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的報到,我國的農業用地是越來越少了,底線是18億畝。18億畝耕地,人均不到1.4畝。這18億畝耕地不光是用來種糧食的,還得用來種其它經濟作物,棉花、油料、菜、之類的東東。由于耕地的減少,糧價的上漲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當然我們還有林地、草地、山地可以生產各種水果和肉類來補充糧食產量的減少。估計一時半會還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一畝地合667平方米,也就是30米*22.2米。我們要搞建設就要占用耕地,要改善居住條件也要占用耕地。耕地能不能保證18億畝?我沒有信心,可能大家也沒有信心,真正的危機正在到來。
危機即是危險又是機遇,由于現在工業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建設和吃飯問題的解決辦法,這個辦法就是人工造地!!!
我們文革時期,有個口號叫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大寨實質上就是一種人工造地,將跑水跑土跑肥的山坡地改造為梯田,使糧食能高產、穩產。人類的發展就是不斷向大自然進行征服和改造的過程,既然出現了建設和吃飯爭地的問題,這種矛盾就得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根本的辦法是占多少地就還多少人工地。這樣就不會出現建設和吃飯的矛盾,起嗎可以緩和這種矛盾。
既然人類為了解決居住問題,建筑向空間發展,那么為了解決糧食和吃飯問題,農業用地也就有了向空間發展的可能,同時人類的建筑技術和環境控制技術、生物技術為人類徹底解決吃飯和建設問題提供了可以使用的技術支持。
建設也就是工業發展之所以要占用農業用地的原因在于,很多的大型設備是不能建在空中的,也就是多層樓上,因為重型設備自身很重,要有牢固的地基,否則就無法保證加工的精度,所以必需建在地面上。農業則沒有這樣精度的需要,只要地是平的,能長出莊稼來就可以了,這在建筑方面比較好解決。
一畝地是667平方米,也就是30米*22.2米。中國農民為了增加耕地,圍湖造地。荷蘭人圍海造地。那么向天空要農田是將來解決糧食問題的必由之路了。當然人工造地的成本會比較高,但是再高也比社會發生饑餓和動亂所付的成本低。一平米居民住宅的造價大約在2000年前后為600元左右,人工造地一畝要40萬人民幣,成本顯然是太高了,難以承受。但是水泥建筑可以使用200-300年,只要維持的好,不發生核戰爭和地震。每畝地一年按現在的農業技術水平,可產稻米3000斤(三季稻,因為是人工環境)價值6000元,200年可以收回投資再重新建設。
有人說你這是一種夢話,不是夢話。工業要發展、居住要改善,18億畝耕地一定是保不住的。想解決工業要發展、居住要改善還要吃飽飯,舍此別無他法。另外人口還是要增長的,不人工造 地沒有別的辦法。
為中國人每人增加一畝地,那對建筑業來講,那就是天文數字667*1300000000人口,所以建筑工業還有很大的前程。如果不解決吃飯的問題,人類社會就無法再向前發展了,與其想到太空中去種地,不如在地面上人工造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