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英文版在2014年出版后,銷量高居亞馬遜排行榜首。目前中文版正在翻譯,估計很快就會出版?!秴⒖枷ⅰ芬呀涢_始每天連載這本書的部分重要章節。
《21世紀資本論》引起的批評者和贊揚者都不少。《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Harold Meyerson說,皮凱蒂給社會提供了凱恩斯《貨幣通論》以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唆斂寺≒aul?Krugman)認為《21世紀資本論》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曾任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的布蘭科·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稱它是“經濟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著作之一”。
《21世紀資本論》英文版
批評皮凱蒂的聲音大致有兩類,一種是指出皮凱蒂書中的數據有問題?!督鹑跁r報》經濟編輯克里斯·賈爾斯(C. Giles)質疑皮凱蒂用的英國數據與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完全不同。另一類批評是把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看成一種意識形態的敘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N. Gregory Mankiw)認為皮凱蒂的觀點是出于意識形態的激情而非經濟學的邏輯;美國的《國家評論》和《華爾街日報》也有人撰文指責皮凱蒂是在宣揚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詹姆斯·佩特庫奇斯(James Pethokoukis)在《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上警告說,必須對皮凱蒂的作品進行反駁,否則“它就會在知識界傳播,重塑政治和經濟觀念,而未來所有的政策論戰都會在這些觀念的基礎上展開。”
上面贊揚和批評的兩種評論雖然各自有自己的依據,但總的說來,都有些主觀發揮過度的片面性。《21世紀資本論》確實是一本討論資本的重要著作,但它并不是一本經濟學的理論著作。皮凱蒂自己坦言,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一本思辨和理論的書籍,而他的《21世紀資本論》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歷史書,二者有很大不同。與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凱恩斯的《貨幣通論》相比,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顯然缺乏理論創新,因為皮凱蒂只是用更詳實的統計資料證明了在他之前已經存在的關于資本社會不平等的理論。所以,斷言《21世紀資本論》是自凱恩斯的《貨幣通論》以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有些言過其實。
但是,一些西方保守派把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看成是意識形態的宣傳就有些錯得離譜了。在這本六百多頁的巨著中,皮凱蒂使用的是歷史研究的方法,用大量的歷史和現實的統計資料來證明某一個觀點,而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理論推演。《21世紀資本論》一書的優點是歷史資料詳實,而缺乏的恰恰是周密的概念推演和理論分析,完全談不上什么意識形態。對于這一點,皮凱蒂自己講得很清楚,他只是在書中陳述歷史與現實的事實,而拒絕在政治上選邊。
由于皮凱蒂對資本主義的不平等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也有人認為皮凱蒂繼承了馬克思的理論。這種說法也不確切。從基本理論上看,皮凱蒂并不主張消滅資本,也不接受共產主義理論。他在1990年初曾去過一趟羅馬尼亞,他認為這個經歷讓他堅定了拒絕共產主義理論的立場。他說,“當你看到人們在街上排起長隊卻買不到任何東西,你就清楚地知道我們需要私有財產和市場制度,不只是為了經濟效率,而且是為了個人自由。”因為市場和私有財產擁有一個運轉的經濟,資本主義制度能夠有效地分配資源。“蘇維埃實踐”雖然讓人們“擺脫枷鎖,卸下累積財富的桎梏”,但卻只會導致人類災難。
如果把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與馬克思的《資本論》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有以下根本性的區別:
第一,皮凱蒂與馬克思對私有財產和市場制度的態度完全不同。皮凱蒂認為資本主義制度能夠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推動經濟高度發展,同時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度也給人提供最基本的自由;而消滅了資本主義的蘇維埃模式則與貧困落后和不自由聯系在一起。馬克思則認為私有財產和資本主義制度最終要被人類拋棄。馬克思從商品、勞動、價值規律開始,從最基礎的單元解剖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于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這個基本矛盾最終將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勝利,而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全體社會成員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第二,皮凱蒂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初次分配的觀點不同。皮凱蒂認為在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中,資本收益大于勞動收益盡管會帶來不平等,但由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自由四場是合理的,所以社會的初次分配也是合理并受法律保護的。要消除貧富懸殊和不平等,只有靠第二次分配的稅收來解決問題。而馬克思則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初次分配就有嚴重問題。資本家在分配上壓榨工人的剩余價值,加劇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的貧困化。所以要消除貧富懸殊和不平等現象,必須要消滅資本主義雇傭制度。
但是,盡管皮凱蒂在理論上沒有多大創新,并不意味著這本書的價值和意義不大。無論從學術的意義上看,還是從現實的意義上看,《21世紀資本論》的出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學術上,皮凱蒂的最大的貢獻在于用大量的歷史和現實數據證明了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缺乏公平,而且隨著資本收益和勞動收益的差距日益擴大,社會的不平等將會不斷加深。在皮凱蒂之前,全世界談論資本主義貧富兩極化和不公平的人很多,馬克思講過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不可避免,列寧在講壟斷資本主義時專門講過法國的食利階層,就在最近幾年,西方學術界還出版了很多兩極分化和不平等的書籍,但大都是理論分析,缺乏充分的統計資料。
《21世紀資本論》提供的關于資本收益和勞動收益的資料之廣,是在此之前的其它著作難以企及的。2001年,皮克迪出版一本分析從1901年至2001年法國高入息變化的書,引起了一些研究相關問題學者的關心。牛津學者艾京遜(A. Atkinson)和與他合作研究相關問題多年的法國學者賽伊(Emmanuel Saez),分別搜集美國及歐洲數發達國家的有關數據,年期遠至十八世紀,在此基礎上,他們成立了“世界高入息數據庫”(The World Top Incomes Database, WTID),這些資料構成了這本書的最重要基礎。皮凱蒂也為此書資料的豐富性感到驕傲,他認為馬克思當時沒有條件收集到足夠的資料來描述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否則《資本論》還會更加完美。
《21世紀資本論》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用更大范圍內的數據戳破了庫茲涅茨鐘形曲線的神話,證明了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在1954年提出的庫茲涅茨鐘形曲線只是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特例,并不具有普遍意義。皮克迪利用更長時間、更大范圍內的數據對庫茲涅茨的研究提出了質疑。他發現,美國的收入不平等在1913-1948年間的確有了顯著的下降,但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收入不平等趨于穩定,但沒有進一步的下降,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開始增加,到2000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甚至又回到了1913年的水平。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從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兩百多年歷史中,庫茲涅茨鐘形曲線只是個特例,而這個特例在當今世界已經不存在。
所以,《21世紀資本論》在西方國家走紅并非偶然。這本書確實用大量的事實戳穿了美國夢的神話。皮凱蒂指出,過去幾十年里,美國累積財富產生的回報太高,越來越多富翁手中的財富是通過繼承得來,而不是親手創造出來的。多數美國人都本能地知道或感覺到了這一點。最近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組織的調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社會正變得更加不平等,90%的自由派人士和60%的溫和保守派人士希望美國政府解決這一問題。另外,Factiva數據庫的數據顯示,去年媒體同時提到“不平等(inquality)”和“美國(America)”的頻率是2010年或2005年的5倍,今年4月則達到了6倍。
《21世紀資本論》是一本正逢其時的重要著作。美國社會在經過了三十多年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回潮后,社會貧富分化日趨嚴重,社會有效需求不斷下降,過度的透支和借貸最終引發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至今美國并未完全從金融危機的困境中走出來。尤其令美國廣大民眾不安和憤怒的是,即使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美國的貧富懸殊仍在加劇,社會不平等仍在增加?!?1世紀資本論》出版后一時洛陽紙貴,說明此書得到了許多人的共鳴,同時也說明它對美國社會的描述基本符合實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