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18.
前北大校長周其風說了句“我們現在有一部分國民很可悲,可以罵自己的娘,但卻不可以罵美國”,馬上被罵得狗血淋頭:“周其鳳遭炮轟諂媚完李克強再批中國人”、“北大史上最具‘笑果’的‘笑長’”、“獻媚表情照片在網絡瘋傳,遭到民間圍剿,視其為奴才”、“官氣最足、最缺少學者氣質以及最搞笑、最具‘娛樂性’的一位”、(下臺時)“據說北大校園一片歡騰,簡直比中彩票了還高興” ……
周其風以為自己有資格說美國的不是,因為第一,他以為自己很公平,不偏不倚——“其實也不是罵,我也說了很多美國教育的好”,第二,他以為對美國實際情況有親身了解就有發言權——“既受到了中國的教育也在美國拿到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沒想到“中國美衛兵”們根本不買帳,不管三七二十一照罵不誤。
對周其風的這種遭遇,“北美崔哥”一個多月前剛好有預言:“美國人民打死都不會想到,全世界最愛美國的人都住在中國。”“我在美國可以隨便罵美國,Nobody cares.(沒人在乎)。要是在中國罵美國,就會有大V和公知罵我,他們不理解為什么美國媒體沒有政審,如果人手不夠,中國可以派點人過去。總之,過分貶低和抨擊美國在中國是不得人心的。”(見附錄一)
可惜可嘆堂堂北大前校長,對中國“大V和公知”的了解還不如一個美籍華人。
周其風之所以挨罵,是因為他雖曾任北大校長,但骨子里還是一書生,書生氣十足,足就足在他居然沒看透有兩個美國——現實世界的美國和虛擬世界的美國。
現實世界的美國是客觀存在的美國 ,是活在美國的人和要跟美國打交道的人必須了解的美國。
虛擬世界的美國是主觀想象的美國,是活在美國以外的人憑自己的需要和意愿編造出來的美國。
周其風倒霉就倒霉在他想告訴滿腦子“虛擬世界的美國”的中國人一點美國的現實。
世界上最吃力不討好的事,大概就是試圖用現實世界的客觀存在,來糾正滿腦子虛擬世界的憑空想象的人的一廂情愿了。關鍵原因有二:
第一,掃了人家的興——魯迅說:“你如果去辨正,那就是使大家掃興,結果還是你自己倒楣。我也有一個經驗,那是十多年前,我在教育部里做‘官僚’,常聽得同事說,某女學校的學生,是可以叫出來嫖的,連機關的地址門牌,也說得明明白白。有一回我偶然走過這條街,一個人對于壞事情,是記性好一點的,我記起來了,便留心著那門牌,但這一號;卻是一塊小空地,有一口大井,一間很破爛的小屋,是幾個山東人住著賣水的地方,決計做不了別用。待到他們又在談著這事的時候,我便說出我的所見來,而不料大家竟笑容盡斂,不歡而散了,此后不和我談天者兩三月。我事后才悟到打斷了他們的興致,是不應該的”、“所以,你最好是莫問是非曲直,一味附和著大家;但更好是不開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連臉上也不顯出心里的是非的模樣來……”、“這是處世法的精義,只要黃河不流到腳下,炸彈不落在身邊,可以保管一世沒有挫折的。”(魯迅:《世故三昧》)
第二,壞了人家的生意——捏造出一個完美無缺的虛擬世界是某些人的利益需要。打破這個完美無缺的虛擬世界的神話,那就打破了某些人的生意和利益鏈,人家就要找你拼命——你宣揚無神論,那就攪了靠傳教吃飯的人的生意;你宣傳科學破除迷信,那就打破了算命打卦跳大神的人的飯碗;你介紹現實世界的美國,那就破壞了靠推銷虛擬世界的美國吃飯的人的傳銷鏈……利害關系如此,豈容實事求是?
比如,“大V和公知”告訴人們,美國是最完美無缺的國家。美國之所以完美無缺,是因為美國的言論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在完美無缺的美國,體現著言論自由的“大V和公知”是“無冕之王”,神圣不可侵犯。中國要完美無缺,也必須對“大V和公知”畢恭畢敬,讓他們神圣不可侵犯……但所有這些只存在于虛擬世界的美國,現實世界的美國根本不是這么回事。現實世界的美國神圣不可侵犯的是資本寡頭。什么“大V”,什么“公知”,在資本面前都不過是個小伙計,只能規規矩矩,甭想亂說亂動,敢不老實馬上滾蛋,哪怕是紐約時報老總也不例外(見附錄二)。所謂“無冕之王”的記者其實不過是個窮打工的,地位其實很可憐(見附錄三)。西方國家得罪了資本家,即便是“終身教授”、“大學校長”也照樣馬上趕走(見附錄四)——如果讓中國老百姓知道了這些現實,“大V和公知”們憑空捏造的完美無缺的虛擬美國的神話不就破產了?他們要中國人以虛擬世界的美國為榜樣把自己當神仙供起來的戰略目標不就落空了?就憑這,他們能允許人們把現實世界的美國客觀存在講出來嗎?結果當然是“可以罵自己的娘,但卻不可以罵美國”——虛擬世界的美國是自己的詐騙生意利益所在,爹親娘親不如詐騙私利親,不如虛擬美國親;罵自己的娘沒關系,罵了美國就要拼命。
靠編造“完美無缺的虛擬美國”招搖撞騙忽悠本國人民吃飯的騙子全世界哪國都有,對此美國早就習慣了,也早有對策:鼓勵別人做夢,自己決不發昏,永遠只占便宜,絕對不能吃虧——美國本來就對宣揚“美國理想”、“美國夢”、“美國生活方式”、“美國價值觀”不遺余力,對別國靠宣揚“完美無缺的虛擬美國”吃飯的騙子當然來者不拒,大力支持。但美國只鼓勵別人憑空想象“完美無缺虛擬世界的美國”,自己則永遠保持高度清醒,現實得很,決不允許別人把自己繞進去——鼓勵別人想象美國完美無缺;鼓勵別人“顏色革命”;鼓勵別人“顏色革命”時能指望得到美國的支持;鼓勵別人想象能得到美國的支持而動亂……但鼓勵歸鼓勵,一旦真要美國人拼命則立刻堅決拒絕,一點也不含糊。
比如對烏克蘭的“大V和公知”,你把美國想象成完美無缺我支持,你鬧顏色革命我支持,你上街打砸搶我支持,你鬧政變我支持,你跟俄羅斯鬧翻我支持,你告訴老百姓說美國是你后盾我支持,你把30噸黃金運到美國我更支持,但你要我玩真的出錢出兵為你跟俄羅斯拼命我堅決不干——你愛怎么想象虛擬世界的美國是你的事,我美國自己則永遠高度現實。
不僅對2014年的烏克蘭如此,對2008年的格魯吉亞、1956年的匈牙利、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的中國民運等等同樣如此——鼓勵你想象“完美無缺的虛擬美國”,鼓勵你以為能獲得“完美無缺的虛擬美國”的一切支持,但等你真鬧起事來流血拼命了,對不起,我老實不客氣躲一邊去了,決不把自己繞進去。
頑固堅持生活在虛擬世界的美國的人其實很可悲。他們靠一廂情愿想象出來的“完美無缺的虛擬世界的美國”只能用來忽悠本國老百姓,不能用來當真跟美國打交道。一旦當真跟現實世界的美國打交道,早晚要碰得頭破血流。但是“忽悠本國老百姓”的利益需要使他們明知是假的也必須把假的當真的——正如毛澤東所說:“他們不但需要欺騙別人,也需要欺騙他們自己,不然他們就不能過日子。”
===============================
附錄一:美國之音采訪北美崔哥被神回復暈倒
附錄二:抱怨男女不同酬紐約時報女老總被炒
附錄三:美國最佳職業:數學家第一,記者最末
附錄四:公開批評校方加拿大醫學院院長終身教授被炒魷魚
附錄一:美國之音采訪北美崔哥被神回復暈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f4d5a0101hqxe.html
(2014-04-0614:30:13)
在美國之音華府總部接受采訪
(2014年四月,崔哥脫口秀巡演來到馬里蘭,“美國之音”記者借機在華盛頓對崔哥進行專訪。)
記者:崔先生,您怎么看新聞導向的問題?
崔哥:新聞導向就是,如果一幫人拿刀對大人小孩砍殺,中國媒體稱他們是恐怖分子或暴徒,美國媒體稱他們為持不同政見者。
(記者對視無語。改話題。)
記者:崔先生,您覺得美國人民了解中國人民嗎?
崔哥:相當不了解。美國人民打死都不會想到,全世界最愛美國的人都住在中國。
記者:為什么這么說呢?
崔哥:比如,我在美國可以隨便罵美國,Nobody cares.(沒人在乎)。要是在中國罵美國,就會有大V和公知罵我,他們不理解為什么美國媒體沒有政審,如果人手不夠,中國可以派點人過去。總之,過分貶低和抨擊美國在中國是不得人心的。
另外,中國人民對美國MBA球星,總統,美劇和大片的了解遠遠高過美國人,他們把自己都舍不得花的錢借給美國,把自己的獨生子女送來美國上學,還有什么比這更能表示愛的呢?
(記者對視,無語,沉默。)
記者:崔先生,上午我們記者帶您參觀了國會大廈,您親眼看到每個議員的辦公室都是公開進出,推門就進,這才是真正的人民參政,你認為呢?
崔哥:絕對是,不過就是因為提倡推門就進,才發現克林頓總統和萊溫斯基的性事,這說明對領導人不夠尊重。
(記者強忍著,沒有笑。)
記者:您在脫口秀中說到“中美兩國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能舉個例子嗎?
崔哥:當然。50年代美國打越南,美軍死了很多人;為了替美國報仇,中國在1979年也打了越南,也死了不少人。另外,近年來上萬的中華兒女和美國人通婚,生出混血兒,這兩件事足以說明:中美兩國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記者錯愕了。反復咀嚼每一個字。似乎理解了,又沒完全理解。)
記者:說到中美通婚,大多數是中國女子是和已婚的美國男子結婚,這就是說中國人把很多美國人的家庭拆了,不是嗎?
崔哥:可能吧,但是別忘了,“中國”兩個字翻成英文就叫China(拆那)。國名都是這個,中國人只好走到哪兒拆到哪兒。
(記者噴笑。)
記者:中國盛行的風氣是造假和說假話,而美國則是以誠信為本的國家,您怎么看?
崔哥:沒錯,絕大多數美國人從小就以誠實為美德,很少撒謊。唯一有資格撒謊的一般都是總統,比如說伊拉克有化學武器什么的。總之,從政是唯一在美國能撒謊的途徑。
(記者絕望地搖頭。)
記者:請您在美國之音這個平臺對中國人民講幾句話好嗎?
崔哥:中國同胞們,請大家支持美國,關注美國,熱愛美國;請大家多來美國旅游,上學,砸錢,早日幫助美國經濟復蘇,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盡早地把欠中國的錢還上。好,我今天就說到這里。謝謝。
(記者徹底暈倒。)
附錄二:抱怨男女不同酬紐約時報女老總被炒
http://news.creaders.net/breaking/newsViewer.php?nid=621806&id=1381328&aid=13
2014-05-1515:05:46
美國《紐約時報》高層大地震,接任僅兩年半的首位女總編輯艾布拉姆森(Jill Abramson)突遭撤換,由執行總編輯巴奎特(Dean Baquet)接任,震撼美國報壇。艾布拉姆森被指不滿男女同工不同酬,待遇較前總編輯凱勒(Bill Keller)少大截,曾向管理層大興問罪。
《紐時》發行人兼紐約時報公司董事長蘇茲伯格(Arthur Sulzberger)前日(周三)向編采人員公布撤換老總消息,但沒有披露原因,僅稱有意改善編輯部的管理,跟《紐時》新聞方針及數碼發展無關;艾布拉姆森發聲明亦僅稱「享受在《紐時》的工作」。
60歲的艾布拉姆森1997年加入《紐時》,2003年出任執行總編輯,2011年6月接替凱勒出任總編輯,成為該報160年以來首名女總編。《紐約客》雜志引述她的密友指,艾布拉姆森發現她出任總編輯和以前做執總的薪酬,均較凱勒及另一男前任少大截,于是質詢高層。另有指她甚至發現,她出任執總時,薪酬比她下屬前副總編還要低。提出質詢后,她和凱勒的薪酬待遇才平起平坐。
艾布拉姆森身上紋有《紐時》「T」字標志以示忠心,但《Politico》雜志去年大爆,艾布拉姆森不得民心,指她為人固執、傲慢、難以共事。她曾經召巴奎特入房大吵,批評部份報道不夠「搶眼」,巴奎特不忿,出房時一拳打墻,當日亦沒有出席編采會。她一直拒絕回應。
至于57歲的巴奎特,1998年奪得普立茲偵查報道獎,是《紐時》首名美籍非洲裔總編輯。蘇茲伯格前日公布他升任總編輯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附錄三:美國最佳職業:數學家第一,記者最末
美國最佳職業:數學家第一,記者最末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616061&id=1368758
2014-04-1517:00:56世界日報
人力資源研究網「Career Cast」最新發布的2014年度最佳職業報告指出,綜合工作環境、收入、職業遠景和壓力四大因素,數學家是全美最讓人欣羨的職位,年收入中位數達10萬1360元。
該報告顯示,無論是公共部門和私有企業,還是政府機關、教育機構以及非盈利組織,都無一例外的在尋找數學人才,這讓本被視為無聊代言詞的數學家變得炙手可熱。而且到2020年,數學家的就業增長將達23%。
除了數學家,其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職位(STEM)也名列前茅。包括統計員、精算師、軟體工程師和電腦系統分析師。其他排名較高的即是醫療保健業的職位,例如牙科保健員和職業療法專家等。
而在200個職位排名中墊底的是伐木工和新聞記者,不僅就業前景縮水,工資也在下降。兩者的年收入中位數分別為2萬4340元和3萬7090元。
附錄四:公開批評校方加拿大醫學院院長終身教授被炒魷魚
加拿大鐵飯碗不保終身教授也被炒魷魚
http://www.bcbay.com/news/newsViewer.php?nid=149045&id=235868
RCI方華2014-05-1514:46:59
西方國家大學實行終身教職制度,教授們一旦被聘為終身教授就象是拿上了鐵飯碗;除非有犯罪行為,一般很難被解雇。這種制度的目的是使教授們能專注于科研、不用擔心科研題目或者是自己的言論引起的爭議會導致自己丟掉工作。
但加拿大西部薩斯喀徹溫大學不但解除了醫學院院長白金漢的院長職務,而且把這位有終身教職的教授炒了魷魚。解雇的理由是白金漢公開批評校方削減預算開支的計劃;校方指責白金漢教授言行放肆、不服從校方的管理。
加拿大大學教師聯合會主席圖爾克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薩斯喀徹溫大學以公開表達與校方不同觀點的理由而解雇白金漢教授的行動感到震驚;這是與加拿大大學應該倡導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精神背道而馳的。
圖爾克承認“終身教職”并不是毫無限制的終身職位,但解雇擁有終身教授職位的教授需要經過公正和嚴格的程序,校方不能肆意而為。
有報道說,白金漢教授已經聘請了律師,似乎是想用與校方打官司的法律手段來解決他被炒魷魚的問題;但打官司是很燒錢和曠日持久的事情。
加拿大大學教師聯合會主席圖爾克認為對這一引起爭議事件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薩斯喀徹溫大學校方重新聘用白金漢教授、并向他做出道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