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蝸居》1:一部久違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
電視劇《蝸居》引起轟動,網民們對一部電視劇的關注和議論還沒有達到過這樣的熱度。本來想寫些東西,看到很多網友已經有評論,也就算了。今日看到廣電總局突然不陰不陽地批評《蝸居》“有很大的負面社會影響,靠性,靠葷段子,靠官場腐敗,靠炒作來吸引眼球。”,忍不住想說點什么了?! ?/p>
《蝸居》轟動與主人公海萍那句“現在的房價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斷的更高,越來越高”臺詞與老百姓產生共鳴有很大關系,而且“蟻族”-“網民”-“蝸居者”又幾乎是一個群體,這成為該劇在網上熱議的最主要原因。貧道覺得,《蝸居》的價值絕不僅僅揭示了房價飛漲對老百姓生存的威脅,因為就目前毒瘤般的房地產市場對普通老百姓的傷害,對國家經濟的威脅,不僅有很多非主流學者用更翔實的數據和有力的邏輯進行了揭示,而且老百姓自己也有所認識?!段伨印返膬r值,在于她用文學語言把今天中國整個號稱中國人良心的文人階層完全被肉欲所綁架,精神醬缸化的現實進行了準確的描繪;把三十年來他們極力主張的“人性”實際上不過是“獸性”;“個性”如何在資本面前被研磨成“奴性”進行無情的展示?! ?/p>
《蝸居》的出現是消亡了差不多七十年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的回歸,達到了“海派”文學的頂峰。無論如何褒揚這部作品,都不足以反映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文藝作品的力量在更多的時候比枯燥的理論敘述和激揚的文字更加有力。一部《蝸居》鼓起民眾對被權利和資本綁架的房地產市場的憤怒,抵上10把“牛刀”。張宏良那些激昂的話語對迷茫國人的猛擊,不見得比觀眾回味出自己看到海藻做二奶的過程竟然感覺順理成章和深感同情時的詫異和反思,觸動更深?! ?/p>
所謂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本來特指19世紀歐美一些作家的作品。批判現實主義總匯了十八世紀以前的文學經驗,補充了文藝復興時代現實主義歷史具體性之不足,擺脫了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克服了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的說教成份和浪漫主義的主觀性。著力揭露社會的黑暗和罪惡,具有極強的批判精神,被高爾基稱為“批判現實主義”。其中不少作品的主人公與《蝸居》一樣,屬于“小資”和底層文化人,作品通過真實描繪他們的個人主義,個人奮斗如何在現實中破滅的過程,對整個社會進行揭露??ㄩT、于連、呂貝卡-夏波、畢巧林、羅廷……等人的精神和精力簡直就是海萍和海藻的前世?! ?/p>
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的出現時必然的。19世紀初的英國、19世紀中葉的法國、19世紀末的德國、美國、俄國的社會的特點是:一方面經濟上高速發展,大量物質財富被創造出來;一方面貧富分化迅速加劇,人們被撕裂成生活在完全隔離的兩個世界中,互相不了解、互相不理解的兩個群體。富裕群體花天酒地、荒唐淫欲;貧困群體越來越感到無助和絕望;人們的價值觀被物欲所引導,傳統的溫情、互助越來越淡泊或邊緣化。而被認為是民族良心的知識分子大部分心甘情愿地成為富裕階層的附庸?! ?/p>
這時,狄更斯、福樓拜、薩克雷、梅里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馬、羅曼羅蘭、威爾特、斯托夫人、馬克吐溫、杰克倫敦、巴爾扎克、雨果、普希金、岡察洛夫、屠格涅夫……無數燦爛至今的文藝巨星都出現在這個時期。他們要么寫出大衛科波菲爾、霧都孤兒、悲慘世界……揭露社會的黑暗和窮人的困苦無助,要么寫鍍金時代、歐耶尼葛朗臺、紅與黑……揭露富人的貪婪和無恥和小資們的墮落,
這批批判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無論對當時和以后的平民以及青年知識分子甚至權勢階層、富裕階層都有巨大影響,成為一種道德、倫理的標桿,一個明確、清晰的價值取向,為此后西方社會主義意識的產生和中產階級化創造了條件。假如西方國家在這個時期整個文人群體完全被富裕群體所俘獲,沒有這樣一批作家出現,難以想象會出現后來的社會進步?! ?/p>
稍加注意就會意識到,中國實際處于早期資本主義很接近的形態:工業化和城市化高速發展,財富被迅速創造出來的同時,貧富分化的速度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人群同樣被撕裂成兩個無法互相理解,無法對任何事情形成共識的狀況。由于中國基本沒有對農民工給予任何福利保障,最低工資制和薪水保障水平要遠低于現代西方甚至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更接近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狀態。因此,中國的社會狀況恰好很接近19世紀的西方國家。也就是說,中國正是一個該大量涌現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時期?! ?/p>
讓貧道很悲哀的是,中國這十幾年來竟然一篇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都沒出現。余秋雨沉浸在無病呻吟中,二月河注意的是帝王們的文治武功,張藝謀、馮小剛的作品越來越靠無背景的社會、虛構的沖突、華麗的畫面、夸張的表演來表現無聊和無厘頭?!拔浯颉边@樣一個本來描寫俠客反抗暴政的題材,被用來宣揚抽象價值的工具。就算 “主旋律”題材的作品也基本脫離現實,大量農村電視劇里那成堆的年輕人就根本不存在,遍布 “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才是農村的社會現實。城市生活劇老板、官員、社會名流形象占據大部分舞臺,少數描寫城市平民生活的作品要么是在表現脫離了真實社會背景的所謂“人性”,要么是借機控訴改革前社會制度的鬧劇。就算有些批判官場腐敗的作品,也基本采用說教形式,細節基本不真實,連現實主義都說不上。因此,現代題材的作品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電視劇,貧道一概不看?! ?/p>
《正道》、《潛伏》、《亮劍》等歷史題材更接近浪漫主義作品,頂多起到讓中國人還意識到他們曾經沒那么墮落,作用無非是麻痹一下心靈?! ?/p>
比較好的作品大概只有李亦中的《狗小的自行車》和趙本山演的《落葉歸根》。這兩部作品揭示了中國人在精神上被撕裂成兩塊的現實。缺點是作品直接描寫了最底層,很難在以小資為主體的文學欣賞圈子內得到共鳴?! ?/p>
沒有一個作家能面對現實,全部為資本和權力所俘獲,這讓貧道在幾年前就感到悲哀。為什么會是這樣?道理很簡單,想想前幾年很多人就說的中國的“上層階級”是“官、商、學”鐵三角或者“官、產、學、媒”構成。中國知識分子或者文人階層已經完全被資本和權力所俘獲,他們要么在“改革”中從資本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而成為物質上的既得利益者,要么被在“改革”中被“全球共識”和“普世價值”所俘獲,從而成為失去人性的物欲追逐者。如果不是這樣情況,怎么可能在十幾年市場化后幾乎找不到以現實主義態度看待社會的作者?
《蝸居》這樣的作品,40后,50后的人是寫不出來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一旦已經成為“作家”,早就被醬缸所毒化。80后和90后功力還不足。只能是六六這樣60后或70后的作者才能寫出來?! ?/p>
《蝸居》的價值在于中國總算有了一個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作品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重現了“多余的人”和“墮落的人”人物性格特征。雖然該劇還有很多讓人遺憾的部分,但作品描寫的人具備十分強烈的典型性,對人物性格的刻畫細致而準確。就連后幾集狗尾續貂的官場劇情也顯示了時代特征。
當官做什么最愚蠢?批判一部一定成為文學史上會有地位的作品最愚蠢。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先生就做了一件最愚蠢的事情。他的這幾句話,最后會被寫在中國文學史上的?! ?/p>
下幾篇貧道具體評價一下該劇?! ?BR>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