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怎樣追求幸福,在不同的發展觀中有不同的解讀。在金錢“發展”觀—效率“發展”觀—GDP“發展”觀看來,幸福就是可計量的效用的增加;“效用”,是幸福的核心范疇;通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現國家總的效用增長;效用的增加,是實現幸福的主要方式。在科學發展觀—幸福發展觀看來,幸福,就是需要的滿足;需要作為社會發展的深層動力,本身是一個有著對稱結構的系統,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個對稱的基本層次。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人的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是人的最大幸福,滿足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靠發展——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幸福夢,就是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幸福是在再生生產力發展基礎上,人們生活效益包括收入效益與非收入效益的增長。不僅“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享受免費的基本醫療與教育、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等生存權保障,而且有發展權保障;把生存權與發展權統一起來、這一代人的發展權和下一代人的發展權統一起來的途徑是公平與效率的一致、民主與法制的統一、對外開放與民族主體性的統一,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效益”,是科學發展觀—幸福發展觀的核心范疇;效益的增加,是實現幸福的主要方式。在金錢“發展”觀中,實現幸福要經過完全自由競爭你死我活弱肉強食經濟周期波動的血與火的洗禮把蛋糕做大;社會福利只是對一次分配不公的某種程度的補償。在科學發展觀—幸福發展觀中,實現幸福,一開始就應該靠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競爭平等競爭充分競爭,通過貢獻與索取的對稱以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造成二者邏輯與歷史、理論與現實差別的根源,在于社會核心機制的不同。前者不管怎樣改頭換面,都萬變不離其宗,改變不了以價格機制作為市場乃至社會核心機制的本質。后者的邏輯與歷史,是價值規律的展開——人的幸福感的增強才是最大的效益,每個人幸福的國家才是幸福的國家,因此只有價值機制才是市場與社會的核心機制。中國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勝利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中國人民的幸福夢。無論是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還是起點公平都需要以自由民主法制為前提,自由民主法制要靠精神文明建設來建構。GDP增長不等于社會財富實際增加,人均GDP增長不等于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實際提高,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和人的幸福水平提高也不能劃等號。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只是幸福的必要環節,精神生活水平提高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如果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生活水平下降,其結果只能是幸福感的降低。實現幸福夢靠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是社會全面的進步,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的進步、社會平等正義自由民主法制的實現、國民的德智體能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民族凝聚力與國際競爭力的增強。在科學發展觀—幸福發展觀看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體是人民而不是少數作為社會精英的“主流經濟學家”,其成果本來屬于人民而不僅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中國改革開放不是某個領袖人物的扭轉乾坤而是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其成果本來屬于廣大人民群眾而不只是與人民分享。科學—幸福的發展是政府執政能力與民間活力、民富與國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開放性與民族主體性、物資財富增加與人民幸福指數提高的對稱發展。只有使人民幸福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只有一切為了人民、一切通過人民、一切屬于人民的發展才是使人民幸福的發展,只有使人民幸福的發展才能實現幸福夢。
來源:陳世清個人網站http://www.mea.com.cn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