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圈爭哼:漫扯上山下鄉的歷史重彩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中國歷史上、恐怕也是世界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于這段歷史重彩的深深回眸,不但牽涉著對于當代中國千百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功過評說,牽涉著對于一輪中國農村歷史滄桑的理性透視,牽涉著對于現代中國城鄉藩籬演變趨勢的客觀展望,而且牽涉著對于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農村再造、經濟轉型、政治進步以及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事業等發展政策的總體看法。因此有必要漫扯一些上山下鄉的歷史重彩。
上山下鄉運動的重彩之一,是錘煉了一大批現代中國城市知青。無論運動本身怎樣起落,但一大批社會主義的青年知識分子頑強成長起來,是不爭的歷史事實。無論是當代中國嶄露頭腳的政治人物、經濟人物,還是指點江山揮灑時代的作家、詩人、文藝工作者;無論是社會各行各業崛起的大腕,還是網絡論壇活躍的明星;無論是失落的堅強者,還是矯情的嚎喪派,包括強國論壇的云淡們和瘋僧們,盡管他們在歷史潮流的沖刷中,呈現了多樣化的歷史色澤,總之都是上山下鄉知青中才華出眾的各式人物之一。他們中的典型代表,即使到了今天看起來,也比后期成長起來的眾多猛男超女眩目英才們毫不遜色,可見上山下鄉確實錘煉了一大批的知識青年,并且應當承認他們中許許多多平凡工作者的創業史話,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上山下鄉運動的重彩之二,是激活了千年小農經濟的歷史波瀾。新中國初期的廣大農村,帶有典型的千年小農經濟的刀耕火種特色,并以人口之眾地域之廣基本展示了中國社會的主體構造。這種千年小農經濟的封閉狀態、宗族狀態以及文盲科盲等落后狀態,不去親歷是無法體會的,盡管北方地區由于生活艱難多少還有背井離鄉的流動性,但南方山鄉甚至呈現相當程度的生產方式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十里不同天”的閉塞景象。這種千年小農經濟形態被城市知青的上山下鄉全面沖決,如同死潭中激起了層層波瀾,使世代農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使農村基層的人民民主政治播下新的種子,使廣大農村的水利電力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有了明顯改觀,集體化、民主化、機械化、現代化的農業大生產雛形基本構成。
上山下鄉運動的重彩之三,是破除了中國現代社會的城鄉藩籬。盡管城市知青為了擺脫就業困境,成群結隊地奔赴落后農村,但更主要的一點是,他們客觀上真實擔負起了破除城鄉藩籬、縮小城鄉差別的歷史重任。用時髦的話說,就是現代中國的新興城市,以知識和人才最全面最徹底最有力地反哺了廣大農村。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巨大的城鄉交流力度,盡管流動帶有單向性、以城市發展產業擴張促進的反向流動環境沒有發達起來,也僅僅說明產業延伸的基礎還不具備,城鄉互動的條件還不成熟,歷史壯舉功敗垂成,但城鄉一體化的步子已經堅定邁出,已為中國社會主義的整體崛起積攢了新鮮經驗。
很顯然,上山下鄉運動也給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全部事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但現實要求人們不得不回到政治的層面描述歷史,假如農村集體化的科學發展,能夠把握好農業技術改造的時代進程和歷史規律,能夠進一步帶動整個糧食產業鏈的穩步發展,能夠有效控制基礎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全流通環節,能夠充分保障農業大生產勞動價值的全面實現,能夠進一步推動以農業產業鏈為中軸、服務業穩步增長的新興城鎮建設,徹底解決“三農”問題必然大有作為大有希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