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失的制度之弊
千里緣
·
2011-01-09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街亭之失,使得諸葛孔明的北伐大業(yè)失去了一次絕佳的歷史性機會,歷來人們都歸咎于孔明的用人不當,或責難于馬謖的剛愎自用、死守教條:這都是不得其要的。雖然事后諸葛亮依法揮淚斬了馬謖,又上表請辭自降三級,似乎此次重大責任事故的制造者和決策者都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和政紀處分,但絕對避免不了以后的領導干部在同一地點同一事件上犯同一錯誤。
不存在用人不當和決策失誤的問題。街亭之重要,孔明深知,因為此次中路大軍進攻的成功與否,西路的街亭是舉足輕重的。守住西路的街亭,可牽制曹魏一部分兵力,保證中路的順利前進;中路成功了,西路可源源不斷輸送糧草;中路失敗了,可從西路全軍而退。所以,孔明說:“街亭雖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所以在戰(zhàn)前的戰(zhàn)略部署上,首先提出的是街亭守將的人選問題。在此關鍵問題上,孔明也沒有獨斷專行,搞暗箱操作,而是民主公開,機會均等。馬謖自告奮勇,一請再請而三請。對部將這樣的士氣,孔明是不可能隳其氣而潑冷水的。俗話說,氣可鼓,不可泄,尤其大戰(zhàn)之前。再說馬謖在蜀國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荊襄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最長者馬良,劉備用之為從事,即秘書長也。可見馬氏兄弟在蜀政壇的地位、勢力和聲望。作為主帥的孔明不可能也不會借機打壓“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而長期坐冷板凳的馬謖,何況他與馬謖本來就“吾與汝義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呢?
當然,孔明深知馬謖讀書之人,長于參謀策劃,多年的冷板凳使他急于找到實踐的機會來建功立業(yè),何況這次又不是在前方斬將破城,所以,于公于私,給他一次機會,他應該會倍加珍惜的。且當其再三請求時,諸葛亮的三言兩語,顯得冷淡嚴肅,促其謹慎清醒,并以訂立軍令狀來痛徹其五臟六腑。以諸葛多年行軍用兵之實踐來看,街亭守將只要按照自己的部署來落實,斷無失敗之虞。為防萬一之失,諸葛還特派一有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且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上將王平去幫助馬謖,名為幫助,實為監(jiān)督落實。諸葛愛將之心、嚴將之情、為國之忠皆溢于言表,可以說,戰(zhàn)略、戰(zhàn)術、識人、用人,皆無可挑剔。
但影響蜀國千秋大業(yè)的重大失誤,怎么就還是發(fā)生了呢?問題就在身為副將的王平,雖“再三相勸”,但身為主將的馬謖就是“大怒不從”。下級監(jiān)督上級,副職監(jiān)督正職,兒子監(jiān)督老子,妻子監(jiān)督丈夫,歷史以來就是行不通的。特別是那些熟讀兵法滿腹經(jīng)綸的精英,無論其怎么深情并茂地要為國為民,一旦獨自掌權,絕對如脫韁野馬一般,有天無日。
設若設立一個士兵委員會,把主將的重大決策置于全體士兵的監(jiān)督之下,走大眾民主之路,則街亭之失的千古之憾定可避免也。
諸葛亮不可能知道原因,后人知道了,但“后人哀之而不鑒之”,明知大眾監(jiān)督是利國利民的行之有效之最佳制度,卻強行將其從最高法中修除,則結果就是千秋大業(yè)的“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sunz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