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網副總編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輿情分析的質疑
人民網副總編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近日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政治傳播研究中心首屆論壇的演講《知識界外有更大的民意底盤,而且是兩個》,引起網民關注(后被各網站轉載時將標題改為《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提政治上吸納網上新型知識分子》)。作者開篇即指出,今年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提出新理念,將對網上的新型知識分子,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作者分析了網上所謂的“左翼”“右翼”輿論,強調“網上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性,建議消除兩翼的“職業網友”,讓他們從邊緣回歸主流,避免“越邊緣、越激進”的情況。
然而祝華新及其輿情室對輿情的認識和分析,讓人不得不懷疑按照其對輿論、對左右的判斷認知,將會統戰哪些“職業網友”?而這些職業網友,究竟會對國家有弊還是有利?下從祝華新演講中的一些重點,來探討分析祝式統戰的方向可能。
1、 引用韓寒語錄:“微博讓新聞不再封鎖,讓言論更加自由;但同時也讓我們自身虛妄”,并將此視為“早期網友一種相對的人文態度”。
——韓寒在微博上被質疑代筆的爭論,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并由此引發了人們對韓寒成名史的懷疑和反思,進而展開對韓寒團隊的調查。此事被認為對評價中國社會的道德、誠信有程碑意義。作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不應該對此事一無所知,并更應該了解韓寒因此事受到的批評和質疑,所以,韓寒的態度,更多代表自己的失落,而不是什么“人文態度”。事實上微博世界看似虛妄,其實解決了很多現實問題,有多少貪官栽倒在微博上,祝華新應該有所統計,不然也算失職。
2、 對微傳播評價:“在微博上那些激進的左翼網友、右翼網友,在相當程度上是被社會主流生活摒棄了,處于無法與政府對話也無法在報紙電視臺等傳統媒體表達的邊緣化狀態。很多極端的網友越是邊緣化,越容易激進化。”
——“激進”一詞的表達,非常狡猾。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夸張、攻擊、甚至造謠,也可以理解為吶喊、批判、激烈交鋒。但是眾所周知,態度看似“激進”微博賬號,絕不可以簡單概括。秦火火被抓,就是在微博上“激進”的造謠攻擊他人,而他這樣一個“極端”人士卻受到眾多名人大v的轉發支持,這難道是他“邊緣化”的體現么?
由于不能容忍微博亂象而投以巨大精力進行辟謠、批判的正義網友,有軍人、教授、醫生、企業高管,他們發言也很“激進”,難道他們是“被主流社會擯棄”的“邊緣”人士么?如此輕描淡寫的解讀“激進”,是為了掩蓋微博言論“激進”的真實原因么?無視微博上的無形黑手,貶低正義網友,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工作任務么?如是,輿情室的工作報告究竟是在幫助決策者了解網絡輿情,還是在掩蓋輿情真相,是個令人憤怒和憂慮的問題。
3、 對左翼網友評價:“他們對市場經濟持否定態度,高舉公平的旗幟,對百姓的感召力要遠遠強于自由派網友。他們主張整頓吏治和肅貪,但是又有很強的人治情結,懷念‘文革’、懷念毛主席,理論底色是‘文革’教科書。專業化程度極低,但是政治嗅覺極高,斗爭意識強烈,否定‘公知’,排斥文化層面的對外開放,相當程度上是利用了中國百姓對國外情況的信息不對稱,所以能夠蠱惑公眾。”
對右翼網友評價:“他們對公共權力與公共機構有深深的不信任,信奉個人自由,呼吁激進政改,但是缺少可操作的途徑,建設性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在話語策略上,一些網絡上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不適應互聯網帶來的話語權均等化,對民眾有過強的智商優越感和道德潔癖,因此激起了民眾、民粹強烈的疑慮甚至反感。”
——在哲學觀、歷史觀上,左翼一般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信奉“小民史觀”,其政治主張偏向草根階層。左翼反對貧富懸殊,追求社會公平,認為貧困多是由于“不公正”造成的。左翼的理想是建立和諧的、公正的社會,在經濟政策上主張加強國家宏觀控制,擴大稅收,特別是針對富人的稅收,擴大公共福利。
右翼信奉的是“英雄史觀”,認為歷史是英雄創造的,其政治主張是偏向中產階級、精英階層的。右翼特別反對左翼的“均貧富”,認為貧窮只能源于自己的低素質、懶惰和無能,而非其他因素。右翼的經濟政策是主張自由放任的,主張小政府、大社會,對經濟的干預和宏觀調控越少越好,通過減稅、減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資來解決失業問題和社會問題。
作為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中國,其治國方針究竟應以左翼思想為主,還是以右翼思想為主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網絡上以左或者右的面目出現的賬號,也并非真正的左翼和右翼,真正的左翼和右翼雖然政見不同,但都是以促進國家治理為同一目的,并以民族主義為基石。而打著左翼或右翼的旗號,發表顛覆國家政權的言論者,其實是左翼右翼共同的敵人,也是中國社會的敵人。遺憾的是輿情室并未作出信息積累和分析判斷,而是籠統的概括,輕蔑的否定。
特別對于左翼,祝華新似乎有強烈的反感,竟然以“專業化程度極低,但是政治嗅覺極高”,“蠱惑公眾”來描述,此言論暴露出祝本人的政治傾向與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是背道而馳的,那么祝對輿情的分析還有幾分可信?或者說,祝本身的政治立場根本不適合做人民網的輿情監測,而他卻從輿情監測室秘書長一路高升至副總編輯,這是中國輿論界的怪現象,也是執政黨的悲哀。
4、 關于左右力量對比的描述:“在微博上更為活躍的是左翼網友,特別是政府加大互聯網治理力度以來,右翼的聲音受到削弱,左翼網友的聲音超過一半。”
——這種判斷不知從何而來。從微博的營銷策略看,右翼對執政黨的批判和挑戰正是其生存活力的象征。從微博建立之初,話語權就一直在資本勢力樹立的公知大V手里,個個粉絲十萬百萬計,肆無忌憚的歪曲歷史,抹黑執政黨領袖,制造并圍觀所謂“公共事件”,不僅對網民心理造成造成恐慌,并通過線上發展集結線下聚會活動,對現實社會生活造成了實質性影響。且敵對勢力充分利用右翼造就的輿論氛圍興風作浪,企圖掀起“顏色革命”……對這一切,輿情室不應置若罔聞。
而左翼網友,完全是自動自發的參與關于辟謠、思想爭論等一系列活動,沒有水軍支持,沒有微博方的推薦炒作,完全是靠思想正義和專業論述,靠良知網友的抱團取暖,才逐漸在微博中有了一席之地。星星之火漸漸照亮了混沌的網絡世界,期間,多少賬號被莫名銷號,但終于越來越多的網民認清了真理和謊言的區別,不再相信別有用心者的蠱惑。可以說真正的左翼網友,是網絡輿論的路燈,在黑暗中照亮了路途,幫助人們前行。
政府對互聯網的整治,是在去偽存真,對造謠煽動者的賬號進行消除,并沒有對正常的理論之爭予以大動作打壓,“右翼聲音受到削弱”的判斷不知從何而來。看來輿情室將這些造謠煽動賬號都歸為“右翼”了,而真正的右翼,并不認同和他們是一體。
這種不負責任的簡單歸納,此等輿情觀察,實乃誤國誤民之舉。
5、 對“唱紅打黑”的評價:“在薄熙來、王立軍‘唱紅打黑’擾亂中國法治后,最高人民法院沈德詠副院長在《人民法院報》寫了一篇有歷史意義的文章《如何防止冤假錯案》,提出要建立‘法律人共同體’,認可律師是‘法律人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形成訴辯對抗、法官居中裁判的訴訟格局。對于‘死磕派律師’伸出了橄欖枝。”
——即便在“唱紅打黑”的領導者身陷囹圄后,中央也未作出此運動“擾亂中國法治”的判定。而網上關于究竟是“唱紅打黑”擾亂中國法治,還是薄案的審理擾亂中國法治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在薄案審理過程公開之后,微博網民對此事的關注和議論更是掀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而網民對此事的看法幾乎一邊倒的認為薄案是冤假錯案,是政治構陷,輿情室不要佯裝不知!
另《如何防止冤假錯案》這篇文章,不是針對“唱紅打黑”寫的,確切說是由于微博發酵出的輿論效應,使人們對黑暗角落中的冤假錯案愈發關注,并由此引起對司法的不信任,促使這篇文章出爐。文中雖然對“死磕派律師”伸出橄欖枝,但現實中的李莊,依然沒有申訴成功。且文中還提到“加強群眾監督,是防范冤假錯案的有效舉措”、“要堅持司法的群眾路線,積極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合理借助群眾的力量、智慧,可以有效彌補專業法官認識的局限和能力的不足”,不知輿情室又作何解讀?
祝華新很愛耍小聰明,移花接木利用輿論來達到其個人及小團體的宣傳目的,甚至擾亂視聽、誤導決策者和民眾,從此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以祝華新為代表的輿情分析,實為極右思維的產物——對道德深受質疑、并被海外媒體炒作的“意見領袖”韓寒甚為推崇;對右翼同情,對左翼貶低;對整治互聯網輿論亂象不滿;對輿論不做真正的探索分析,只根據個人需要隨意簡化歸納,甚至綁架輿論為個人和小團體服務,如此等等,已暴露出其“統戰建議”的真實目的,——為其代表的政治勢力做輿論人才儲備,待等“顏色革命”之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