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老農民》以個例代表整體,以偏概全,這是很多反映改革前所謂“傷痕文學”的典型手法。絕對與當時的農村、農業、農民實情嚴重不符!
當時農民和現在一樣沒有工資,生產隊也不發錢,怎么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呢?就靠自己的家庭副業,可以到城里去賣紅薯、干粉、雞、雞蛋、羊肉、柿子、大棗、南瓜、小米等。老漢們還可以賣煙葉、鍋蓋、面板、搟面杖、鐮刀、斧頭、木锨、籃子……。總之供銷社不經營的都能賣。豬要賣給經營處。
那時候的人的確沒現在人吃的好,穿得好,但真的感到很幸福,活得很輕松,大家都一樣,干活掙工分。老人小孩有人頭糧,感覺很公平,很公正。田間休息時,或學習報紙,或唱歌,也開玩笑拉家常。黨員干部,縣里公社機關干部,帶頭到田間勞動,管飯的農民把飯用罐子提到地頭,他們就在地里吃飯,不管什么飯都要自己掏一角錢四兩糧票,就住在農民的窯洞里。那時候的干部真是人民的勤務員。
夜晚的月光下,小孩在打麥場做游戲熱得滿頭是汗,老人們在一起說古講故事,談自己的各種奇聞,姑娘小伙在唱歌排練舞蹈和樣板戲,家庭主婦一般聚集在某一家邊拉家常邊做鞋子。無論吃的是什么,但都洋溢著笑臉。
大家都有一個信念:跟著共產黨走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1、以現在的標準衡量,那時普遍確實比較窮。那時城鎮人口每星期能吃一頓肉,我們那地方叫打牙祭,但說那時的人基本沒水果吃,甚至沒見過水果,就是不折不扣的造謠。事實上,那時的蔬菜水果十分便宜,農村人背或挑到城里賣,一般就是幾分錢一斤,家家都吃得起,水果上市時,我記得幾乎天天都能吃水果。我們當地小孩子玩賭博游戲,都是拿杏子核玩,若贏了一堆,就可以敲開拿到中藥店賣個幾毛錢。農村幾乎家家都有果樹,比如核桃、櫻桃、杏子和梨樹等。農村還有很多野菜(現在叫山珍),很多農民也挖野菜到城里賣。
2、說那時農村不準養豬養雞養鴨等,只有一點點對:在極短時期和及其有限的地區,可能有過一些地方的極左政策。但在我們那里(屬全國較窮的西南地區)則幾乎沒有發生過。我們那里的農民,幾乎家家養豬養雞養狗。我70年代早中期下農村當知青,我們下鄉的地方主要是山地多,每天十個工分,有時干重活每天可得30公分!年底分紅10工分平均能分3到4角,土豆分的最多,每人約1000斤,玉米近兩百斤,稻谷幾十斤,根本吃不完,剩余的只能喂豬,所以每年都能養一頭大肥豬。此外還養了一條狗。我們知青戶有八人,分得近兩畝的自留地,種了很多蔬菜。那時農村分糧食和自留地是以家庭人口的多少來分配,小孩記得能分60%左右?所以越是生小孩多的家庭,分得的糧食就越多,根本不怕沒飯吃。
3、心態的區別。不明真相的年輕人以為,相比現在那時很窮,所以很“悲慘”。其實那時雖然每天勞動較累,但我們心里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根本不覺得苦。每年到春節時,坐著隊上的拖拉機回家過年,一路聞著春風帶來的土香味,真是一種享受。那時的理想是,在農村鍛煉個兩三年,回城當工人每月有40來元的工資,有多幸福?那種清純的感受,現在再也找不到了。
4、那時別說農村,就是城市家用電器也不多,這是實話。但右派們其實自己也知道,這種與現在生活的“比較法”是十分可笑的。不過為了能蒙騙80以后的青年,右派們也不管可笑不可笑、無恥不無恥了,只要能起效果就使用。以這種“比較法”,一百年前,就算是皇帝,估計也是過著“悲慘”和“暗無天日”的生活,因為連自行車電視機等都沒有啊?上世紀九十年代,能有一個“大哥大”(磚頭大的手機,價值數萬元)就是富人,現在這種垃圾只能收藏當古董了。
5、我們也來做個比較:那時山清水秀,小河里魚兒成群結隊,我們那時還是孩子,經常結伴去小河里游泳摸魚,一天隨便就可以抓一兩斤魚,回家燒湯很鮮美。現在幾乎都變成了臭水溝,很多人往里面傾倒垃圾,一走近就惡臭無比。諸位評評哪種好?
6、當時的城鎮和農村,物質生活雖沒有現在豐富富裕,但也沒有現在的生活壓力。農民們農忙時累一點,農閑時就很清閑,由于農村修了大量的水利水庫,農田和公路,所以根本解決了吃飯的問題。不像解放前,天公作美、沒有天災時還好,一到鬧個旱災或水災,糧食產量減少,貧雇農除了給地主交租后,就免不了要餓肚子。解放后,沒有了地主,土地屬于全體農民,沒有誰能壓榨農民,農民們被組織起來興修了農田和水利,一般的天災對糧食產量基本沒多大影響,所以那時人們的生活和心理非常穩定,根本不擔心會沒有飯吃。而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基本都跑到城市當打工仔去了,在城里做苦工,沒有老婆就只好找小姐“打炮”過癮。如果是孝順的孩子,還能每年往農村老家寄錢,給父母將房子修好一點。如果是不肖之子,掙點錢后就吃喝嫖賭,甚至去干坑蒙拐騙等違法之事。現在的社會,已經沾染了太多資本主義的惡劣習氣,幾乎人人浮躁,個個不知足,大家都想大發一筆橫財。官場是一幫只想如何貪得更多的豬玀,包小姐養二奶,紙醉金迷;民間是一些渴望財富和羨慕“成功人士”、笑貧不笑娼的混球。如此發展下去,遲早是走向毀滅。以現在這種腐朽墮落的污濁生活,去比較毛澤東時代平穩發展、清純廉潔的社會,騙騙混球們還可以,要騙頭腦清醒的過來人,門都沒有!
附文:一個老農民的兒子憶父親
我的父母就是那一代老農民,他們都是很能干、很能吃苦的一代人。正是千千萬萬的老農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平整改造了大片的土地,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渠、水庫、橋梁、道路,把坡地改造成了梯田,在渠邊、路旁栽種了成片成行的白楊樹、泡桐樹。在勞動之余,還要紡線織布,做鞋做衣服,養活4到5個孩子。他們一生孝敬自己的父母,親力親為給他們養老送終,真正做到了忠孝兩全。
作為任何一個有良心的、吃糧食長大的后人,都應該對他們這一代人心存敬畏,感謝他們付出的艱苦勞動。
作為兒子,為紀念父親,曾做《悼父文》一首:
父葬于青岡嶺之巔兮
依偎祖父母身側
傍西渠碧清流水兮
環繞南去
憶父天資聰穎兮
數行自通
憶父躬耕勞作兮
好爭上游
憶父處世為人兮
熱情有加
憶父孝養雙親兮
無微不至
計六十余年兮
不比誰強?
英雄遲暮兮
無限憂傷
早歸黃泉兮
只為來生接著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