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危機!
——評《意大利希臘的下一個‘難兄難弟’是誰?》
迎 春
2011年11月15日 新華國際發了一篇題為《意大利希臘的下一個‘難兄難弟’是誰》的報道說,“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法國問題專家沈孝泉15日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稱”:“ 歐債危機暴露了歐元區從一開始制度設計上就存在的問題。當時就有人看出弊端,現在癥結愈加明顯:只有統一貨幣,沒有統一財政政策。------- 一面債臺高筑,一面持續花錢。----------應該說,病因在哪兒一目了然,藥方也有,但關鍵在于能不能下決心改革。對于政府首腦來說,核心利益就是選票。現在好像還沒有真正的領袖人物,敢于破釜沉舟,解決國家深層次的根本問題。”這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唯心主義的錯誤論斷。
歐元區的出現,不是人們主觀設計的產物;歐元區的“病癥”,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領袖人物”解決得了。歐債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發展的必然產物。
歐洲國家“一面債臺高筑,一面持續花錢”,內在的原因是什么?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告訴人們,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消費需求不足,是由勞動力商品價值決定的,是由雇傭勞動制度決定的;而資本主義生產則不顧有購買力的需求,在競爭中不斷發展,生產發展與需求不足的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爆發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為了“熨平”經濟危機,資產階級采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用擴大信貸來增加消費。這就是“一面債臺高筑,一面持續花錢”的內在原因。
美國主要是依靠個人信貸:個人貸款買房、汽車、上學、買日用品等;而歐洲國家主要依靠國家賣國債提高居民福利,都是“一面債臺高筑,一面持續花錢”,不過是貸款的主體有所不同,一個是個人,一個是國家。當然這不是說美國沒有國債,也不是說歐洲國家的居民沒有個人貸款,而是說貸款的主體不同,危機的形式表現也有區別,美國主要表現為個人信貸危機,而歐洲國家表現為國債危機。總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教育我們,這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必然產物!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法國問題專家沈孝泉卻認為:“歐元區從一開始制度設計上就存在的問題。”把歐元區的出現看作是人為設計的產物。他還說“當時就有人看出弊端,現在癥結愈加明顯:只有統一貨幣,沒有統一財政政策。”歐債危機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是由于人們設計的“弊端”造成的,而且“病因在哪兒一目了然,藥方也有,但關鍵在于能不能下決心改革。------現在好像還沒有真正的領袖人物,敢于破釜沉舟,解決國家深層次的根本問題。”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歷史唯心主義理論那樣:“真正的理性和正義至今還沒有統治世界,這只是因為它們沒有被人們正確地認識。所缺少的只是個別天才人物,現在這種人物已經出現而且已經認識了真理”(《馬恩選集》第二卷 第58頁)。看來歐洲就缺乏沈孝泉這樣的“領袖人物”來解決根本問題了!
我這里無意嘲諷沈孝泉,而是想說明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完全是歷史唯心主義的,連一點歷史唯物主義的影子都沒有;是想說明在我們這個自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家里,歷史唯心主義的“設計”社會“模式”的觀點,在主流媒體上暢行無阻,作為國家的主要通訊社的新華社還廣為傳播,而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科學論述卻少得很,這還不足以令人深思嗎?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還可能是科學的社會文化嗎?當然不可能!
在談及法國的債務百分比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5%左右時,沈孝泉稱,“歐元區的底線是60%,法國已經超標,在高危下運作。”其實所謂的國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底線”,也不是科學的理論,而是用資本家的眼光,看出賣國債虧不虧本,因為出賣國債的利率過高,結果不僅沒有收入,還要虧本;就算國債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出賣國債最終有收入,這種“寅吃卯糧”的方式還能夠拖延一段時間,而危機遲早也會爆發的。把這種西方經濟學的所謂“底線”理論原封搬用,說明我國的經濟理論完全被西方經濟學所統治,完全是用資本家的眼光在觀察經濟現象,根本不可能認識經濟活動的客觀趨勢。
歷史唯心主義占統治地位的狀況必須改變,只有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來觀察、認識當前的經濟危機,才可能有科學的說明和預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