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公報近日由國務院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發布,雖然我對數據分析并不專業,但結合現實案例分析,數據令人堪憂。一是經濟涉及國家政體,另一是涉及國家未來安全。
一、數據如何體現“以公有制為主體”
所謂“以公有制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國家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與控制權。目前,最大的生產資料也許要算土地,但土地直接參與生產的應該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采礦業,但兩項比重極其低,單位比重分別只占0.2%和1.2%,從業人員分別僅為0.7%和3.6%。因此,掌握土地資源還不足以掌握國家經濟。
真正擔負國家經濟重頭,為國家創造并積累財富的是第二產業,但根據經濟普查結果,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國有企業及國有獨資公司占1.5%,集體企業占3.4%,私營企業占76.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3.0%,外商投資企業占3.4%;其余類型企業占12.1%。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私營企業占44.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0.7%,外商投資企業占11.7%,國有企業及國有獨資公司占9.2%,集體企業占2.9%,不足一成,國有企業竟然還沒有外資企業多,而從業人員不足6.5%。(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表一”)根據公布的“單位基本情況”一欄說明:2008年末,企業法人單位495.9 萬個,比2004年增加170.9 萬個,增長52.6%。其中,國有企業下降20.0%,集體企業下降44.0%。而私營企業增長了81.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13.5%,外商投資企業增長30.2%。
從企業資產總額看,我弄不懂的是“國有企業”與“國有獨資公司”同在“表8”內有什么不同,但兩項相加占30.5%,另加國有聯營和集體企業共2.3%,合計不足三分之一,我不清楚其中是否包括土地。無論是從企業數量和資產總量上看,都不能說“公有制占主體地位”。生產資料狀況反映了社會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的變化會影響到國家政體的發展,也反映了勞動者當家作主的程度,及對勞動成果控制權的程度。令人擔憂的是:數據如何證明我們的政體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保證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得到維護?
二、從“果子”傾銷到“種子”傾銷的危害
國有企業反映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程度,隨著國有企業在不斷的萎縮,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擴展,國家經濟大有被“農村包圍城市”之勢。如果說現有的國有企業掌控著國家經濟命脈的話,但由于國有集體企業控制的領域和范圍不足,以至于一些涉及國計民生的產業掌握到私有企業手中,特別嚴重的是被國外企業控制,可能危及未來國家安全。2008年底,全國食用油大幅上漲,推高價格的是掌握著80%產量的外資企業。從美國向印度傾銷大豆產生的后果同樣給我們啟示,如果外國向我國傾銷糧食,其后果不堪設想,所以也引起我們的重視,中央政府通過農業補貼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如果說中國的地原廣闊,氣候多樣,生產總量巨大,外國的農富產品對我國的傾銷還不至于有致命的打擊,但“種子”的傾銷無疑是釋放的“原子彈”。因為種子相對量小,涉及面廣,且附加值高,其后果造成的危害巨大。最近出現了一元錢賣一顆的外國種子,按重量算價格已貴過黃金。至所以如此貴還有農民買,是因為這種種子的產量要比國內種子產量每畝多一千多斤??尚南胂螅绻麌鴥确N子企業在競爭中倒閉了,其后果是相當嚴重的,這樣的道理國人不會不知道,但國家主要是能過政策進行調控,但生產過程并不完全掌控在國家手中。
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是個人口大國,第一產業不僅關系到國計民生,更關系到國家安全。但是,由于國家對第一產業的占有量是微乎其微,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口,而農、林、牧、漁業的企業數量僅為0.2%,(公報第一號表4)我不明白的是,這是在單位基本情況介紹中,介紹第二、第三產業中介紹的,在這個僅有的0.2%中有多少是國有的或者是集體的。如果外國企業不直接與我國的國企進行正面競爭,而是通過迂回戰術來達到控制我國的經濟命脈,后果將是極為嚴重的。近年的鐵礦石價格爭端和過量進口都說明了這樣的問題,事實證明,國企的倒退,就是中國經濟被綁架的開始,也是中國經濟倒退的開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