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曾任職于“德國之聲”中文部的記者黎奇在德國出版新書《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China-Albtraum der Deutschen Welle),以大量事例和資料,詳細披露了“德國之聲”中文部如何從一個正常的編輯部變成一個只講意識形態(tài)不講新聞原則的宣傳機器。據稱,“德國之聲”高層對此書非常震驚,考慮以“泄露機密”為由起訴黎奇。
據“德國熱線”7日報道,德國法蘭克福出版集團旗下August von Goethe Lieteraturverlag出版社10月份出版了這本以德文撰寫的書籍。這本書記述了2008年西藏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至2011年發(fā)生在“德國之聲”內部的事件。
該書以詳實的資料,揭露了許多令人震驚的丑聞。如2009年3月對1959年西藏事件50周年的報道中,“德國之聲”中文部不顧臺內一些編輯記者的反對,堅持用“起義”來定義當年達賴等人的行為。這甚至導致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書面抗議。此外,“德國之聲”中文部還邀請一名“免疫于共產主義”的所謂“漢學家”來秘密監(jiān)督中文部的節(jié)目、文章。書中還提到,隨著“德國之聲”中文部的報道越來越政治化、異議化,甚至經常同德國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利益唱反調,其所請的記者完全按“疆獨”組織的口氣撰寫新聞報道,將中國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
《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封面
黎奇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本書于去年4月到6月完成初稿,去年底完成。出版時并沒有遇到阻力。據記者了解,《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一書416頁,被出版社作為優(yōu)秀書籍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展出。目前,該書仍在出版社的官網首頁上介紹,被稱能“促進西方對真實中國的了解”。
《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作者黎奇
2008年,“德國之聲”前中文部主任張丹紅因“親共”言論被降職和調任。2011年初,該部4名華人記者又因“政治不及格”被開除,黎奇正是其中之一。
被開除的華人記者王鳳波和祝紅去年3月將“德國之聲”告上波恩地方法院,但敗訴。今年2月,他們在科隆地區(qū)法院的上訴也被駁回。法官還稱“只要德國之聲懷疑它的員工是共產分子,那么無需證據就可將他們開除”。王鳳波8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已經上訴到德國聯邦勞工法庭,判決結果將于年底揭曉。
今年8月28日,他們還致信默克爾,請她在關心駐華德國記者所謂“工作環(huán)境問題”的同時,關注德國媒體侵犯新聞自由的事件。他們在信中說,盡管德國之聲臺長貝特曼一再聲稱不是中國政府或“持不同政見者”的傳聲筒,但自2009年以來,外界已很難做出這樣的判斷。編輯的內部批評則被領導抨擊、駁回,甚至將編輯解聘。他們寫道:“這一事件正在極大地損害德國在新聞自由領域的聲譽。”26日,德國26位駐華記者曾寫信給德國總理默克爾,希望她為德國記者在華的工作條件作出努力。
德國之聲的劣跡
2008年前,盡管德國之聲也有不少關于中國的失實報道,例如對西藏的報道等,但至少沒有完全蛻化成一個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為指導的媒體。
當年正值北京奧運會,一些生活在德國的中國異見分子、“法輪功”分子、兩名自由記者和一個德國所謂“作家團體”,先后批評德國之聲“親共”。
中文廣播部副主編張丹紅的辯解,相關報道只是轉引了其他德國媒體駐華記者的報道。但對方抓住機會將批評升級為“中國論戰(zhàn)”,甚至要求“德國之聲中文部與人權組織定期進行交流,一起討論廣播節(jié)目和網絡節(jié)目的重要策劃”,“每年提交一份人權工作年度報告,出錢請一些由人權組織指定的專家和機構對此進行審核。”
臺長貝特曼在內部表態(tài)將拒絕這些意識形態(tài)要求,保護公共電臺新聞自由,但實際上立即向攻擊新聞自由的人投降了。因為法輪功發(fā)起的運動讓他自己也面臨下臺的風險。于是張丹紅被調離領導崗位。
盡管德國之聲邀請德國電視一臺著名媒體人烏爾里希·維克特進行獨立調查,但沒有公布這份對中文部門有利的報告。
2008年底,在中文網內部錄制的采訪中,張丹紅反駁一個生活在美國的中國“異見分子”對她的批評。結果導致了對中文部門的大清洗。所有新聞都按照“異見分子”的口徑報道。
前面所提到的“漢學家”約爾格·魯道夫與“異見分子”關系密切,定期審查稿件。凡是“親華”的內容都會被標上一個心形的紅色中國國旗,然后交由部門領導層刪除。如果編輯有不同意見,則坐實“親共”的指責。
為了迎合反華立場,魯道夫和德國之聲領導不惜違背德國外交部的外交政策,要求編輯將臺灣作為一個“國家”進行報道。
德國之聲甚至違背自己的新聞工作準則,聘請異見人士當記者。該記者的所謂工作,實質上就是要促進“顏色革命”、“茉莉花革命”。對于不能滿足無理要求的記者則迅速解雇。
德國的新聞自由
德國乃至西方絕大多數的新聞媒體由于經歷了冷戰(zhàn)的熏陶,以及白人至上主義的浸淫,對中國的報道早已“熟稔”。
例如,中國的統(tǒng)計數字走強,則會貼上“中國威脅論”的標簽,或懷疑數據的可靠性;如果統(tǒng)計數字變弱,則貼上“中國崩潰論”的標簽。類似的負面事件,在西方發(fā)生的則盡量壓縮報道,在中國發(fā)生的則要大肆渲染。圖片移花接木,文字歪曲事實更是筆筆皆是。例如將尼泊爾的照片說成中國軍隊毆打藏民,將對華人的視頻采訪惡意翻譯。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作為政治家,還能夠比較公正地看待中國。但有趣的是,他也知道德國媒體的厲害,往往不在國內發(fā)表稱贊中國或客觀評價中國的文章,而是拿到美國發(fā)表,以免損害自己在德國的政治形象。即使如此,還是有法輪功分子將其列為“洋五毛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之聲的中國夢魘》的出版方在接受采訪時,會特別指出,出版沒有遇到阻力,參加了正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書展,在官網首頁上仍有介紹等。這樣一本書如此順利地出版,也可算是新聞了。
(綜合環(huán)球時報、新民網、中華網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