富裕的幸福的人服務?這就是全部問題的實質之所在。共產黨和國民黨、及其他資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也就在這里。
這就導致毛澤東同黨內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黨內走資派不能不分道揚鑣。
毛澤東人生哲學鮮明的階級性另外一個特征,就是革命的徹底性。
毛澤東的人生哲學決心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這就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是“一生的力量”,不是半生的力量;是革命“到底”,奮斗終身,完成了民主革命,創建了社會主義,不能“告別革命”,還得繼續革命,直至“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 否則,何能說“一生”、“到底”。
全國人民心知肚明,毛澤東的偉大正在于,他真是說到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因此,順著這條條基本線索,就能較好地讀懂毛澤東,理解毛澤東。
多少年來,不少善良的人們也感到毛澤東成了一本“天書”,難讀,難解,難懂:他開國后為何不按劉少奇等人的主張,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為何在廣大農民欣天喜地分得土地后,又不停頓地把農民引上社會主義的集體化道路?他為何對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如此勢不兩立?為何對“共同富裕”那么執著追求?為何對“兩極分化”那么疾惡如仇?
再有,他又為什么在建國后要連綿不斷地在全國搞政治運動,矛頭常常對頭著自己各級領導干部?更為什么不顧長期跟隨自己的戰友們的“很不理解”,非得搞文化大革命不可?
還有,他為何那么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為勞苦大眾操心?為何始終對自己那么嚴格,儉樸成性,節約到不近常情?為何自己出去不帶上妻兒子女盡享受“天倫之樂”?
還有,他對自己的子女要求為何那么苛刻,以至在犧五位親人后還把岸英送去抗美援朝,直至為國捐軀?為何不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安排?為何連稿費都要交公,不作遺產留給子女?
凡此種種,只要把握這把“鑰匙”,就不難迎刃而解。
毛澤東是一面鏡子。對照這面鏡子,就能“透視”出他和xxx等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1994年5月29日,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法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和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雷潔瓊,在民進中央組織下﹐和其他幾位民進副主席等領導人一道,專程“瞻仰韶山”。經過一天緊張、認真的瞻仰、參觀,雷老根據自己“從社會學專業”和“對毛澤東的研究和歷史的反思”,激動地在留言簿上寫下了八個大字: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這八個大字,雷老說“是我時常想念他老人家想說的話”,字字千斤!多么切貼!多么到位!多么公道!
毛澤東是真正的、偉大的“公者”。“公”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面對毛澤東這面鏡子,中國去世了的“私者”,乃至活著的“私者”,能不汗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