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2月23日刊登鄭永年文章《相互誤解導致中美沖突不斷》,該文開門見山地指出:“在國家關系中,相互誤解成為導致國家間沖突的一個重要根源。”“中美兩國目前所呈現出來的各種沖突,從本質上反映了兩國不同的國家利益。”前一句話的“相互誤解”是不能茍同的,誤解是不了解對方的情況,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不是不了解情況,而是蓄謀已久之行為,與誤解毫不相干。后一句話卻是實事求是,說出了中美沖突的根源所在——國家利益不同。只要存在不同的國家利益,沖突就無法避免,這是毋庸置疑的。
鄭文在分析美國為何對中國進行遏制時,不如西方媒體實在。西方媒體直言不諱地說,美國支持中國經濟崛起,包藏著一個禍心,就是希望中共變為歐洲式的社會民主黨,希望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希望中國對美國即西方利益負責。一旦這些希望落空,美國就會惱羞成怒,千方百計地打壓中國。
鄭文在描述美國對中國的期望時,顯得含混不清,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美國的信念就是引導或者迫使中國成為一個符合美國理念的國家。”中美關系密切時,“是美國感覺到中國正在往美國所想象的方面發展”(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xx事件前幾年)。中美關系緊張時。“美國人感覺到中國的發展方面與美國所想象的背道而馳。”所以惱羞成怒。這里使用“感覺”和“想象”兩個詞,似乎有點過于中庸了。應該改為“認為”和“希望”才對。這樣一改,才能真實地反應中美沖突之根源。說穿了,1979年匆匆忙忙地與美國建交,修正了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建立外交關系確立的基本準則。此后的外交方針是拋棄了第三世界窮朋友,傍上美國這個大款,唯美國馬首是瞻。只不過到了xx年xx事件發生時,感到了威脅,把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趙xx拉下馬。美國對在中國甚為失望,于是伙同歐盟對中國進行制裁,中美關系跌入深谷。后來中美關系的恢復,鄭文說了實話:“xx年后,中國和美國(和西方)的故事,大都是中國主動向美國調整政策。”這句話應改為“大都是中國主動投靠美國”比較合適。期間發生了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美國軍機在中國領空撞中國飛機,導致中國機毀人亡,銀河號遠洋貨輪被美國海軍強行搜查事件等等諸多事件,中國政府要么沉默,要么輕描淡寫地抗議幾句,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鄭文沒有揭露美國的霸權主義嘴臉,沒有揭露美國推行西方價值觀是造成中美沖突的主要根源之一。他不想明說美國為什么不肯主動調整對中國的政策。拿不想放棄老大這樣一個理由搪塞而過,掩蓋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和資本主義日漸衰落的事實。對于美國政府來說,主動放棄霸權主義,放棄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觀是不現實的。正如毛澤東所說:“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不過鄭文還是含含糊糊地用信念說明美國為什么不肯主動地調整對華政策的根本原因:“更為重要的是,隱含著美國人‘改變中國’信念背后是一個堅強的道德標準。那就是美國代表正確的方向。中國只能接受美國的導向才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美國的信念符合其文化價值和國家利益,在這個信念的主導下,美國很難意識到其需要向中國調整政策。”這里又使用了幾個不恰當的詞語,“隱含”用詞不當,改為“赤裸裸體現著”極為合適。“堅強”是褒義詞,應該為“頑固”,“很難意識到其需要”改為“根本不愿意”更為貼切,這樣一改,美國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大白于天下。
關于中國對美國的誤解,看看鄭文是如何表述的:“在很長的時間里,中國人也對自己國家的變化充滿信心。很多人相信,隨著改革開放和世界接軌,中國本身也會成為類似于西方的國家。”這里鄭永年太過武斷了,“很多人相信”應改為“少數掌握著話語權和操弄經濟改革方向的精英們相信”,這樣一改比較符合中國實際,從中也可以看出“精英集團”與美國政府里應外合,狼狽為奸,唱雙簧戲的丑惡嘴臉。產生“誤解”的是精英集團,不是中國人民群眾等無產階級。鄭文分析道:“在國際層面,很多人相信美國(和西方)會接受中國的崛起。”“在很多問題上,很多人總不愿意去考慮美國(和西方)會接受一個什么樣的中國的問題。”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第一除了精英集團,中國人不相信美國(和西方)會允許中國和平崛起的,第二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無需考慮美國(和西方)的感受。
至于鄭文“無論是政策界還是媒體,都是有選擇地接受美國(和西方)釋放出來的信息。很多方面的信息在中國得到無限放大:對中國有利的論述,那些在中國有巨大利益而對中國說盡好話的論述,那些對西方本身持有批評態度的論述。同時很多相反的論述被無限縮小,甚至被消失。”此種觀點又錯矣。主流媒體精英在這個問題上與西方配合十分默契,在精英們的把持下,工農大眾所能看到的對美國不利的信息,全部仰仗境外媒體泄露之功呢。
鄭文說:“對美國(和西方)接受中國的誤解,影響著中國人對真實世界的看法,影響著中國對外關系。”“中國往往對國際格局的變化沒有很好的思想準備,一旦發生,不知道如何應付,往往造成‘救火式’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甚至連中國崛起對外在世界的影響,及外在世界對中國的崛起可能反應,中國也缺乏足夠的理性理解。”這里需要解釋兩個問題:中國大多數人民對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是清楚的,只有少數精英心存不切實際的幻想;是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讓外在世界產生了非分之想,影響了他們對中國崛起的誤解。至于說缺乏理性理解,也是少數精英癡人說夢造成的,與中華民族大多數人似無關系。中國人民清醒得很,和平崛起是一廂情愿。鄭文中有一句話很能說明問題:“美國對中國未來的想象,很難超過美國對自己和其他西方大國崛起的認識,或者說,美國從自身和其他西方大國的影子中看中國的未來的。”這種觀點不應該用美國誤解中國來解釋,而應借用中國一句老話來表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穿了,就是美國和西方大國在崛起過程中沾滿了他國人民的鮮血,是靠戰爭侵略和掠奪他國資源發家致富的。
對于如何避免中美沖突,鄭文提供的藥方似乎有點偏袒美國:“對中國來說,既然自己不能成為另一個美國,那就想方設法讓人家了解‘自己是誰’。”“美國不會產生任何意識來調整自己的中國政策,促使兩國關系朝著合作而非沖突的方向發展,而幫助美國(和西方)來重新認識自己,無疑是中國外交的一項艱巨任務。”好家伙!不得了了!美國人頑固不化,責任卻讓中國外交承擔,怪哉!中國為什么要成為另外一個美國?難道中國需要變成中美國不成?否則人家就難了解了,真是咄咄怪事!美國人不肯調整對華政策,那是美國人頑冥不化,自己頑固堅持反華政策,堅持遏制中國發展,不思悔改,卻要把責任強加在中國頭上,幫助美國人重新認識中國,這項的任務交給中國外交部,真的感謝鄭永年先生。看來如果中國外交部完不成這項任務,中美沖突的責任不在美國,而在中國外交部。不過此種謬論可以休矣,如果美國一味堅持遏制中國發展的政策,我們倒是十分愿意奉陪到底,做好應對中美更大沖突的準備,美國和西方大國無非再來一次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罷了,到時候,恐怕沒有1900年那么順當了。
中美沖突不可避免,歸根到底,除了中國和美國(和西方)之間意識形態的矛盾之外,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崛起和反崛起的矛盾也是引發沖突的原因。這種矛盾源于美國(和西方)妄圖繼續獨霸國際話語權和國際規則制定權,源于美國(和西方)妄圖繼續獨霸地球資源和控制全球經濟。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最后一日匆匆忙忙簽署了一份沒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控制與反控制斗爭下的產物的最好說明。
在國際社會還存在國家概念的時候,主權高于一切,國家利益至上是壓倒一切的。所謂人權超越主權、普世價值等都是西方資產階級騙人的把戲,是西方列強欺負弱小國家,干涉他國內政的借口而已。只要國家存在,只要各國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沖突在所難免。霸權主義是世界和平之大忌,是世界動亂之根源。打倒霸權主義,才能實現國際和平,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環境才能有所保障,否則一切都是徒勞的!寫于2010年2月26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