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多家電視臺在演《沂蒙》電視劇,講述了當年沂蒙革命老區的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與人民子弟兵的漁水情,沂蒙人民對黨和軍隊的無私援助和舍生支持,真情意切、催人淚下。
劇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抗日戰爭處于最困難時期的1939年6月,日寇野蠻掃蕩沂蒙山區。部隊需要轉移,部隊沒有能力帶家屬轉移,一批干部的小孩需要托付給當地老百姓收養。八路軍許部長的孩子叫“沂生”被于寶珍家收養。于寶珍和孩子的養母,兒媳“心愛”厲盡艱辛,撫養孩子。當小孩生病九死一生,是“心愛” 把藥噙在自己嘴里,嘴對嘴給孩子喂,晚上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用母愛撫育孩子戰勝病魔。當日軍得知“沂生”的情況,來搜捕時,也是于寶珍用自己的孫女“寧寧”從日冠的手中換回了沂生,保住了八路軍的后代。革命勝利后,許部長要領回自己的孩子了,于寶珍一家的爺孫情、母子情在劇中表現了淋漓盡致。終于“為了孩子的將來前途”,于寶珍深明大義,心愛只有忍痛割愛。
《沂蒙》電視劇中這段生活中的故事讓我們悟出這樣的三層意思。
一、孩子雖然與親生父母之間有“血肉之情”,但與其養父母之間的“骨肉之親”更感人致深。
二、孩子雖然是父母的私有產物,但如果把他看作是人民的一個分子,那么“私有”就會淡化,生父、養父都是為了撫育“未來”。所以已經失去了斷鏈的一方就沒有必要強人所難。
三、作為生父、養父之間的任何一方,作出孩子留去的決定都具有很大的痛苦和難舍之情的。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與他的偉大的思想是一致的。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年代在軍事上對戰略和戰術的決策是準確和果斷的,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對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和部署也是具有明確性和前瞻性的。這與他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淵博的學識和寬廣的胸襟是分不開的。毛主席在他革命的生涯中已經丟失了幾個孩子,在處理這些關系中他所作出決定也是普通人所難以想象得到和不能企達的。
1949年5月,賀子珍由東北去上海時路過天津。毛主席派閻長林陪李敏去看望媽媽。毛主席對閻長林說,我也很想見見賀子珍,可是東北局決定不讓賀子珍來北平與我見面,我只好服從組織決定,托你帶著李敏去天津看她。李敏去了天津,賀怡來了北平。賀怡既是賀子珍的妹妹,又是毛澤覃的夫人,所以她既是毛主席的小姨子,又是毛主席的弟妹。
賀怡見了毛主席,就向他提出要找毛毛。毛毛是賀子珍在江西蘇區時生的一個男孩子。1934年10月情況緊急,毛主席和賀子珍要同紅軍主力從蘇區撤退,進行長征,沒法帶孩子。毛主席和賀子珍決定把孩子交給留在蘇區繼續堅持戰斗的毛澤覃、賀怡夫婦安排。紅軍走后,毛澤覃、賀怡夫婦把毛毛寄托在一位老鄉家里。后來又幾經周折,毛澤覃在與敵人的戰斗中犧牲了,毛毛后來托付到什么地方,哪一家老百姓收養就沒有人知道了。這個時候剛解放了,已經從江西那邊轉來了有關毛毛的一些消息,所以這時賀怡向毛主席提出要找毛毛。
毛主席說:“毛毛生下來以后,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發動了五次‘圍剿’,那時的環境非常惡劣,我們沒有能力保證孩子的安全成長,才把孩子交給老百姓收養。戰亂之中,人家老百姓為了毛毛還不知吃了多少苦哩。現在解放了,我們進了城市了,生活條件好了,這時你們要把孩子從人家手里要回來,這樣對得住人家養父、養母對孩子的養育之恩嗎?人家和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你好好想一想,你把孩子要回來了,孩子借我的光上了大學,把人家養父、養母丟了,人家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孩子一生下來就交給人家養活,人家就少生一個。孩子不是人家親生的,可是人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幾歲,人家對孩子的恩情比我們要大得多。我的意見是,你就不要去找毛毛了。”
賀怡堅持要去找毛毛,并且很堅決,跟毛主席爭辯起來。賀怡沒有聽毛主席的意見,決定自己到江西去找毛毛。結果在尋找孩子的路上,汽車出了事故,賀怡不幸身亡,毛毛也未能找到。后來關于找毛毛的事,就沒有再提起來了。
2009.12.2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