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教育方面著手。從前幾年馬加爵殺人事件到最近的藥家鑫殺人事件,然后再聯系近幾年學生頻發的自殺事件,可以從中看出我國青少年心智極不健全,也可以間接的說明我國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缺失。
教育,即教學育人之意。教學,即教授知識和學習知識的能力;育人,即培養學生成為心智健全的人才。所以教育應從兩方面著著手,即學識教授和人格培養。但縱觀中國現時教育,總體來說,是失敗的。一、以應試教育的為主的教育方式是失敗的。學生壓力過大,學生的心智及身體未跟上學習帶來的各種壓力。就像習武一樣,大凡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都應該認同,任何一門武學都有與其匹配的武功心經,不然心念是無法駕馭自己所學的武功,從而導致走過入魔,很可能會傷人傷己,金庸先生的觀點是非常深刻的,心之所念,身之所及。通俗的說來就是,心理成長的空間有多大,才能承受相應的外界壓力。現在教育的失敗主要也是要過份強調學生的學習知識的多少和學習的目的(通常都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而忽略學生的心理教育,人格教育。二、教育體制系統內外功利性教育沖擊使得教師本身的人格缺失,進而影響到學生成長。關于第二點,主要是要從教育界著手,光正教育之風氣,發揚中國傳統教育的優點,師者,首先要遵守師德,為人師表,才能教學育人。假如老師自身人格缺失、人品敗壞的話,怎么能夠教育好的學生出來呢?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出了一個范跑跑,極力鼓吹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試問此種人怎么能教育出好的學生呢?
其次,從大的社會環境中談一談自殺事件之成因。去年富士康13連跳的自殺事件著實讓全國人民捏了一把汗,但逝者已無法挽回,而生者作何感想,這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我們年輕一代要學會從這些事件中反思,思考人生,深層探究社會,從而如何積極的面對人生 ,這是年輕一代必須從自身著手而進行的反省。然而這些事件更值得我們社會學家以及構筑上層意識形態的政治家們關注,比如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目標是否該有所松動,或者有所改善?因為如果只顧效率而忽略作為社會分子的人的需要的話,會出現(而且現在已經出現)很多社會弊病。社會弊病的表現形式就是人的異亂,自私、貪婪、自殺事件、民怨沸騰等等,這些都說明社會已經病了,需要醫治。而如何醫治呢,我們只有寄希望于我們英明的政治家、社會學家了!
死亡對于年輕的生命來說是多么沉重和刺痛的字眼,試想生命之花剛剛綻放,絢麗多彩人生剛剛起步,多少期待,多少渴求?怎能面對家人,面對親友,面對這么多的期盼?怎能就此自殘凋謝,選擇死亡?不要贊美逃避責任的自殺者,我們應該鄙視他們;不要詩化死亡,我們應該對生命懷有深深的敬畏!死,不是了結,不是終點,也不是生的對立面,死是生的延續,所以死的態度也就是生的態度--死的卑微說明生的渺小,死的偉大說明生時之偉大。
最后以我總結的八個字再次告慰我們年輕一代對生活的態度--積極、樂觀、感恩、惜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