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拍攝于1974年,是以反應我國石油工業初步發展的一部故事片,電影主人公周挺杉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劇中故事以50年代60年代初大慶油田會戰為背景。
影片雖然已上映四十余年,但其中反映的大量內容卻愈發地接近今天的社會。
“一切聽專家的指示”一一影片中深刻的批判了盲目遵從“學術權威”的做法,當富裕中農為私利挪動井位標記后,周挺杉向指揮部提出了“井位標記不標準,要求重新勘測”的要求,但前線總指揮以“勘探員忙不過來”“難道你不相信勘探員嗎”為理由拒絕,最后造成了一次地質報廢。今天的大部分專家和當年的專家不可同日而語,而人們卻更加迷信這些“學術權威”,小的方面會造成謠言的傳播,大的方面會危機到國家的存亡。
“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就藏在我們中間”一一影片中間接引述了列寧的話: “對轉變中的困難和挫折幸災樂禍,散布驚慌情緒,宣傳開倒車,這一切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進行階級斗爭的工具和手段。”當影片主人公帶領鉆井隊突破學術權威作繭自縛的找油方式,在無名地構造鉆井找油時,遭遇了井位被挪、沙樣丟失(最后失而復得)、缺少柴油等一系列困難,副總指揮馮超一開始態度并不鮮明,當鉆井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時,副總指揮的態度越發強硬起來,不停的聲稱“這里沒有油”“在這里找油是浪費資源”,要求撤走,并以“還有糧食”為由切斷了對該鉆井隊的供糧。在這期間,他又以各種類似共產黨員話批評周挺杉鉆井隊,典型的扛著紅旗反紅旗,周挺杉不肯接受當地貧下中農送來的土豆,堅持用自己的工資買下而不是免費接受,這件事卻被馮超批評為“發展資本主義”。多么生動!在反右斗爭以及文化大革命中,修正主義分子不就是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挑動工農斗工農、挑動群眾斗群眾、給好人扣上修正主義和走資派的帽子,自己金蟬脫殼。影片中,群眾的覺悟是足夠的,周挺杉有華政委的保護,而那些被修正主義分子和資產階級分子污蔑的人都是沒有足夠保護的,而此時群眾的覺悟也無法和毛主席保持一致一一最終導致文革的失敗。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一一這個正確的發展原則在改革開放之后被徹底的拋棄了,洋奴哲學在神州大地盛行,“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鄧某某一向奉行這個策略。影片中真實的描述了貧油的中國遭受的境遇,進口的航空煤油里有馬糞、柴油里有硫磺(真實情況是,不但有這些,航空煤油里甚至還有高跟鞋…),而解放前夕美國顧問倉皇逃走時留下的一句話更是令人氣憤一一“沒有美孚,你們什么都不是!”這一切難道不需要中國人自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去奮斗嗎?“如果有一天連這些都不出口給你了!”影片主人公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沒有石油,就被卡住了脖子,不僅是石油,一切東西不都是如此嗎?這句話41年前振聾發聵,今天依然如雷貫耳。
《創業》絕不僅僅是一部講述石油工人在北國大地上創立一個油田的故事,而是一部階級斗爭的鮮活劇本、記敘工人階級成長的歷程的深刻的藝術作品。
大慶油田是“兩論”起家的,影片中也反應了油田工人學習《矛盾論》和《實踐論》的場景。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引,或許大慶油田在艱難的時期還會走的更久,而有了正確的思想指引,隊伍將翻山越嶺,跨過重重險阻。
影片內容的豐富性不是三言兩語即可表達的,周挺杉、章易之、馮超、華程、秦發憤、油娃、范師傅、龍富貴、趙春生…每個人的角色都代表了一類社會上的階層、而每個階層的人的特征又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工人階級的堅定、某些領導干部的好面子、修正主義分子的狡猾多端、共產主義者的是非分明、新一代無產階級的成長、老工人的負責任、富裕中農的自私自利、半資產階級的動搖性…
這部41年前的影片在今天看來則更加的深刻。正如《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一書中說:“資本主義越發達,馬克思主義就越實用,一點也沒有過時的感覺。”這部影片反應的社會現實現象在今天也越發的發人深省了,而某些社會越發達,這部影片的內涵也就越發深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