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大家談》,華文出版社出版。
當前,全黨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華文出版社出版的《群眾路線大家談》一書匯集了23位專家學者有關群眾路線的文章,為我們深入理解群眾路線提供了重要參考。本書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20余年,從中可以深刻體會到:我們黨能取得革命的勝利,無疑是能密切聯系群眾,在當時的歷史境遇中反映了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在整個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探索出了一套以黨組織為主體的聯系群眾的機制。在這套機制中,黨組織通過黨員和干部來聯系和影響群眾,無論在根據地還是在國統區,黨員和干部都能深入基層,扎根于民眾之中,與民眾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了解民眾利益愿望和要求,直接向黨的決策機關反映。不難發現,正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塑造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才使得黨取得執政地位有了最深厚的根基與力量。
群眾路線體現著黨偉大的奮斗歷史,蘊含著黨獨特的政治文化。在黨取得執政地位后,黨最大的危險被認為是“脫離群眾”,群眾路線仍然被放在“黨的生命線”的高度來看待。這份作為“傳家寶”(鄧小平語)的珍貴遺產對現代政治文明有極大貢獻。本書出版時,王紹光先生特意在“作者感想”中寫道,“群眾路線實際上是中國對民主理念與制度建設最具創意的貢獻,群眾路線著眼于干群關系,關注如何促使各級政黨干部與普通百姓持續互動,并在互動中傾聽群眾呼聲,汲取群眾智慧”。
有學者就指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人民打成一片”,對現代政治文明建設,對現代政黨建設,都是重要的政治思想資源。比如群眾路線的某些方法就被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用在與選民的互動當中,成為人民行動黨保持執政地位的有力武器。其實,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早就把議員聯系選民制度當成了維護執政黨長期執政的重要制度設計。該黨規定,黨的議員必須在固定時間接見本選區的民眾,每月至少安排一次,為選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還要求議員在四年任期內,對選區內的每個家庭都要進行拜訪。不難發現,這種密切聯系群眾(選民)的制度,既是群眾路線的具體形式,也是民主的細節深處。
其實,民主機制中蘊含了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的基本要素,還包含了群眾路線、群眾觀點貫徹實施的確定性程序。《求是》上的一篇文章提出,“群眾路線體現民主政治的崇高境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思想根基”,該文的作者將貫徹群眾路線、實踐人民民主看作是聆聽群眾意愿、保障群眾利益不二法門。這個道理并不難理解。理論上的“從群眾中來”與“到群眾中去”,實踐中就必然要求創造出使群眾的意愿、要求能夠順暢表達出來,并在程序上被重視的方式和途徑。
今天,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充分認識我黨群眾路線理論中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對于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改進工作作風,進而在制度上保證貫徹群眾路線的常態化,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