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林文藝討論會(24-5)
老蝸牛:流行歌曲之拙見
這次我們文藝討論會,確定討論關于流行歌曲的話題。俺老漢向有自知之名,天生一付唐老鴨嗓子,曲調不識,五音不全,即使偶爾碰到高興之事,比如閣下借俺兩百大洋并附帶聲明不必奉還,心中大喜,情不自禁哼上半曲小調,以示慶賀,結果也常常跑調,嚇得路人目瞪口呆,懷疑遇到了精神病人,著實令人掃興。但既然接了令箭,還得以服從大局為重,硬著頭皮披掛上陣,就我個人的所思所感,信筆談來。若有不當,還望廣大讀者包涵。
關于流行歌曲,老夫以為文章全在“流行”二字上。歌曲屬于名詞,沒啥好討論的。但什么時候流行些什么,流行些啥內容,學問就大了。以服裝為例,有的年頭流行旗袍,有的年頭流行高腰,有的年頭流行擺裙,過些年頭則又流行牛仔矣。服飾的特殊性在于風水輪流轉,循環(huán)往復。以往看試過時的東西,不久又會從新流行起來。然而有的東西卻不是這樣,比如自前清開始,人人腦袋瓜子后面都拖上一條豬尾巴似的長辨子。當時并不覺得有啥難看,然而到了民國,豬尾巴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相信即使再過上幾百年,誰也不會再那樣打扮,除非是演戲。諸位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現在誰頭上還拖著一條又粗又長的“豬尾巴”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豈不讓人笑掉大牙乎!因此,什么年頭流行些啥,與當時的歷史階段、社會環(huán)境、輿論導向、省美情趣,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相聯。
歌曲大致也是如此。記得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俺上幼稚園時,老師教的第一首歌曲是“青青的葉兒紅紅的花,小蝴蝶兒貪玩耍,不愛勞動不學習,大家不要學習他。要學蜜蜂采蜜糖,要學喜鵲造新房,幸福的生活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當時正是大躍進時期,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不容分說,那是一個提倡勞動光榮的時代,勞動就是當時的流行色。后來上小學,學會的第一首歌曲是“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將來的主人,必定是我們……”。這就是當年著名的《兒童團團歌》。由此可見,那是一個注重培養(yǎng)紅色革命事業(yè)接班人的年代。再后來,當俺脖子上飄揚著紅領巾的時候,最流行的歌曲是“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不怕困難,不怕敵人,頑強學習,英勇斗爭,向著勝利勇敢前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即《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不容置疑,那是一個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的年代,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年代。再往后,隨著年齡增長,上口的歌曲愈來愈多,比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團結就是力量》、《毛主席的光輝》、《工人階級硬骨頭》、《社員都是向陽花》、《黃河大合唱》、《北京的金山上》、《大海航行靠舵手》、《游擊隊之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人人都說新疆好》、《藏族人民熱愛黨》等等等等。從這些歌曲中可以感受到,那是一個令人精神振奮的年代,一個催人奮發(fā)向上的年代。即使在“十年浩劫”期間,也不乏很多優(yōu)秀歌曲流行。比如《北京的金山上》、《洗衣歌》、《環(huán)衛(wèi)工人之歌》、《石油工人之歌》、《赤腳醫(yī)生之歌》、《我愛祖國的藍天》、《我愛呼倫貝爾大草原》、《各族人民心向黨》、《英雄贊歌》、《我愛北京天安門》等等等等。加上當時的革命樣板戲和一些優(yōu)秀的電影插曲,可謂百花齊放,群芳爭艷。有人說那個年代只有八個樣板戲,那是不負責任的打胡亂說。還有人說那是一個精神空虛的年代,那就更是胡說八道,只能說明屁股座錯了地方。
如果認真觀察,我們還會發(fā)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無論節(jié)奏緩慢的舒情歌曲,還是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進行曲,其內容均含有強大的正能量,都具有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每當唱起這些歌曲,就會感覺渾身熱血沸騰,給人一種堅無不摧、戰(zhàn)無不勝的斗志,給人一種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的力量,給人一種敢于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利益赴湯蹈火、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沖動。這些歌曲都被冠以紅色歌曲的桂冠,我們這代人就是在這些歌曲的薰陶和激勵下,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也是在紅色歌曲的陪伴下,一步一步地茁壯成長并發(fā)展壯大起來的。那個年代,流行的是紅色。
一代偉人去世,要轉型接軌,要“打開國門”,要與世界接軌,要引進外資,要加入WTO,要“以市場換技術”,要與美國結成“夫妻”,要建立“中美戰(zhàn)略合作伙伴”,要熔入世界潮流,要成為“地球村”村民,要擁抱世界,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包容異質思維”,要學習西方“普世價值”,等等等等。紅色歌曲與轉型接軌顯然不是一條道上跑的車,因此受到排擠或打壓,慢慢消融淡出,不再流行。
當文藝舞臺敞開國門與國際接軌以后,港臺歌曲利用其特殊優(yōu)勢一涌而進,剛開始還給人一種新鮮感,還有諸如《我的中國心》之類比較嚴肅的愛國歌曲登臺亮相。后來則越來越不像話,曲調越來越消沉,藝術水平越來越不敢恭維,色調也愈來愈黃,情啊愛的大行其道,并逐漸占據了文藝舞臺,成為其流行色。一些功底淺薄,甚至不大入流的所謂歌手也趁勢而入,在國內大擺派場,猛賺百姓口袋里的銀子。楞頭青們不惜花費父母大把銀子前往捧場,更有個別嬌情滴滴的小女生自作多情,追“星”追得天昏地暗,愛“星”愛得死去活來,甚至不惜上演以身相許、非嫁不可的鬧劇。嗚呼!由紅到黃的轉折,流行內容的變化,反映了不同的時代的某些本質。
當年老夫在國企上班,一日從學校外路過,該校某班級正在上音樂課。教室里傳來朗朗歌聲,曲調綿軟如水,有氣無力,伊伊啊啊,如同廟堂里善男信女念誦經文。與其說在唱歌,不如說在誦經。但學生們口齒還算清楚,歌詞聽得明明白白,全班齊聲唱道:“在萬丈紅塵中哦,找個人愛我”。嗚呼,聽得俺差點兒暈倒,還真TM想罵人來著。這還是學校么?這音樂老師還算是人么?這些學生不過是十幾歲的娃娃,如此師道,真TM缺德帶冒煙。不知這家伙回家對其未成年子女也是這般教乎?大氣候如此,俺也只能無可耐何,現在社會流行的不就是這類又黃又臭的玩意兒么?
若干年下來,經過精英們契而不舍地“退紅”運作,原以為紅色歌曲早已銷聲匿跡,再也流行不起來了。不料紅色大潮在民間又死灰復燃。各地公園廣場,紅潮跌宕,一浪高過一浪,弄得精英們非常尷尬。手足無措之時,半路又殺出個唱紅與打黑相結合,紅歌與民生相呼應,搞得風聲水起,有滋有味,后亦銷聲匿跡。豈知紅色生命異常頑強,經過短暫沉寂后,今年春晚又再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青年演員王芳一曲《英雄贊歌》和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片段,猶如久旱逢甘雨,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叫好不絕。雖然遭到精英們瘋狂地大加韃伐,丑化攻擊,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但“屁民”們的反映卻是一邊倒。據網上統(tǒng)計,該紅色組曲一路沖冠,拔得頭籌,成為最受民眾歡迎和喜愛的節(jié)目。此現象讓人不得不套用偉人的一句名言:凡是××反對的,“屁民”們就擁護,凡是××擁護的,“屁民”們就反對”。嘿嘿,又令俺老漢想起了偉人的另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宵小之輩,螂臂擋車,豈不自找滅亡乎?
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流行啥東西似乎還由不得少數“特色”、“精英”說了算,公道自在民間矣!
(2014年6月 寫于成都)
(群號:22517496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