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4年6月17日至7月10日,湖南省舉行現代戲會演。640名代表參加,演出25場,41個劇目。《打銅鑼》、《補鍋》脫穎而出,在湖南一片聲的叫好。
1965年8月,中南五省現代戲會演在廣州舉行。
東道主廣東獻上的是由飲譽海內外的紅線女主演的《山鄉風云》;河南帶來的是豫劇《人歡馬叫》,由大名鼎鼎的常香玉主演。
湖南的李小嘉、凌國康(分別在《打銅鑼》中飾演林十娘和蔡九哥)以及李谷一都是二十余歲的無名小輩。然而,由他們飾演的《打銅鑼》和《補鍋》卻技壓群芳,受到觀眾的熱烈贊賞。
演出結束,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當場指示,《補鍋》馬上到“珠影”拍電影,在這次匯演閉幕式上放映。拍完《補鍋》,《打銅鑼》馬上進廠。
報紙,電臺立即掀起了贊美《打銅鑼》、《補鍋》的熱潮。第二天,廣州各報均以顯著位置報道“花鼓戲征服廣州觀眾”。據統計,在中南五省會演和進京會演期間,包括《人民日報》、《戲劇報》在內,全國10多種報刊發表肯定性的評介文章40余篇。
這一年9月份,中南地區14個好戲進京匯報演出,陶鑄親自帶隊。匯報演出團進京的第二天,《人民日報》以一個整版,全文刊登《打銅鑼》的劇本。據說,《人民日報》如此作是少有的。演出后在中南海懷仁堂、新華社、政協禮堂、國務院小禮堂、人民大會堂進行。
周恩來、彭真等領導觀看了首場演出。
10月3日,毛澤東接見匯報演出團,并合影留念。
隨后,湖南80多個縣級花鼓戲劇團都排練了這兩個戲。
在全國,京劇、豫劇、滬劇等多個劇種進行了移植。
電影《打銅鑼》、《補鍋》,映遍全國城鄉,當時的人,無人不曉。
兩小戲被視為用古老的戲劇來反映當代生活的經典作品,被收錄進《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
40年后的2013年3月中旬, 兩個戲10萬張光碟進入湖南省的2500家文化站,繼續發光發熱。
二
“噹!噹!噹!”三聲鑼響,拉開了《打銅鑼》的帷幕。隨著“蔡九哥”“秋收季節,谷粒如金,各家各戶,雞鴨小心”的喊聲漸逝,李小嘉飾演的“林十娘”倒退出場……
不用說,只要不是瘋傻智障,誰都會從蔡九高亢的提醒聲中領會出:養雞鴨的不是一家兩家,而是家家戶戶:各家養的雞鴨不是一兩只,而是一群群。要不,蔡九的打鑼吆喝就完全沒有必要,花鼓戲《打銅鑼》就沒有問世的可能!
對于謠傳幾十年的毛時代“割資本主義尾巴不準農戶養雞”,五十年前的花鼓戲《打銅鑼》通過蔡九的鑼聲和吆喝聲給予了無可置喙的駁斥。
當時的《打銅鑼》,反映的是毛時代活生生的現實;今天的《打銅鑼》,保存的是毛時代真真切切的歷史!它以歷史的見證者和保存者的身份告訴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后人,同時駁斥那些謠諑攻訐者:
毛澤東時代,農民是可以養雞養鴨的!
這是真實的歷史!這是歷史的真實!
《打銅鑼》為什么可以作出這樣的斷言?
因為,《打銅鑼》有堅實的生活基礎。它雖然高于生活,卻源于生活。其劇本是由柯藍小說《銅鑼三打》改編的。柯藍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生活基地就在長沙、平江、瀏陽交界處的一個山村,他寫的就是當時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
因為,《打銅鑼》不但寫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它的讀者,它的觀眾,就是當時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他們不但是作品藝術性的觀賞者,也是作品真實性的監別者。所以,《打銅鑼》不像今天的那些遠離現實的所謂歷史劇,可以隨心所欲的亂談,可以天南海北的戲說,可以云里霧里的忽悠,可以七七八八的胡扯。
因為,當時的《打銅鑼》,戲劇唱遍全國,影片映遍全國,其藝術的精湛和生活的真實得到了當時的全國人民的認可和肯定。如果當時真的不許農戶養雞鴨,那么。即使虛構情節的《打銅鑼》藝術性再高,也絕對沒有可能激發起滿肚子怨氣的農民對它的觀賞興趣的。
三
我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老家是湘潭縣的一個叫單家灣的小山村。當時,全生產小隊22戶,單家灣住9戶,其余14戶分住在幾個山沖的山洼里。全隊的120多畝稻田主要集中在單家灣前面一片比較開闊的垅中。
每年開春以后,母親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孵兩窩小雞,每窩20來個蛋。每窩出殼成活的小雞十幾只。到了能分出小雞公母的時候,公雞只留一只做種雞,其余長到半大就拿到集上賣錢或宰殺自吃。但是,每年也會剦掉幾只養著吃,并留一只最大的喂到過年吃。
母雞則全部喂著下蛋。賣掉或宰殺的都是產蛋很少的老母雞。
由于單家灣前面緊挨著稻田,所以,在稻子成熟到收割完這一段時期,生產隊要求各家將雞鴨關養,這也是事實。家住沖、洼,離稻田較遠的,就用不著關養。單家灣的住戶對此比較羨慕。
到了七十年代,生活有了一點改善,單家灣的住戶就有人想住進山洼過前有院坪后有自留山林的單家獨戶的生活。這種想法正合生產隊搬遷單家灣開田的意。于是,由“私人自備木材屋瓦,自付泥木工工錢,生產隊出土磚和小工”的搬遷工程很快啟動。幾年后,單家灣不再存在,變成一片水田。單家灣的原住戶,也告別了秋收季節關養雞鴨的歷史。
雖然,就我們小隊來說(全大隊相差不大),當時規模養殖雞鴨的確實沒有,養幾十只的也不多,但是,養十幾只二十幾只是普遍現象。從沒聽說過《鄧劇》中那種混話:養三只鴨是社會主義,養四只就是資本主義!
四
就是這樣一段十分清晰的歷史,反映這段歷史的《打銅鑼》還在視頻上放映,經歷過這段歷史的還有數以億計的人健在,卻有一些喪心病狂者不斷地通過小說、戲劇、電影、電視、講壇等各種手段蓄意歪曲篡改這段歷史。三十多年來,毛時代不許農戶養雞鴨的謠言滿天飛,甚囂塵上。最近又有《老農民》上場,再次重復大肆宣揚擴散這一謠言,更有反映國家領導人生平的所謂“歷史劇”也不能免俗,推波助瀾,助紂為虐,企圖在新中國的史書上固化這段被歪曲的歷史。
這些人卑鄙至極!無恥至極!惡毒至極!
然而,新中國的歷史不是任由這些邪惡小人玩弄的小姑娘,它是牢牢奠基于神州大地上的一座豐碑,不懼風吹,不懼雨打……。任何謠言誹語,都沒有可能改變它。
造謠者不防看一看下面:
《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的五條緊急指示》
一九五九年五月七日)
……
四、養豬頭數大量減少的局面必須迅速扭轉,集體喂養和社員私人喂養應該并重,應當以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放到承包單位和私人喂養,基本核算單位只能養少數才有利于生產。對私人養豬要在飼料、勞動時間等方面給以必要的安排和照顧。恢復社員的自留地,仍然按照原高級合作社章程的規定,自留地不超過也不少于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五。沒有自留地不能大量發展私人喂養的豬雞鵝鴨,不能實行公養私養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現在正是大牲口配種的最好季節,必須盡最大努力,做好配種工作,力爭滿懷,并且切實注意保護孕畜。
這是當年的共產黨要割資本主義尾巴?這就是當年的共產黨不許農民養雞鴨!
造謠者們,看你們有多下作吧!
還有,據《毛澤東年譜》記載:“自留地不超過也不少于”的“也不少于”是毛主席5月6日審閱時加上去的;后面的“沒有自留地不能大量發展私人喂養的豬雞鵝鴨,不能實行公養私養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也是毛主席添加的。
這是毛主要割資本主義尾巴?這就是毛主席不許農民養雞鴨!
造謠者們,你們造出如此下作的謠言企圖詆毀當年的共產黨和毛主席,白費心機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