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改變屁股——水煮“改革”(之五)》一文中(見:趙磊的新浪博客),我討論了“如何重新確立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發出‘反作用’的自覺性”?結論是:治吏!
拙文掛出后,有網友跟帖:“現在靠什么治吏呢?靠‘上治下’行嗎?”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幾近“抽心一爛”的官場生態下,怎么治吏?
從治理路徑來說,治吏無非有兩種選擇:一是“上治下”,二是“下治上”。前者是“改良”,后者是“革命”。中國的治吏路徑究竟是選擇前者還是后者,并不取決于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是客觀環境和條件使然——這個問題,我在《如何改變屁股》中已有討論,不贅述。
不論是“上治下”,還是“下治上”,竊以為:治吏之要,在于治官。何出此言?容我慢慢道來。
《說文》曰:“吏者,治人者也”。吏,當然是“治人的人”,但嚴格地說,吏,充其量就是“小官”,即所謂小公務員。小公務員者,官之屬役也。在古代社會,只有七品以上的“公務員”,才算是“官”;按現在的標準,大概處級以上的“公務員”,才算是“官”。所謂“官吏、官吏”,官為吏之首,吏為官之役。民諺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治吏不治官,豈不謬哉?所以:“治吏之要,在于治官”——就是這個道理。
然則如何治官?朱元璋拿貪官剝皮實草,過于血腥殘酷,今天不可復制,不去說它了。現代社會的辦法歸結起來,大致有這么一些選擇:
——有云“高薪養廉”的,可是越養越不廉。以至于有“無官不腐”、“無吏不貪”之說。
——有云“多黨競爭,權力分立,憲政模式,互相制約”的。可是,在經濟權力仍然私有化、世襲化的社會,多黨制其實是資本代言人的輪流忽悠,政治權力“互相制約”不過是一個笑柄。
——毛澤東的辦法是思想教育,改造人性,“七八年來一次”。結果“官不聊生”,這讓精英大人們到現在都心存余悸,憤憤不已。
——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請讀者諸君不吝賜教,繼續補充。
有人替官員抱不平了:“官員也是人,也有隱私;官員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隸!” 治官,難道就一定要搞得“官不聊生”嗎?對此,我的回答是:在民怨鼎沸之亂世末世,豈不聞“民不聊生”乎?所以,懂得如何在“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中選邊站隊,大概就懂得了今日中國改革的要害所在。
深問一句:既然“治吏之要”在于治官,那么,“治官之要”又在哪里呢?答曰:在于定首輔。
何謂“首輔”?首輔者,股肱之臣也。孔子曾經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過,草必偃”。譯成大白話:上層的德行好比風,下層的德行就像草。風吹在草上,草一定順著風的方向倒。這就叫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治官之要,在于定首輔”。
最后一個問題:首輔如何“定”?定者,確定也,穩定也,堅定也。蕭何推薦韓信,劉邦拜為大將軍。選準了人,一舉定乾坤。但是,事物總是發展的,人總是變化的。僅靠個人素質和能耐,充滿了偶然性。只有當“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之時,偶然性才會成為必然性。
如何順應世界潮流進入必然性的境界呢?毛主席說得好:“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正是依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立場,毛主席才會具有“六億神州盡舜堯”的坦蕩和自信。
結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立場,才是引領當今世界大勢的潮頭;而“大勢所趨,勢所必然,勢不可當”,才是“定首輔”的本質所在。
遺憾的是,即便大勢在那里明擺著,有些人改也難,非要“逆之者亡”,一條道走到黑。那么,不換思想咋辦?不換思想就換人!
欲知后論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請進入趙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