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社會倒退不是倒退到恰當的程度適可而止,會一直退到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盡管從理論上可以理解種種復辟倒退行為,但真正現實到來時,還是不免震驚,就象人們想象不到農業社突然解散完一樣。
有人圖謀復辟民國你相信嗎?是否感到不可思議?他們吸取了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策劃“顏色革命”失敗的教訓,象靈芝一樣在地下陰發暗長,頻繁活動。毛主席時代能想到某一天還會給張靈甫樹碑立傳,為國民黨軍人發放榮譽勛章?
這是“司徒雷登回來了”的繼續。
公然為戰犯修陵園建牌樓,是對解放戰爭的嘲棄,為新中國建立犧牲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情何以堪?此事可以舉出一千條一萬條應該理由,而現在誰為壯烈捐軀的將士立過那怕是巴掌大的牌位,他們怎能閉下那血肉模糊的眼睛?當年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者無論如何也估計不到,共和國的后代們為死敵歌功頌德,給了超過烈士的待遇,而把自己忘得一干二凈,甚或有背耳之言,政治信仰缺失到何等程度!
5月30日到張靈甫陵園,一些設施正在拆除,涉事當局問過即改,過去了也就過去了。近日《華商報》短文對此頗有微詞,并非到此為止。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意識深處的問題不能等閑視之。否則,今天是張靈甫,明天會有王靈甫,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現的。
張是罪人還是功臣,是為人民利益還是蔣家王朝而死?抗日有功,解放戰爭有罪呢?屠殺了多少人民群眾和解放軍戰士,粟裕將軍如何能長眠地下,三野廣大指戰員的后代作何感想?這是自覺不自覺的國民黨反攻倒算的舉措,聯系到目前復辟民國一浪高于一浪的狂潮,豈不發人深省。
高大的陵園牌樓石柱上有前陜西省委領導人的題詞,二塊墓碑碩大,碑文極盡頌揚,同各地不斷發生的壓縮、拆除烈士陵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莫非是提前為變天到來時奉獻的進見禮?當地黨政組織視而不見,是否是類似當年的蘇共黨員狀態,將要把黨證扔進火堆里退黨另攀高枝?臺灣當局屠殺的共產黨人,能在那里為他們立碑懷念不?
《華商報》2013年5月30日A8版,“站在歷史的深處,再看張靈甫”(馬想斌),“如果把人物事件放在整個歷史背景前來看,而不只是情緒化地追究個人對錯得失,或許歷史的真相才能看得更清楚”。“整個歷史背景”是什么?是不是毛式社會主義的政治和思想被改革了,大陸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同臺灣的相似性多了,“個人對錯得失”“才能看得更清楚”,“看待國民黨人物張靈甫更為如此”。1840年到1949年,中國給各種主義、主張提供了實施的機遇,為什么只有毛主席領導共產黨進行的革命完成了救國救民的目標?還能有什么別的“整個歷史背景”?張靈甫先入北大后進黃埔,不是沒有文化的軍人,為何在先進與落后的對抗中站錯了隊?
是的,一些真正堅持社會主義的革命者,“依舊念念不忘意識形態的個人選擇”,不會隨機“與時俱進”,信守維護社會主義事業的諾言,“情緒化”的抓住不放,堅持不讓無數革命先烈鮮血白流的信念不懈怠。現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只講“鄧三科”,就顯得極不入流。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一枚抗日紀念章”,張的“抗日功績得以正名”,這是事實。作者以此判別“人們喋喋不休的爭論”多此一舉。當年社教、文革的積極分子,后來有的挨打,有的還被判刑呢!蘇聯變俄羅斯在中國重現時,張靈甫會更榮耀,反對立碑可能還追究刑事責任呢!
緊接著是5月31日華商報A8版田德政的文章:“長安東大 應能容下張靈甫印跡”。“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歷史迷霧散去的今天,人們對歷史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趨于理性”。建國后到1976年前這一段是“歷史迷霧”?“歷史迷霧散去”指什么?“趨于理性”就是“孟良崮上‘擊斃張靈甫之地’的刻字黑漆已經被洗掉”,“替代的石碑中有一塊是”張妻“題寫的‘和平統一’”。時代變了,這都是事實,“替代的”何止這點。德國學者介紹,東德被西德吃掉,原來收歸地主的土地都要重新發還給地主。
“如今,連小說里虛構的西門慶、潘金蓮都有人爭著建設故里,修建紀念性建筑”,“給張修建一個安歇之所也不是什么分外的事情”。作者說的少了,汪精衛等都有人要翻案,宣揚蔣介石的書籍也擺滿書架是實不假,都不能否認。方志敏、江姐的繼承人們也未免不會再坐牢犧牲一次,先進與落后對抗的“革命正未有窮期”。
張靈甫“早已蓋棺,卻至今難以定論,是非功過由人評說”,“早已蓋棺”定論,建陵園的一方能重新“評說“,這一方就”評說“不成?顯得不公平吧!為什么能再次評說,分析作者也不會不知道原因。毛主席40年前說共產黨與國民黨將長期斗爭下去,這就是不斷“評說”的原因。國軍勢力在大陸消亡了都不熄滅“評說”,一時弱勢的毛式社會主義就能熄滅評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