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去哪兒了?
文/呂偉明
最近我們看到,國家發改委提供了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今年1-5月份,全國新開工項目123878個,施工項目216420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3300億元,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75837億元,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520億元。3項的投資同比增長率分別是:95.9%、33.8%和7.3%。并且,從6月末各地上報的數據看,4萬億元財政投入對整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然而,在這些統計指標全線飄紅的時候,問題還是出現了。7月3日,審計署駐鄭州特派員披露,他跟蹤審計京滬高鐵項目已經兩個多月,施工單位都是鐵道部的各個工程局,每個局設立了一個指揮部。由于投資主體比較多元化,每個鐵路段既有地方政府入股、企業參股,還有保險公司和社保基金也分別入股。從目前情況來看,存在著地方參股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招標轉承包和有些環節監督不盡力三個方面的問題。而真正存在嚴重問題的是地方項目。從2008年的審計結果看,有些項目需要招投標,但實際并沒有通過招投標就進入項目施工。有的工程投資方又是施工方,等審計署查出之后,工程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只好不了了之,這種情況占招投標總量的比例相當嚴重。更為嚴重的情況是轉承包,一家中標單位中標后,就把標的轉給另一家單位,轉二道手的現象很普遍,有的項目竟轉手了4家單位。由于管理跟不上,越往底層問題越多。
這些問題說明了什么?這說明4萬億元財政投入到了基層實際操作的環節就變形了。按照老百姓的歇后語解釋,這就是“上墳燒報紙——你糊弄鬼呢!”7月4日,江蘇省某縣審計局的審計員透露,在對該縣的縣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審計中發現,6000萬的財政總投入共修建公路2000多公里,參與施工的20多家單位85%是民營企業,不少瀝青馬路修建得都是兩邊厚中間薄,即使是兩邊的厚度也達不到標準。按規定,馬路寬度是3.5米,但有的相差幾十厘米,總體的寬度和厚度都達不到標準。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馬路是修給誰看的?這不明擺著是用豆腐渣工程來套取國家資金嗎?如果全國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拉動內需,這樣的內需不要也罷。可是,問題在于:既然財政撥款已經到位,為什么還是要出豆腐渣工程呢?這樣的馬路能不能通過驗收?答案幾乎是明擺著的:4萬億元在一定程度上豢養了一連串化公為私的潛規則享受者,施工方、驗收方、乃至規劃方都利益均沾,在這種局面下,一些地方政府缺了中央資金投入便無所作為,在中央與地方合作項目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履責不到位、資金不到位,據5月份審計署的數字披露,有的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中央不給錢,地方不辦事;中央少給錢,地方不積極;地方申請項目要求中央投資,最后還是地方使用。因此,地方上報的賬號和資金用途存在弄虛作假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我們也許會問,難道這些地方政府真的是膽大包天,欺騙中央?其實,他們只是懷抱著僥幸心理,每年國家投資的項目多達十幾萬個,僅靠重大項目稽查辦和審計署兩家單位檢查審計,每年只能查幾百個項目,根本顧不過來。而查到了又能怎么樣?這些決策者們完全可以抬出發展地方經濟、有效拉動內需的金字招牌,博取輿論同情,讓上層投鼠忌器。也正因為懲處無力,因此最近這些年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權無原則地增加,有些地方越來越膽大妄為,敢耗費幾十億建一座辦公樓,有些國企也越來越揮霍無度,敢斥資千余萬買一個吊燈。而與此同時,國家財政總收入身受金融危機所困,隱性失業人員猛增,這便不能只歸結到行業壟斷的原因,盡管各種不合理的、過分懸殊的收入差別產生和發展是與實行不合理的傾斜政策密切相關。政策落實的兩極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食利階層和赤貧階層,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意料之外的產物,這能不能證明改革開放過程中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呢?
從審計署披露的內容看,我們不能不懷疑4萬億財政收入的真實效果。4萬億拉動內需的初衷和政策設計都是好的,然而7月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中國儲蓄率近年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和政府儲蓄的激增,而據招商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國內三成家庭負債率高達40%。下一步,我們靠什么來拉動內需?靠地方政府的水分數字,還是靠基于這些數字產生的過于樂觀的估計?一方面,絕大部分的居民手里沒有資金,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的資金和項目又難以抵抗潛規則的侵蝕,那么,我們如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4萬億投入最終會流向哪兒?
2009年7月16日1點45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