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算是青年人?按照1994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對年齡的劃分:“44歲以下的成年人稱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5歲為年輕的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稱長壽老年人。”關于青年的這個年齡標準在官場比較通行,不超過44歲的官員可以提拔重用。在評選“十大杰出青年”時,也以44歲為界限,有些40多歲的局長、廳長也可評為N大杰出青年,是有道理的。可是職場中不認這個賬,大家都知道,職場中有個不成文的“35歲現象”,超過35歲,找工作就很難了,不管你是博士還是碩士,也不管你是不是“海歸”。如果你只是普通的本科生,就更難;如果只是大專生,找工作難上加難。據說也有不難的,比如就有某媒體報道說“泥瓦工月薪上萬”,而且還供不應求。但也只是說說而已,真讓讀者見過的不多。
可是關于“五四”青年節放假的文件中,把青年的年齡定位于14周歲至28周歲。有報道說:按照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這一規定沒有明確放假適用人群的年齡上限。記者日前從團中央獲悉,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群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3億多青年將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也就是說,28歲以下被官方認可為“青年”。可是,這3億多青年人多半享受不著“放假半天”的待遇,因為用人單位不認賬。單位說:我們這里的員工大半是青年人,如果放假半天,我們公司只有關門。 http://news.sina.com.cn/c/2008-04-22/062715403051.shtml
但是民間對“青年”的定義又有點不同,現在百姓普遍認為,“80后”和“90后”算是青年人,再寬容一點,把部分的“70后”也歸到“青年”的范圍。因此,我們大概可以把1976年及以后出生做為“青年”的劃線標準。這是有幾分道理的。第一,1976年出生,現在剛好35歲,正好符合“35歲現象”。第二,1976年是文革結束的一年,按照某些持“動亂”、“倒退”、“崩潰”、“浩劫”論者的觀點,1976年及以后出生的人沒有任何“歷史遺留問題”,他們與任何“動亂”、“倒退”、“崩潰”、“浩劫”都無關。他們理應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最有前途的一代的人。
但是,我看到一位“80后”青年對他們這一代人的描述是這樣的:“夫80后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見高等教育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初衷未結,寒窗數載,二十二乃成,負債三萬。覓生計,背井離鄉,東渡蘇浙,南下湖廣,西上志愿,北漂京都,披星戴月,秉燭達旦,六年無休,蓄五萬。樓市暴漲,無棲身處,購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余,遂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傾其所有,病未果,因欠費被逐院門。尋醫保,不合大病之規,拒付,帶病還。服鼠藥自盡,遇贗品未果。友人憐之,送三鹿奶粉一包,沖而飲,卒。”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1/201105/231585.html
我還看過關于《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書的介紹,書中對“蟻族”的定義是“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蟻族”是繼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勢群體: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主要從事保險推銷、電子器材銷售、廣告營銷、餐飲服務等臨時性工作,有的甚至處于失業半失業狀態;平均月收入低于兩千元,絕大多數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平均年齡集中在22-29歲之間,九成屬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鄉結合部或近郊農村,形成獨特的“聚居村”。他們是有如螞蟻般的“弱小強者”,數量驚人。
以上當然有些悲觀。但我們無需悲觀,青年也不應悲觀。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用奮斗為民族贏得新光榮》的社論。社論中說:然而,歷史的成就并不意味著一路坦途,相反,社會的發展始終與風險挑戰相伴。所以,社論告訴我們:讓我們緊緊攜起手來,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以更加輝煌的業績迎接建黨90周年,共同為我們偉大祖國、偉大民族的美好明天奮斗、奮斗、再奮斗!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4539298.html
奮斗就有希望。幸福也就在其中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從過去年代走過來的這些人日漸老了,快要從歷史舞臺上謝幕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所以,我愿所有的“70后”“80后”“90后”個個齊奮斗,人人皆幸福。以此做為“五四”的良好祝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