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最可愛
每次去馬戲團最愿意看小丑們的表演,他們的粉墨登場總會逗得我捧腹大笑。看報刊最愿意看南方報業的報刊,他們是自由主義馬戲團里的小丑,一個個濃裝重彩,把自己打扮的比麥當勞門口的Ronald McDonald還要妖艷,卻也裝出一副不土不洋的高端姿態來。套用本山大叔的話說,做狗難,做漢奸難,做狗漢奸更難呀!
革命的勝利往往不是革命人民有多么聰明,而是革命的對象是那么的愚蠢,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擊,沒等革命人民露擼胳膊挽袖子準備大干一場呢,漢奸走狗們就開始自我暴露,自亂陣腳,自相殘殺,自封革命起來了。人家也革命,俺們也革命,原來是“革命一家親”呀,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這也便有了繼續革命的后話。
課上讀了點報紙,是號稱中國文摘類前三強、安徽省期發行量第一的《文摘周刊》,一篇《老男孩的悲劇復仇——時隔33年刺死文革中的殺父仇人》吸引了我,然而有意思的是文中交代“1977年秋,有一天,溪邊村后厝大隊的壩子里,黑黝黝全是人。林云濤鉆進人群,看見爸爸直挺挺躺在地上,脖子上一圈紫黑的勒痕……”顯然“老男孩”林云濤的父親是于1977年秋被人殺害的,而這與副標題“文革中的殺父仇人”有何聯系呢?婦孺皆知的是官方認定文革時間為1966年至1976年,并以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人誘捕“四人幫”,“四人幫”被隔離審查作為文革結束的標志。難道是文摘的摘文有誤?好在《文摘周刊》的編輯留下了一點蛛絲馬跡,“摘自《生活日報》1.25”,我便按圖索驥,找到了山東第一張都市類晨報《生活日報》2011年1月25日A21版的《受害人之子33年后刺死“殺父仇人”》一文。閱讀發現,《生活日報》在消息報道的標題與導語都沒有“文革”的字眼,那么把1977年秋與文革生拉硬套是制造讀報噱頭還是有意栽贓有意曲解文革,就要請教于《文摘周刊》的編輯先生們了。
下功夫便總會有收獲,有時大魚不等你起桿,自己便迫不及待地跳上岸上來等請你開葷了。《生活日報》的編輯一派山東人的勁頭,熱情豪爽,著實認真,文尾沒忘了交代這是一篇“據《南方周末》”而略微調整的文章。還怪我整日揪斗網上的地主而忘了真實的漢奸,竟許久沒到“南霸天”處問候一下了,也不知他老人家身體是否硬朗,靠美國施舍的那點家資還能熬過幾個酷暑嚴寒。沒去找《南方周末》的電子版,直接輸入標題來看網頁更是方便(如下:http://www.infzm.com/content/54787),乍看雜亂無章,細看還真是南方報業的典型邏輯,網頁編輯的也高明,幾乎一句一段,看來南方報業真真人才薈萃、高手如云呀。
為了更好地講清道理,還是全文粘貼為好,并基本保持網頁原貌(圖片刪除)。
老男孩的復仇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周華蕾 實習生 范承剛
雖然那個年代對于他從未真實存在過,但革命激蕩的血仍未冷卻。喝狼奶的下一代,最終成為劊子手。
71歲,在一個最與世無爭的年紀,翁元鑅死于謀殺。
2010年11月13日,福建莆田涵江區。凌晨,牌局散去,老翁晃晃悠悠回家。
一個小時后,有下班的酒店服務員,借著月光,看見老翁倒在路邊,呈一個“大”字仰面躺著,滿臉是血。
消息傳開,罐頭廠的老人們都蒙了。
如今,這個罐頭廠是個失落的所在。廠子破產了,一些退休職工還留在這兒。茶館,麻將館,菜市場,是他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全部。
而老翁的生活圈子,繞來繞去也出不了這巴掌大的地方。
起初人們想是賊娃子干的。這里治安糟得很,快過年了總出小偷。老翁是個熱心腸,一連好幾天半夜起床,義務為小區巡邏;又有人懷疑是老翁的親生兒子。自從老翁二婚,從前的孩子跟了前妻,多年斷絕往來。
最終謎底揭曉,卻是所有人不曾想到的——
殺人者林云濤,罐頭廠下崗職工,一個長著胡茬和腫眼泡的中年男人。
三十多年來,從童年到中年,他一直盤算著向那個不復存在的年代復仇。
爸爸給人害死了
爸爸直挺挺躺在地上,脖子上一圈紫黑的勒痕……
罐頭廠往東南四十公里,是莆田秀嶼的溪邊村。1970年,林云濤出生在這里。
母親是不識字的鄉村婦女,父親林建陽則是見過世面的城里人,在國企莆田罐頭廠當文書。
父親很少回家,直到1977年秋的某天。那一天,溪邊村后厝大隊的壩子里,黑黝黝全是人。林云濤鉆進人群,看見爸爸直挺挺躺在地上,脖子上一圈紫黑的勒痕……“你爸爸給人害死了。”周圍的人跟他說。父親的樣子讓他渾身發抖,上和下牙咯咯地沖撞。
這與父親此前的形象仿佛火與冰的兩極。從前,他是大學生、共產黨員、援越軍人、國企罐頭廠的文書,前途無量;如今,他是一具死尸,榮光灰飛煙滅。
沒有人相信林建陽是自殺的。他是硬骨頭的復員軍人,幾天前,廠里有人經不住批斗自殺,他還感慨別人太傻。
林建陽不明不白地死了,罐頭廠說他畏罪自殺,村里人都不服氣。林家糾集了幾十個親戚,差點把尸體抬去縣里鬧。之后,還有赤腳醫生做了尸檢報告,認定為他殺。
而最終,都不了了之。
1981年,林云濤補員進莆田市罐頭廠當工人。那時候他小學二年級沒畢業,還是個傻里傻氣的農村娃。
補員的機會,是家里人上訪四年的結果。他們每天寫信申冤,十年間,至少寄出500多封,甚至寄給中央領導。得到的反饋是:撫養費606元,安葬費90元,以及一個罐頭廠的補員名額。
林家人自此明白,“走法律這條路,肯定沒有辦法”。
人數逾千的罐頭廠里,11歲的林云濤比所有人都小出一大截。廠里開了后門,把他戶籍上的年齡往上添了5歲。
進廠后,他試圖撥開父親自殺的迷霧。他看到了父親投身的那口黑漆漆的機打井。聽說父親是因為得罪了紅派的人,被勒死以后丟進井里的。
廠里人偷偷告訴他殺父仇人的名字:黃文美,傅玉炳(音),翁元鑅。他們是紅派的活躍分子。
那是他第一次聽說翁元鑅的名字,在童年。
革命之末
人們還是以敵我矛盾分析著眼前的一切。“派性”兩個字隱隱作祟。于是,林建陽死于他殺,那肯定是被紅派害死的。
紅派、革命,這些關鍵詞在70后林云濤眼里,比父親打仗的越南還遠。
1966年,革命的熱情席卷了城里。毛號召“要文斗,不要武斗”,到了涵江,到了罐頭廠這個巴掌大的地方就成了“東風吹,戰鼓擂”。整個涵江迅速站隊:紅派和新派,不愿站隊的叫“逍遙派”。父親林建陽就是逍遙派。
起初紅派保皇,新派造反,政治主張一致就是同志,后來就變成了兩撥人的你死我活。武斗最厲害時,街上槍戰不息。光是涵江,武斗死亡人數23人以上,罐頭廠死亡無統計。
1977年,粉碎四人幫,紅派上臺。
上頭說“除惡務盡”,于是罐頭廠的領導班子又被紅派一鍋端了,有的蹲了監獄,有的進了學習班,其中就有學員林建陽。
進了那些由車間、澡堂改造的隔離審查室,跟進了集中營無異。如今,已經沒有活著的人能說得出,那一屆文革學習班里發生了什么。
總之,班里有人用石頭猛砸自己的頭,自殺未遂,有人把棉被撕成條在宿舍自縊,最蹊蹺的是,樂天派林建陽也死在了井里。
人們更愿意相信,林死于他殺。
補員進廠的林云濤在按部就班的生產里嗅到了“文革”的血腥,雖然那個年代對于他從未真實存在過,但革命激蕩的血仍未冷卻。
人們還是以敵我矛盾分析著眼前的一切。“派性”兩個字隱隱作祟。
于是,林建陽死于他殺,那肯定是被紅派害死的。而在林云濤這個不懂事的孩子看來,紅不紅的他不管,但冤有頭,債有主。仇家就鎖定了黃文美、傅玉炳和翁元鑅。他們在紅派里最積極,是革命的動力。
尤其許多人提起翁元鑅就恨,說他上躥下跳沒干什么好事,屬于典型的機會分子,整人的事沒少干。
其他的證據還有,林建陽曾經揭發過翁元鑅,說他底子臭。自此得罪了翁元鑅。而翁在那時候是得罪不起的。
越來越多捕風捉影的“證據”經過民間分析更加言之鑿鑿。
比如,翁元鑅唱戲,演《沙家浜》里的刁德一,都不用化裝,眾人皆稱,他天生是個叛徒的料;翁元鑅家變了,前妻威脅他,“要把林建陽的事情抖出去!”這隨即成為民間最有力的證據;前妻尋死,不上吊,不吃藥,偏往井里跳。眾人就說,林建陽顯靈了。
其后,紅派頭子傅玉炳死于溺水。發現尸體時,草帽的繩勒在了脖子上。更有傳言,林建陽在復仇。
那已經是“文革”的尾聲。人們漸漸不愿糾結于你死我活的往事,再過幾年,活人大都平反了,升官了,也便沒有提它的必要了。于是不再想起。
而林建陽的“畏罪自殺”始終沒有平反。
“如果林建陽還在……”
這些年,“如果林建陽還在……”的句式,逐漸成了林家的口頭禪。他們反復說,如果林建陽還在,起碼是個縣級以上干部!
許多年過去,雖然傷痕從未消逝,但隨著80年代大經商的十年,在溫飽中“文革”的記憶被日益滌蕩。
新涵大街438號,林云濤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他做汽修工人,每天無非上班,加班,帶孩子。他從不向妻子提起父親的事。只是錢包里放著父親年輕時候的三寸照片,如影隨形。他像林建陽,長臉,大塊頭。
妻子納悶,林云濤總愛和上了年紀的人,尤其和罐頭廠師傅在一起,泡一壺茶,聊聊罐頭廠過去的人和事,一上午慢悠悠就過了。他說同齡人只談掙錢和泡妞,沒意思。
絕大多數時候,林云濤寡言少語,極少提起父親。一副倦怠的樣子,日子平鋪直敘。也許只有一個時刻,才能刺激他腎上腺激素的分泌。
涵江小,七拐八拐總能遇見熟面孔。林云濤記得每一次撞見翁元鑅都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他直勾勾地盯著翁,但他覺得翁總在躲閃,從來眼睛往外不看他。這更堅定了他心里“殺父仇人”的判斷。
30年來,他們沒有說過一句話。進入新世紀,大國企罐頭廠愈發地不景氣,大批工人停薪留職。
翁元鑅是留下的中老年之一。“文革”初期,他從部隊復員回來,在稅務局、公安局和罐頭廠里,相中了后者。那時候,罐頭廠在福建省光芒萬丈,還出口枇杷罐頭到西歐;而現在,老翁這輩子被套牢了。
多數年輕人則看不到奔頭,陸續離開。其中包括25歲的林云濤。
很快他結婚,當了上門女婿。對福建男人而言,入贅并不光彩。他在涵江悶頭做五金建材生意,虧本。也試過走出去,到武漢、天津打工,又疲憊地回來了。
生活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在走下坡路。今天,身邊的人都發大財去了,他還是工人,掙一個月三四千的工資。
父親的死,是他們家擺脫不了的宿命。
林云濤的成長史里,提得最多的是“被欺負”。沒有爸爸,村里孩子欺負他;11歲進了罐頭廠,工人也欺負他。他不敢還手,也不敢吱聲。
長大后,兒時的“被欺負”異化為更深重的失落。
林家三姐弟,姐姐是農村婦女,一次意外把脊椎折斷,從此癱在生銹的輪椅上;妹妹沒上過學,常年在廣東打工。
林云濤努力想撐起這個家。但他時常感到被看不見的權力和傾軋包圍著:不穩定的工作,高企的房價,兩個孩子的教育成本……偶爾他喝醉給妹妹電話,說起爸爸和四分五裂的家,說著說著哭起來。
這些年,“如果林建陽還在……”的句式,逐漸成了林家的口頭禪。他們反復說,如果林建陽還在,起碼是個縣級以上干部!
可是,林建陽死在了“文革”的尾聲。
2005年,因為風水,林建陽遷墓。儀式中,林家人看到林建陽的腐骨發黑,一使勁就成灰了。這在林云濤眼里,是父親不瞑目。
一個念頭在日益復辟。那是罐頭廠的圖書館里林云濤讀到的,關于伍子胥的復仇。春秋時,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殺害,出逃吳國后,伍子胥借吳國之力雪恨,其時楚平王已死,“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再不動手,只怕就沒機會了
“為什么要殺死我父親?”翁慌亂地捂著脖子說:“不是我單個人,不是我單個人……”
翁云鑅同樣不是時代的贏家。“文革”時表現太積極,得罪了不少人,自始至終是個搞宣傳的普通工人。領導層對他的評價不高:嘴抹油。
千年古鎮涵江,現在是莆田市涵江區了,它有中國所有小城市的千人一面,肯德基,加油站,房地產。你從那些金碧輝煌的名字里,看到這座城的熱望:香格里拉娛樂城,皇冠大酒店,連成片的銀行。罐頭廠就在這小城的東北隅,等待著舊城改造的重塑,而后新生。廠門口繞著一圈水泥墻,當年鋪天蓋地的口號和大字報,是理論陣地。現如今口號依舊氣勢洶洶——“亂倒垃圾者斷子絕孫”。
今年翁云鑅七十一歲了,嗓門還大,身子骨也不錯。二婚后再無子嗣。指著每月一千多的退休金過日子。
他有剪貼報紙的習慣,適逢中央的重要指示,像“三個代表”、“八榮八恥”一類,他都會細心剪下貼到筆記本上。最近趕上第六次人口普查,他又自愿報名當工作人員,每天走門串戶地查戶口。
老翁愛打牌賭錢,這是家人眼里他唯一的壞毛病。他賭得小,身邊的人都笑他是“鐵公雞”。牌局往往在家門口兩位一體的“四元殿”:道教協會分會,兼鋪尾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殿中央一幅毛澤東像,亮堂堂地照耀著牌桌子;有時也聚在鳳嶺飯店,一對罐頭廠下崗的年輕夫妻開的。
原本翁元鑅的生活軌跡應該是——打牌,回家睡覺,第二天繼續參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及勒緊褲頭的日子。但11月13日,一切被終止。
鳳嶺飯店里,當林云濤喝完最后一口百威啤酒,要求加入牌局的時候,翁元鑅并沒有在意。他也許會記得前天中午買的大白菜漲到了一塊五,但三十多年前的事,對他,對罐頭廠的元老們而言,都模糊不清了。
直到在一條狹長的黑路上,他遇到了拿刀的林云濤。
林云濤想不到會在飯店撞見翁元鑅。好多年不見,仇人看上去又年輕了,精神奕奕的;可是父親,此刻卻是地下一包發黑的骨頭。
他計劃著等孩子結婚了再找翁算賬。這天他拼命給自己灌酒。他想,黃文美老死,傅玉炳橫死,翁元鑅七十多歲了,再不動手,只怕就沒機會了。
從牌局出來的路細細長長,夜里很安靜,他走過便利店。他偷走了一柄紅色的剪刀,別在褲頭上。
一個小時后,這把剪刀刺向了翁云榮的脖子。他想起了父親脖子上的勒痕。
據林云濤供述,刺傷后,他問翁:“為什么要殺死我父親?”
翁慌亂地捂著脖子說:“不是我單個人,不是我單個人……”
這是33年來,林云濤第一次得到如此確鑿無疑的答案。他更加堅定,朝翁元鑅亂捅,直到一動不動。
丟掉剪刀。回家,他像很多天沒有合眼一樣昏睡。第二天家長座談會。繼續睡。睡到下午五點,警察來電話了,通知他過去一趟。
他想,“我沒有爸爸。現在我的孩子也沒有爸爸了。”
林氏孤兒
有人說,這孩子大孝啊,只是腦子不好使,拿四十歲的命抵七十歲的命,值得嗎?
林云濤在看守所里等待審判的日子里,莆田正全城熱映《趙氏孤兒》。
直到當地報紙大字登出《冤冤相報何時了》,說起這個替父報仇的中年男人,罐頭廠的老人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才依稀想起,當年廠里好像真有這么個苦孩子。但他們都不太關心幾十年前父輩的是非。
扎堆打牌、喝茶的時候,當年卷入這場災難的老人們,會就這起離奇的復仇案發表評論。
有人說,這孩子大孝啊,只是腦子不好使,拿四十歲的命抵七十歲的命,值得嗎?
有人說,肯定是新派有人教唆、慫恿他去干的。退一萬步說,即便翁真的害了他父親,他也不應該殺人,我們這是法治社會,應該相信政府,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
也有人說,這是一筆糊涂賬,別提了,要怪就怪“四人幫”!
討論也就局限在罐頭廠。出了罐頭廠,更沒什么人在意了,不過是一則裝點報紙的社會新聞,這年頭,再聳人聽聞的事,也不過引起人們五分鐘的關注。
于是,像一個沒完沒了的輪回,只剩下翁林兩家的糾結。翁家人態度至今很強硬:“我們現在就是殺人償命一個想法。追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情沒有意義。”
而林家人在找罐頭廠的工人們聯名上書,希望對復仇的林云濤網開一面,簽名蓋手印的已有39人。
冬至了,鋪尾社區比以前更冷清。有的老人不再出門,宅在家里。一些翁元鑅過去的牌搭子,在四元殿里毛主席親切的注視下,嘩啦啦搓起了又一圈麻將。
就像一場冷空氣南下途經了罐頭廠,人們普遍只是打了個寒顫而已。
通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除犯了前面提到的把1977年誤作文革時期的基本常識性錯誤外,還自把上文的“逍遙派”變為了下文的“樂天派”,雖一字之差,可意義已大不相同矣。但是就是這樣的小文也變相地提供給我們一些有用的信息。第一、文中明顯交代,中央對待文革的口號是“要文斗,不要武斗”,而被別有用心的人改為了“東風吹,戰鼓擂”;第二、福建罐頭廠生產枇杷罐頭并遠銷西歐,可以讓“閉關鎖國”論者多長一點見識;第三、一向被領導、公眾視為“嘴抹油”、“典形的機會主義分子”、“天生是個叛徒的料”的翁云鑅等“保皇派”,在中央誘捕“四人幫”展開對黨內左翼力量清剿后,也趁勢重掌廠權,竟連中間力量的“逍遙派”都不放過,又是何其毒也?
《南方周末》那些沒有掌握基本歷史常識的嘍啰們,抓住一樁兇殺案不放,不過是想把筆鋒指向開場導語的“喝狼奶的下一代,最終成為劊子手”而已。殺人者高喊捉拿兇手的事情我已司空見慣,還是一些《南方周末》忠實的網友們實在,“假如今天有紅衛兵出頭之日,誰說那些蟻族學生不會揪斗叫獸,那些自焚家屬不會拳打官員,那些下崗工人不會凌辱干部——出來混,遲早要還,不論是迫害,還是懺悔,都說明這一點——所以,千萬別給機會,給那些你曾經或者正在侮辱與傷害的人以機會。”沒有小丑們來給咱表演解愁,那么這個世界真真悶殺人也么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