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忡忡的“人民”
魯夫莎
2011.3.22
人活著,有兩種方式可以為之選擇和努力:一曰“幸福安樂”;二曰“輾轉反側”。
幸福安樂,既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庭中的至親。
輾轉反側,都是自找的不痛快,而這不痛快恰恰具有非凡的意義。
幸福安樂也是來之不易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多數人想要到達幸福安樂的“境界”都是不容易的,這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切敢于把他生存的時代歸結為最對不起他的時代的人都是極為自私的。代表人類的永遠不是難填的“欲壑”,更不是永不滿足的對于“己外”的不斷的指責。
“利己”的聲嘶力竭的吶喊和“利他”的瘋狂的奔走呼號的區別不僅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更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最根本的區別。“利己”和“利他”還是判斷文明的成熟與幼稚,先進與落后的判斷標準。
人活著如果沒有欲望,就不能夠前進。欲望對人類的所有方面的發展都是“功不可沒”的,今天也是。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幸福安樂”的獲得總是需要拿替他人的“幸福安樂”著想作為代價和前提的。當然,作為個體的個例而言,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往往是不對等的。只要是市場經濟,對于個體來說總會存在著“不勞而獲”和“勞而不得”的情形的,且無法避免。但是這不能成為那些投機于歷史的人們的妙不可言的借口。
天地良心,在我心。
為了自己和親人的幸福而努力奮斗是最應該和最首先應該實現的目標,因為這才僅僅是擔負起責任的開始。
這個過程是艱辛的,我們要向每一個實現了它的人致敬。
然而,大多數人卻止步于此。在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利益之后,對“利他”的觀念卻不斷的推辭和模糊起來了。他們也要弄上一張“愛國”的另類碟片,堂而皇之的開始“指點江山”起來了。這還不算,他們還把這種不陽光的思想和行動灌輸給那些還在攀登“幸福安樂”的峭壁上的“后生”們,讓他們崇拜自己,以至于認為幸福安樂是很難以企及的,好讓這些“閑人”給自己以夢想的“恩賜”。或者先人們把那些本應吃苦的后生們溺死在了享樂和娛樂的夢境里,磨滅了思想和堅強。
這些愛國者也閑著無聊,爬上愛慕虛榮的媒體,宣揚著自己的低三下四兼飽受委屈的高高在上。
他們只說:“我”、“個性”、“自由”、“解放”、“情趣”、“公民”、“西方”和“南方”等等。他們不僅說,而且推崇備至導致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么,導致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名詞解釋”。他們只是在說,但是沒有更深的知識了。
他們成了“既得利益者”,忘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著諸如“文化”、“使命”、“刻苦”、“自律”和“奉獻”的名詞和歷史。沒有文化的人是可怕的,因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他們忘記了,自己并不是宇宙的核心,也不是名副其實的“明星”。
他們的道德和是非也漸漸地混淆起來,難以說清。最后他們的除了一個結論:“孫子才分得清”。因為他們自己就忽而南忽而西。
他們自詡為熱愛法治的公民,卻拋棄祖國的憲法,他們更沒有種像蘇格拉底那樣為法治而獻身。
愛好學習和認真理性的人被他們統統安上了“書呆子”和“裝?”(他們經常愛說那些無法用文字來合法的表示的臟話)的光榮稱號,而那出賣肉體和靈魂的“親姐姐”則成為了他們的肉體和靈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他們愛自己的達到的或者在夢中的優越生活條件超過了愛自己的修養。
另外有一些人,他們卻憂心忡忡。因為他們的眼里閃爍著駝背的工人,臟兮兮的農民,失去尊嚴的父親和步履蹣跚的母親,他們知道祖國并不太平,先烈們還在呻吟。
他們杞人憂天的擔憂著幸福安樂的背后的人民和信仰的命運。同那些夸夸其談的“公民”相比,他們沉默寡言,或者是被剝奪了自由的權利;同那些夸夸其談然后狐朋狗友逍遙自在和飆車的“公民”相比,他們的失眠顯得更加的深沉。
大多數的公民津津樂道于自己的“兌獎券”,而推動歷史發展的是人民。公民,不應該成為人活著的目標,因為你活著就是一個公民。公民沒有壞和好的區分,除非努力上升成為人民。
人民是當自己家做自己主的勞動者(體力的和腦力的),公民則更多的像是貪得無厭又很富足的乞丐,胭脂俗粉的成為了物欲的窮奴,不得翻身。
人民是國與家的主人。
人民要發揮那些已掌握在手中的權力。
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要求他們不得不憂心忡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