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林文藝討論會(24-1)
我壓根就不是一個歌迷,也不熟悉流行歌曲。這里說的,也難免牽強。
在我這樣的人看來,什么是‘流行歌曲’呢?不就是能通過大眾的口,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歌曲嘛。它當然應該是大眾都能聽明白的。龔琳娜的“神曲”那么流行,但我覺得它可能并不適合叫做“歌曲”,她到底唱的啥誰知道啊!當然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娛樂。但娛樂過了頭,不免就娛樂 “娛樂”本身了。我相信,對音樂嚴肅的人,是不該中意那些自己都聽不懂的歌曲的。
音樂之所以存在,我想,絕大多數的人,不過就是用以給自己解壓的吧。而現在的許多所謂的流行音樂,或者是太過于藝術化,讓人聽不明白。所謂“流行”者,本應是適合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從田里山歌一直到舞臺的“勁歌”,不就這樣的嗎?我也希望業余時能聽到舒心的音樂,最好是可以放松心情的,而不是聽所謂的“神曲”一類。
我現在還記得,從前的一些流行歌曲,如張國榮的《潔身自好》、《沉默是金》;黃家駒的《冷雨夜》、《光輝歲月》;以及許許多多的情歌或者是一些勵志的歌曲,光是看看歌詞,便覺得有意思。而現在的《將軍令》、《曹操》等等許多當紅明星的歌曲,我不知道它的歌詞到底表達了什么,有時候甚至感覺它有點幼稚似的。
我認為歌曲,不應該是用歌詞來配合音樂的創造;真正的音樂,一定是用來渲染一段更有深意的文字的。現在的流行歌曲有沒有這些東西呀?我感覺現在的這種所謂的流行歌曲,也流行不了幾年似的。
不是所有的聲音都叫做音樂,也不是所有的歌唱家都是真的歌唱家。他們就像寫手一樣,不就一個碼字的嗎?暫時還不能稱之為作者。那他們的音樂,也一定和寫手們寫的文章一樣,只該活在一個小圈子里面。
我個人比較中意歌詞,而不單單是音樂。或許這是所有愛寫文章的人的一個通病,有時更受文字的影響。一段文字,配上合適的音樂,表現出來的意境以及聽者享受到應有的內涵、意韻,這才是一個音樂該有的樣子。這樣的歌曲,才是一個音樂人該作的歌曲。
有時我覺得這便和我們作文學的一樣。現在的網絡小說就很流行,武俠的、言情的、都市的、審美的、黃色的。盡管許多人覺得低俗,但更多的普通人覺得那些文字有意思。而很少有人愿意看看有思想性的雜文。沒了看的人,寫雜文的人也覺得沒多大意義了。在文學界,流行與嚴肅已然成為一種矛盾。而在音樂界,我不是很了解,我猜也差不多吧。
有時,傳統也不適合永久的存在,而某些變異的東西,卻總能活躍一段時期。就像這十來年的流行音樂,往往是活得過來的并不多,很多一時熱門的歌曲,很快就被遺忘了。現在熱門的歌手里,我自己覺得陳奕迅就稍好。至少她唱的那些歌曲的歌詞是有點東西的。如果歌詞我們都聽不懂,那不就是純音樂或者是外國歌曲?我不信誰能在這樣的歌曲里還聽得出什么傷心失意、喜怒哀樂——他們唱的啥你都不懂,到哪兒去聽那些悲喜的內涵嘛!
我想,能到大劇院聽演奏的聽眾,在中國占不到千分之一成的人吧。一來我們底層的普通老百姓本身就沒那種優雅;二來可能也沒那種閑心。我們許多人更寧愿去露天演唱會,坐在幾百米遠的地方看看那模糊的偶像也就罷了。至于他們唱的什么,誰管他呢!
有的事情說來也怪,有的人明明聽不懂純音樂,卻偏偏又喜歡那些聽不懂歌詞的曲子。我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喜歡英文歌曲。我自己呢,是英文太差,聽不懂當然也就不覺得好聽。我曾問我的同伴們,那些歌曲的歌詞是什么意思。而能清楚明白為我解惑的,也并沒有幾個。可見,他們不是聽歌詞去的。
如果一場無聲劇在中國得到熱捧,我看無非就是臺上的人長得好看罷了。有時,我們究竟聽的是音樂還是處于對那些偶像的艷羨,我真還沒弄明白。在我們的心中總有一種潛意識——明星都該有美麗可人的容顏,除非他是一個笑星。
能夠被老百姓接受的歌曲,必定是以樂器的創造的樂曲,與一段打動人心的歌詞的完美結合。有時我們常常被表象欺騙,也許網上電視上到處都在宣揚那些爛歌,我們便以為世人都在聽、都愛聽。其實跟我們看見TV上的一個人在享受《小蘋果》,其實在生活里根本不是這樣。對歌曲也一樣,現在更多的人,常常喜歡聽那些老歌。
為什么現在那么多人喜歡聽老歌呢?為什么有些人偏愛聽紅歌?我想,就因為流行的歌曲,我們一般老百姓聽不明白。而老歌、紅歌明白曉暢,適合一般群眾的實際。
適合生存的歌曲,必定像春水一樣沁人心脾;有生命力的歌曲,必定是平凡樸實的,不需要媒體大加渲染的,群眾自然就會喜歡。能唱歌的歌星,也并靠容顏美麗。只要我們更多的人滿足于那些浮淺的美麗,就永遠不會明白真正的藝術,領悟不了抬頭仰月的深意。
(2014-6-26 內江)
(群號:22517496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