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沒有打錯,是“嘩傻取寵”而不是“嘩眾取寵”。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因為現在的記者中也有不少“臨時工”,為了出名頭和弄稿費,不能不搞出一些華而不實的新聞來嘩眾取寵。可是,搞得多了,民眾都知道現在一些新聞水分太大,想嘩眾取寵也不容易,只能嘩一些傻子取寵了。
這兩天各種媒體泛轉的帖《昆明93歲抗戰老兵蝸居公廁旁30年 曾搞情報殺偽市長》,就可以列入這類新聞。
初看標題,以為是一個立過大功的抗戰老兵,孤苦伶仃悲慘地蝸居在某個公廁旁的一個叫花子住的小窩棚里。但細看內容,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是這個老兵陳士麟住的好像是普通的職工住宅,因為是上世紀70年代的住房,那時候的職工住宅很少配有衛生間,用的都的公廁。老兵住的與其它職工住的沒有什么區別,現在很多企業的老職工,住的都是這樣的住房,并不是特別虧待這個老兵。
二是這個老兵陳士麟有一兒一女,報道并沒有說他兒女的家境,只說他“由于其生性喜歡自由和獨立,不愿意給后人添麻煩,于是執意一個人獨居”。意思就是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不過他沒有選擇。
三是老兵陳士麟“抗戰結束,離開部隊后他任職于昆明蓄電池廠”。昆明蓄電池廠創于一九四九年,是機械電子工業部定點生產鉛酸電池的專業工廠之一,還是云南省的先進企業。陳士麟作為該廠的老職工,按年齡在1980年就可以退休了,到現在應該有2000多的退休工資。按昆明的生活水平,生活應該不會有什么困難。
再就是,報道中老兵陳士麟“曾經是國民黨重慶軍部警備司令部情報組組長,他馳騁戰場,憑獨特的‘聽風’本領干掉了敵占區武漢的偽市長。”據大于的生活經驗,這里面是有新聞可挖的。比如陳士麟要是真在干掉武漢偽市長中貢獻突出,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是怎樣對他進行記功嘉獎的呢?再如像他的這種“情報組組長”特務身份,在解放后的歷次政治運動中是難免一些“麻煩”的,為什么相關報道提都不提一下呢?
現在這種嘩傻取寵的新聞太多,本來是不值得理會的。注意到臺灣《聯合報》也把它作為一個突出的典型例子進行了報道:“大陸身處社會底層的原國民黨抗日老兵,現多已八、九十歲,且晚景淒涼。日前大陸媒體報導,抗戰時期曾擔任國民黨重慶軍部警備司令部情報組組長、現年九十三歲的老兵陳士麟,獨自窩居在雲南昆明一處公廁旁的小房間,一住就是卅多年”等等,大于覺得事情不是那么簡單了,所以有必要說說看法。同時建議昆明當局出來全面地介紹一下老兵陳士麟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好讓人們對這種事有一個比較準確的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