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藝術還給人民
石鐘山
文學藝術界每年都會有各種獎項產生,有走星光大道和紅地毯的,也有捧著獎杯獎牌的,風光而熱鬧。最冷清的當屬文學界了,因為影響最小,獎金也最少,主辦方也盡力找了贊助單位,努力、熱鬧著把獎發下去。也算是完成了一樁心愿,在年終總結時,可以堂而皇之地算作是一項浩大的工作業績。
每一次評完這種花樣繁多的獎項后,各種媒體和圈子內,都會以民間的形式議論上一陣子——諸如某人的獎是通過什么關系拿到的,某人又在評委身上花了多少銀子,云云。各種說法競相流傳。
以往,在資訊尚不發達時,人們只能通過口口相傳?,F在不一樣了,互聯網可以在一夜之間,讓所有的消息傳達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獎項是由評委們評定的,評委是人,不是神,身處如此浮躁的社會,別人再做一做工作,花一些小錢,說些情感話,評委們焉能不情感做事?
每一屆各種獎項評選前后,最忙碌的莫過于評委的手機和銀行卡了,評委們的電話費增加了,銀行卡數值的增長速度也是很快。
作為獎項的設立,主辦方的初衷永遠是美好的,希望制定一個游戲規則,在規則內評選出最好的作品來。凡是有規則的地方就有潛規則,潛規則的游戲永遠比制定的規定要好玩。
有些民間或行業類的獎項,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給圈外人留下些茶余飯后的談資,有助于消化和睡眠,不就是個玩嘛?!娛樂本身就是一種娛樂,當然,也包括臺前幕后。
更有甚者,竟將這種評獎的潛規則波及到了一些政府的獎項,變相的變成了政績和業績。你堅持、你清高,沒人不允許,其結果就是靠邊站,孤獨地享受著一份清冷和寂寞。
其實,這種現象圈內圈外的人都知道,別人不說,為什么我要說?首先,我覺得自己還是個正直的人,有責任的人,同時,又是這個圈內的人。為了讓圈里圈外都干凈一些,我說了,也做了。只有干凈了,我們才能在圈里多玩幾年,如果有一天,圈內圈外都爛掉了,想玩都沒得玩了。
俗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桿秤,都有一顆定盤的星。把頒發獎項的權利交回到人民手里,讓各種“家”和大師們真正活在人民的心里。
中國的《詩經》、《論語》和“四大名著”,沒聽說獲過什么獎,但它們一直活著,活到現在有越來越旺之勢。原因就在于,它們是人民的,而不是少部分講“情感”,評出來的。
藝術來源于人民,那就將其歸還于人民手中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