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從一個角度講,就是人與人關系在經濟上的體現。社會主義國家,人與人是一種集體主義價值觀下的平等關系,與資本主義國家個人主義價值觀下的平等關系不同。個人主義價值觀下的人人平等,實際上就是自由競爭弱肉強食。集體主義價值觀下的人人平等,則是“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都是平等的,只要能為社會服務,都是光榮的”。人與人之間,是團結互助,先進帶后進,共同進步。根據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下的人人平等原則,社會主義的收入分配模式應當是平均主義的,即大體平均,小有差別。貧富懸殊是右,絕對平均主義是極左,平均主義則是不“左”不右,中庸之道。
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計劃經濟的合理性,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運行過程中也能得到驗證。在商品經濟中存在市場競爭,而競爭是否定一切特權的。譬如某人仗著自己有某項特長向社會開高價,而這時另一有同樣特長的人與他競爭,且開的價碼比他低,那么社會肯定接受這個價碼低的人,因為顧客總喜歡價廉物美的商品。這說明市場競爭本身就否定一切特權,轉換為道德觀念,就是社會主義國家提倡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都是平等的,只要能為社會服務,都是光榮的”。
理性地看,人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一定的體力腦力的消耗。因此只要給你一個適合的生活條件,使你消耗的體力腦力得到恢復,從而可以繼續這項工作就行了,不是非要很高的物質待遇不可。不同的工作之間,在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上有許多差別,但無論這些差別有多大,最終落實到給你一個適當的生活條件,使你消耗的體力腦力得到恢復這點上來,差別不會很大。例如錢學森的工作當然很尖端,但他也沒有說因為他做的是很尖端的工作,所以他就必須要有很高的物質報酬和待遇,譬如吃山珍海味,住豪華別墅,穿高檔時裝,到瑞士度假——只有這樣,他消耗的體力腦力才能得到恢復,才能繼續做他的尖端工作——這說得通嗎?錢學森是很謙虛樸素的,稿費交公。曹雪芹經濟貧困,但沒妨礙他為中國文學做出杰出貢獻。莫扎特經濟貧困,但沒妨礙他為歐洲音樂做出杰出貢獻。這說明什么?說明人有某方面的特長和做某項重要工作與很高的物質待遇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一定要說我有某個特長能做某項重要工作,所以就一定要享受很高的物質待遇,道理上說不通,論證不了。
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道德的勤勞的人把勞動和為社會服務作為個人發展的第一需要,而不單純是謀生工具。對這樣的人來說,勞動是一種自覺的行為,而不是外在物質壓力或引誘下的自發行為,所以無須高額物質刺激,如錢學森。要高額物質刺激的,恰恰是還沒有把勞動和為社會服務作為個人發展第一需要,還是單純作為謀生工具的人。對他們來說,勞動還不是自覺行為,還僅僅只是外在物質壓力和引誘下的自發行為。這樣的人,恰恰是真正的懶漢,也是自私自利、沒有擺脫低級趣味的人。一個自私自利的懶漢,一個非要高額物質刺激才干活的人,如果讓他占有大量財富,而此時社會又無力給他更高的物質刺激,那他還會為社會服務嗎?這樣的人,實際上已成為社會的累贅。“先富帶后富”的荒唐也就在這里。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公有制與私有制,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在價值觀上的區分就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區分。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區別就在于如何看待整體與個體的關系。集體主義認為整體大于個體,個體不能脫離整體獨立存在,整體利益優先。個人主義否定整體的存在,認為只存在原子式的獨立個體,所以要求個人至上,個人利益第一。兩者在思想方法上的區別就是辨證法與形而上學思維的區別。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都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是個有機的統一體,所以我們看問題要用聯系的、系統的、全局的觀點去看問題,反映在價值觀上就是集體主義,主張整體大于個體,個體不能脫離整體獨立存在,整體利益優先。形而上學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各歸各的互不相干的原子式的獨立個體,不存在有機的統一整體,所以看問題不從整體全局出發,而從微觀的孤立的個體出發,反映在價值觀上就是個人主義自私自利。
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脫離整體的獨立個體是不存在的,為什么?因為任何事物都無法自己規定自己。你要說明一個事物的性質和價值,必須借助其他事物。表現在判斷上,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判斷,其主詞和謂詞必須不同。如果你直接用這個事物自己說明自己,表現在判斷上,就是判斷的主詞和謂詞相同,那么,這個判斷就是無意義的,也就是邏輯學上說的“同語反復”。這就表明:一個事物的性質和價值,不是直接體現在它自己身上,而是體現在它和其他事物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之中。所以我們認識事物時,必須要用聯系的、系統的、全局的觀點去看問題,從這個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中去把握這個事物的本質,反映在價值觀上就是集體主義:整體大于個體,個體不能脫離整體獨立存在,整體利益優先。
從人性善惡角度,集體主義是性善,個人主義是性惡。從看問題的眼光角度,集體主義是從宏觀整體去看問題,個人主義是從微觀孤立的個體去看問題。
黑格爾哲學,尤其是“整體先于個體”這個命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政治意義。黑格爾是資產階級思想家,不是無產階級思想家。但肯定他自己也沒意識到,他的辯證法思想,特別是“整體先于個體”這個哲學命題,實際上是證明了作為社會主義制度價值觀基礎的集體主義的合理性。證明了集體主義,也就同時否定了個人主義。黑格爾強調真理是一個體系。體系就是整體。也就是說只有整體才是真實的,脫離了整體的獨立個體是不真實的,是虛假的,是無意義的。這就否定了作為資本主義制度價值觀基礎的個人主義個人本位。提醒左派注意黑格爾。
按照集體主義價值觀和辯證法,一個人能力再強,他也不能脫離集體獨立發揮作用,他也必須依賴集體。所以你必須自覺地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利益共享而不是個人獨享。在分配上就是堅持平均主義原則:大體平均,小有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對多數人有利,能團結多數人,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反之,如果搞個人主義,不是利益共享,而是允許某些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某些優勢獨享利益,在分配上就是貧富分化,那么多數人肯定受害,結果必定是社會矛盾激化,無法做到可持續性?!端臅?middot;大學》上講:“財聚(利益獨享導致貧富分化)則民散,財散(利益共享實現共同富裕)則民聚”,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勤勞致富”、“多勞多得”都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口號,意思就是靠個人奮斗個人努力去爭取個人發家致富。按照集體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國家應當提倡依靠集體團結合作去創造共同富裕。
大鍋飯就是大家同吃一鍋飯。同吃一鍋飯,就說明大家是一家人,屬于一個共同的整體或集體,價值觀基礎是集體主義。批評大鍋飯,實質是個人主義攻擊集體主義。宋儒說:“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自古為仁不富,為富不仁,為什么?因為君子先人后己,克己讓人,困難給自己,方便給別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以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會脫離群眾單獨致富,要脫離群眾個人發家致富的,道德上是自私自利,價值觀上是個人主義??鬃拥茏尤?,以顏子為最賢,而顏子恰好貧困。
君子克己讓人,先公后私。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努力為社會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不會對社會高額索取,不會讓社會和他人為自己而增添負擔。在這方面,愛國科學家錢學森就是榜樣。錢學森才華出眾,對國家有重大貢獻,但他謙虛樸素,不居功自傲,不高額索取,稿費交公。既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也體現了古代儒家的君子之風。小人正好相反。
資本家是剝削階級。按馬克思的定義,剝削是利用占有生產資料無償占有他人剩余勞動。有人為資本家發財辯護,稱資本家發財是由于資本家個人如何勤奮,如何聰明等等。但問題是資本家如果不占有生產資料,那即使他再勤奮再聰明,他能發大財嗎?另外,把資本家發財的原因歸結為資本家的個人因素,如勤奮聰明等等,實際就是主張靠個人奮斗去爭取個人發家致富,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主張原子式的獨立自由的個體,個人自己為自己負責,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但你為資本家發財辯護講一大堆理由,如資本家個人如何勤奮如何聰明,這些理由肯定不是講給資本家自己聽,而是講給社會公眾聽,目的是要社會公眾認可資本家發財的合理性。為實現和維護資本家個人發財的目標,你就必須向社會公眾講一大堆理由,爭取社會公眾的理解和支持,那整體是不是先于個體?獨立自由的個體是否真的存在?——這你怎么回答?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由生產單個商品的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平均勞動時間決定。這實際上就是整體先于個體,個體的價值由整體來決定。
效率就是投入產出比。低投入高產出就是效率。用魯迅的說法,“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就是效率。你為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但你對社會不高額索取,社會為你付出的代價和成本很低,這就是效率。但要做到“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價值觀上就必須是集體主義君子克己讓人、先公后私。資產階級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自私自利。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不會自覺為社會服務。你要他為社會服務,他肯定會對社會進行高額索取,使社會為他付出很高的代價和成本。所以你說資本家和私營企業會高效率地為社會和人民做貢獻,那純粹是胡扯!
自由主義的所謂“自由”,是一種反理性主義的自由,是否定真理客觀性的自由,在自由與必然的關系上,是脫離了必然(客觀規律)的自由,這種自由,實際上就是放任自流的意思。個人層面的放任自流就是自私自利,社會層面的放任自流就是否定整體利益和為了維護整體利益所必須的統一管理,主張自由競爭的社會制度。政治上的自由競爭就是所謂“憲政民主”,經濟上的自由競爭就是市場經濟。政府是承擔社會責任的,是整體利益的維護者。自由派鼓吹“政企分離”,說政府不能管企業,否定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實質是否定整體利益和為維護整體利益所必須的統一管理,價值觀上就是個人主義——否定整體,只承認獨立自由的個體。自由主義認為只要對事物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事物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客觀上就會有理想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私惡即公利”。自由主義所謂“私惡即公利”的觀點到底對不對?當然不對!不對在什么地方?就不對在它包含邏輯矛盾。這個矛盾怎么找?很簡單,只要抓住這點:自由主義“私惡即公利”的觀點認為只要對事物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事物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但問題是事物的發展狀態怎樣算好怎樣算不好?這必須有個客觀統一的區分標準,否則,“私惡即公利”的觀點就無法成立,但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反理性主義思想,恰恰否認真理的客觀性,也就是否認是非好壞有客觀統一的區分標準,這就構成邏輯矛盾!以經濟體制為例:理性主義思想認為經濟發展有客觀規律可循,不是雜亂無章的,人也有能力認識客觀規律,所以政府可以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這就是計劃經濟。自由主義是反理性主義,否認經濟發展有客觀規律可循,既然沒有客觀規律,當然也就沒有判斷經濟好壞的客觀標準,既然沒有客觀的統一標準,當然政府沒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只能放任自流,讓大家自由競爭,這就是市場經濟。但按照自由主義“私惡即公利”的觀點,政府不干預經濟,采取放任自流態度,經濟就自然會朝好的方向發展。當自由主義這么主張的時候,它實際上已經潛在地承認了判斷經濟發展好壞有客觀標準,既然有客觀標準,就說明經濟發展有客觀規律可循,既然有客觀規律可循,那么政府當然可以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這就必然導向計劃經濟。“打蛇打七寸”,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七寸”就在這里!從哲學上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就是理性主義與反理性主義的區別。馬克思主義是理性主義。理性主義認為事物發展有客觀規律可循,同時人也有能力認識客觀規律,所以可以對人的社會活動預先做出合理的規劃。計劃經濟的所謂“計劃”,就是指政府能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合理規劃,在哲學上是以理性主義為前提。市場經濟理論否認政府能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合理規劃。既然合理規劃做不出,那只能放任自流,讓大家自由競爭,在哲學上是以反理性主義為前提。批判市場經濟理論,從哲學角度看,就是批判反理性主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