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金融霸權對于貨幣的結算權都放到了無比重要的位置上,而中國的人民幣走向海外,力推和看重的就是貨幣結算權的比重,一個國家貨幣的國際化,結算權是比外國儲備這些貨幣更看重的因素,到底結算權如何發揮其價值,在很多經濟理論當中并沒有給你說明,只是籠統地講結算權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權力,美國的舉動也是如此,誰敢不以美元結算石油,誰就是妖魔!在這里我們要講一下結算權的力量,結算權是與貨幣發行權和定價權緊密掛鉤的。
貨幣結算簡稱“結算”,是由于商品交易、勞務供應和資金調撥等經濟往來所引起的貨幣收付行為的清算。而國際間貿易的貨幣結算是兩國不同的貨幣之間的清算,到底以哪一國或者是第三國貨幣進行結算,則是一項貨幣權利,選用的貨幣就叫做結算貨幣。
在貴金屬時代,作為貨幣的貴金屬也不止一種,金銀銅都可以是貨幣,而以什么貨幣進行結算是一種自然的選擇,沒有結算權的概念;而在本位貨幣時代,國家發行的紙幣被定義為唯一的市場結算貨幣,國家間的結算則以本位貨幣背后所對應的貴金屬為準!到此國內的貨幣結算權歸了國家央行而國際間談不上什么貨幣結算權。但貴金屬貨幣的數量有限,西方殖民經濟的發展下,殖民地、半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貨幣結算則變成了金匯兌本位制,也就是說殖民地半殖民地要以宗主國的紙幣為結算標的,宗主國保障其紙幣的購買力與本位金屬掛勾,殖民地半殖民地喪失了國際貨幣結算權。如果我們對比一下布雷頓森林體系,我們發現這只不過是一個殖民地金匯兌本位制的全球版,從此全球其他國家喪失國際貨幣結算權,美國在二戰后起勁爭取全球殖民地獨立,而全球在美元結算權下與當年的殖民地實際差不多。在這樣的時代國與國之間貿易能夠不以美元而是以雙邊貨幣來結算的比例是很低的,只有英國的歷史遺產——英聯邦成員國和美國的對立面蘇聯-東歐集團還有一些。
而在現代的信用貨幣時代,歐元誕生了蘇聯解體了,日本的國際化戰略也略有小成,但日元大多為日本在世界各地的財團內部結算和政府間日元貸款,美元依舊是世界霸主而且不承擔維持國際金本位義務,這權利-義務的不對等帶來了空前的利益,造就美國與世界各國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并且迫使蘇聯解體從而取得了冷戰的勝利,美元霸權達到頂點。而隨著蘇聯解體,歐洲人出于對美元獨大的不滿,出人預料地放棄了歷史舊恨,整合出了歐盟和歐元,有了歐元俄羅斯才能夠借助石油復蘇并且一再威脅以歐元結算石油來些微削弱一些美元霸權。
對于美元結算權的價值,很多人簡單直接地認為就是美元結算,如果匯率貶值了,你就虧了、美國賺錢了!美國不斷QE、不斷印鈔、不斷貶值,這個結算權就帶來不斷的利益。絕大多數人持這樣的看法,就是大多數經濟學者也不例外,但事實真相真就這樣簡單嗎?別忘了美元還有升值的時候,其他國家也有很多買美國產品的時候,比如芯片軟件等,在這些出口商品上美國豈不要吃虧?這個結算權就只能在逆差的時候起作用嗎?美國爭取結算權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時候,是美國產品行銷世界的時候,現在聯儲QE美元不斷貶值,但當年二戰后不久的時候是國際金本位,美元是不貶值的,既如此美國為啥會自討苦吃?而如果把美元的結算權變成一個匯率變化的固定走勢,那么世界各國為啥不放棄美元,為啥美國的匯率不會大跌、美元指數相對穩定,如此等等,不是那個簡單邏輯能夠解釋通順的,這里面有金融定價權的力量,結算權最后形成了流動性、變成了定價權!結算權變成定價權不假,但不是這個簡單的邏輯。這個簡單的邏輯講的還是貿易交易物品的定價權,而結算權帶來的實質不是具體物品的定價權而是金融定價權,對此真正的本質人們需要認清楚,才可能在金融層面博弈全球的定價權。
結算權的重要性在于帶來了額外的流動性,流動性決定定價權,流動性的溢價不能通過市場出清來均衡,才是能夠保障美國不斷地印鈔寬松而定價權不失,既不通脹也不匯率快速貶值!這流動性首先來自結算權帶來的貨幣衍生!由于要用美元結算,這些國際結算大多數還發生在美國本土以外、在美國以外的銀行之間進行,但結算就需要媒介貨幣,這些結算的媒介貨幣是可以再一次金融衍生的,也就是說在美國之外的美元會再一次衍生,而且這些新衍生出的流動性是不受美聯儲控制的。就如我國銀行給儲戶多少美元的存款,只不過是美元結算的存款而已,并不意味著銀行就要有那么多的美元,銀行的美元只要能夠應對日常散戶兌付就可以了,這個比例類似金本位時代黃金與貨幣數量的比例關系,是可以放大很多倍的,銀行存款總額肯定比美國發行在這個銀行的美元多,所以對于存儲于美國之外的美元就叫做廣義貨幣M3,這比在國內的廣義貨幣M2要大。結算同時還要衍生出來以美元結算的可支付債券,這些能夠兌付美元的債券背后對應的可以是國際貿易的應付款,可以是美元結算的貨物的倉單等,可支付債券同樣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這些市場上的可支付債券也具有貨幣性質,按照廣義貨幣的分類也是屬于M3,這也是結算權對于M3的貢獻。
國際貿易當中結算的貨幣可能沒有直接表現為美元,但很多國家為了貿易市場的穩定是實行綁定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的,如果匯率被綁定和國家以美元為儲備發行貨幣的話,這實際上還是美元貨幣的衍生,這樣的衍生讓美元的發行者控制的流動性規模大幅度地放大,如果還能自由流動,這衍生出來的貨幣就是一種廣義的美元,這樣的原理就是“蒙代爾三角”所謂的匯率、外匯自由流動了、獨立的央行貨幣權力三者只能得其二。廣義貨幣M3和M2 的差別就是發行貨幣的央行對于這些貨幣存款的義務是不同的,對于可支付債券和海外存儲美元的銀行,央行是沒有義務做現代金融體制下的最終貸款人為境外金融機構發行新貨幣提供流動性分散風險的。這使得很多國家是存在美元依賴的,如果離開了美元,國內的金融市場是要被擠兌的。
結算權還有的貢獻就是金融衍生品了,在美元結算的國際貿易當中,匯率風險是非常大的,為了規避這個風險,就誕生了匯率掉期NDF,同樣的對美元結算的可支付債券、倉單、應付款等還誕生了各種金融衍生品,包括這些債券的利率掉期和信用掉期,貨物的期權市場、融資租賃市場等等,金融衍生品本來是為了對沖風險和套期保值的,但這個市場要實現上述功能就必須有足夠的市場流動性,就需要吸引大量的投資者參與,這些投資者也帶來貨幣供給。這些金融衍生品本身還具有貨幣性質,按照廣義貨幣的分類,他們就屬于廣義貨幣M4。而有M4等金融衍生品的一系列套期保值存在,美元超發是不容易通脹的,是被套保的,但為這些套保買單的,就是不得不使用美元進行交易的國家了,也就是說美元是一種媒介,使用這個媒介的話不是白用的,是要付費的。
廣義貨幣M3和M4都是流動性,這些流動性是要影響商品交易的定價權的,通過衍生和衍生品市場,原來的商品交易金融化,M3和M4流動性作用于這個金融化的國際交易市場,產生了國際金融定價權,美國取得這個國際金融定價權成為了金融霸主。美國大量的貨幣超發結果美國的匯率和通脹并不大,M3和M4市場吸納了大量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美聯儲是非常清楚的,而美聯儲在海外美元衍生M3 暴增和金融衍生品M4暴增的時候,分別表態對于M3由于不能提供比M2更多的美國國內信息所以不公開了,注意這個M3比M2本來多的就是外國美元衍生貨幣,當然對其國內不重要,但對國際上的各國經濟和對國際貿易、匯率的影響卻至關重要。美聯儲同樣表態對于金融衍生品不監管,這不監管意味著金融衍生品可以隨意炒作,同時衍生品的數據是不公開的,因此外界也無從推算M4的數量,只是在08年衍生品危機后的美國機構研究文章當中見到一些破碎和過時的數據,按照西方人的標準,不透明就是有陰謀。因為M3和M4美聯儲的官員知道,他們可以針對性地制定政策,主導世界財富再分配向美國有利的方向傾斜,從而決定全球的金融定價權,在這個金融定價權和金融霸權下,美聯儲才有印鈔權,才能夠不斷地QE寬松而不通脹不匯率貶值。
這些結算權帶來的貨幣衍生會讓貨幣的供需曲線彎曲,因為使用美元結算,你就需要大量的美元流動性,需要有大量的美元充當貨幣結算只能流通于市場上,這些美元需要低風險和高流動性,這些流動性的低風險需求使得持有美元的目的不是為了收益,而是因為風險和流動性的充足,從而美國的一些領域貨幣供給量反而是利率低供給多,原因就是利率低貨幣的風險更低或者流動性更大,因此美債的收益率即使是低于美元存款,美國國債依然受到追捧,在美國國家評級下調之后,美國的國債反而可以上漲,反而收益率降低了,這些都是這個結算權和金融定價權所帶來的影響。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貨幣結算權的價值在于金融定價權,這個金融定價權的核心是結算權代來的流動性,金融定價權再分配了世界的財富影響其他商品的定價權。中國人民幣走向世界,人民幣的結算權也是最關鍵的因素,應當盡力推廣海外人民幣的結算規模,人民幣才能夠真正的國際化,才能夠在國際金融定價權當中有發言權。
背景知識:遠期外匯掉期NDF
NDF,是指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on-Delivery Forward)它是一種遠期外匯交易的模式,是一種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對那些實行外匯管制國家和地區的貨幣進行離岸交易。在交易時,交易雙方確定交易的名義金額、遠期匯價、到期日。在到期日前兩天,確定該貨幣的即期匯價,在到期日,交易雙方根據確定的即期匯價和交易伊始時的遠期匯價的差額計算出損益,由虧損方以可兌換貨幣如美元交付給收益方。
其做法是交易雙方在簽訂買賣契約時“不需交付資金憑證或保證金”合約到期時亦不需交割本金“只需就雙方議定的匯率與到期時即期匯率間的差額”從事清算并收付的一種交易工具。
NDO(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選擇權),操作邏輯與NDF的概念一致,只是從遠期外匯的概念延伸到選擇權交易而已。
NDF市場是一個離岸市場,對于中國政府來說,可以從中參考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人民幣幣值并沒有實質影響。
#FormatImgID_0#人民幣NDF市場是存在于中國境外的銀行與客戶間的遠期市場,主要的目的是幫未來有人民幣支出或人民幣收入的客戶對沖風險。但是到期時,只計算差價,不真正交割。結算貨幣是美元。由于中國實行資本項目管制,對沖基金能夠流入中國內地直接炒作人民幣的,只是極少一部分。
遠期合約(Forward Contract)是一種常見的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它不但被廣泛應用于外匯市場,也應用于債券投資等其它場合。
遠期合約指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固定價格交換金融資產的合約,遠期合約中需要規定標的物、有效期和執行價格等內容。
遠期合約與期貨合約的區別主要在于遠期合約的靈活性大,而期貨合約則是標準化合約。由于期貨合約交易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因此履約風險要低,流動性也更大。遠期合約由于靈活性大、流動性差,因此一般在場外交易,而期貨合約則一般在交易所交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