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晚年的終極關懷--紀念毛澤東誕辰115周年
龔忠武
毛澤東將是中國人一個永恒的、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不論階級、意識形態、性別、世代、時代;甚至也是人類的一個永恒的話題,如果地球和人類還一直能夠幸存的話。
討論毛澤東話題的宏文名著,充斥坊間;所以,為了在這個應景的簡短采訪中,不人云亦云,不自以為是,強不知以為知,我將在你們限定的采訪提綱的范圍內,集中談談兩個方面,一個是毛澤東這個名字和這個人是怎樣進入我的人生和思想的世界,這是純屬個人現實生活的領域;一個是毛晚年的終極關懷,這是個人的學術專業領域。所以,都是個人獨特的經驗和一家之論,別無分店,絕無掠人之美之嫌。
首先,最早讓我知道「毛澤東」這三個字,毛澤東這個大名的,當然是蔣介石;拜他長期的、鋪天蓋地的反共反毛教育之賜,我在臺灣,從小學起,毛就被蔣說成是他個人的失敗、丟掉江山的罪魁禍首,而他自己呢,則被吹捧為不世出的民族救星。后來,而中學,而大學,毛澤東這三個字就同禍國殃民的民族罪人,劃上了等號了,完全是個負面的形象。
60年代后期到了美國后,美國的媒體和美國的中國學在冷戰意識形態的主導下,毛澤東被等同于希特勒之類的暴君獨夫,同樣也是個負面的形象。這時正是越戰時期,是中美繼朝鮮戰爭后又一次的激烈戰略較量,在這種氣氛下,在美的中國人的處境可想而知;例如,我明明是個來自臺灣的中國人,但走在校園里,步行在大街上,往往被路人視為「紅色中國人」;這個紅色是帶有敵意的,同以前帶辮子的中國人完全不一樣,那是鄙視,是瞧不起,現在卻是敵視,但卻被看成是一個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強大對手,雖然被視為敵人。所以,這使我認識到,我雖然來自臺灣,但我的根卻在中國,我的命運卻同毛綁在一起了,同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他是皮,我是毛,我這根毛的命運直接取決于毛澤東這張皮的命運,禍福與共,榮枯一體。
這時,也就是上個世紀的70年代,我們海外稱之為釣運的年代,感謝西方的反戰運動,因為這個席卷西方的反戰浪潮使毛澤東這三個字在我的心目中發生了360度的根本改變;從蔣介石版的民族罪人,一變為馬克思主義版的反帝英雄、斗士,再變為使中國人不再挨打、挨餓的民族救星。因為這時,毛領導中國人北抗北極熊,南擊美國鷹,并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斗爭,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膽識,較之秦皇漢武、唐宗圣祖(清康熙帝),有過之無不及;一時民族的自豪感,因毛澤東這三個字油然而生。心想,這不正是我們近現代苦難的民族所渴望的一位能夠挽救國家民族于狂瀾、登斯民于安樂之境的救星嗎?
特別是這時在西方的知識界興起的狂熱的毛澤東崇拜,特別是在法國,更使我許毛為中國近現代的民族大英雄,因為在近現代的中國,能夠在西方得享如此令名的,唯毛澤東一人而已。于是,毛在我青少年時期被灌輸的負面形象,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正面的、正義的、巍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其實在我的不自覺的下意識里,毛在文革期間,大倡造反有理,反對階級壓迫,對我也有很大的訴求力。我是來自地道的中國農村,家里是個自耕農,后來雖然父親從重慶回來,在國民黨的兵工界從事文職工作,使我從一個農家的子弟上升成為軍公教人員的子弟。但在國民黨統治的臺灣階級社會,仍然處于社會的底層,在生存線上掙扎,勉強溫飽,處于受壓迫的社會階層,同國民黨的高干家庭、洋背景的中產知識精英家庭、資產階級的家庭,當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然而釣運是在文革的感召和啟發下開展的,參加釣運的人,除了我們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小民之外,也有國民黨的高干子弟,有功成名就的學術權威,有來自家境殷實的中產或資產階級的子弟,這時大家不論家世、學歷、身份,一律平等,這使我這個出身卑微的小民,在釣運期間獲得了解放,享有一個知識人應有的自信心和尊嚴。這或許是我參加釣運的最大政治收獲吧!
但現在回想起來,追本溯源,還得感謝毛文革期間追求平等、反對壓迫的基本理念和理想,也許這就是毛對我具有吸引力的深層原因吧。另外,我雖然靠自己的努力和機遇,攀登進入知識精英的階層,但臺港海外華人知識界的買辦媚洋心態和中國文人的傳統酸腐氣,令人窒息。毛文革期間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工農打成一片,強調社會實踐,也使我呼吸到一股截然不同的清新空氣。
當然,還有專業上的原因,更使毛對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我是搞中國近現代史的,畢生治學和追求的不僅僅是博聞強記歷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正反教訓,從而尋求一條讓中國走上民富國強、民主正義的現代化道路。這些年來,我埋在故紙堆里苦苦翻找求索,反復思考,并且參加了海外釣運的火熱愛國主義運動的實踐,讓我深切地領會到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就是我要尋求的民富國強、正義民主的現代化道路的指導和智慧源泉!
并且,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毛澤東才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真正的大英雄,先知先覺者,一個當之無愧的、超邁千古的人民國士、人民英雄、人民領袖!這讓我在攀登毛澤東這個歷史的巔峰時,大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深刻體悟!「數古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感慨嘆佩!
再順便多插一句,也許是多余的話。就個人而言,毛特別吸引我的也許是下意識里我感到我們同具有農民的背景、家世;他是一個地道的農家子弟,我也是一個地道的農家子弟,生在農村,童年的歲月也在魚米之鄉的農村度過,還放過牛,拾過牛糞,住過茅草房,度過點蠟燭、天天以紅薯稀飯充饑的典型農家生活。如果不是10歲那年隨家父去了南京,我也會像少年的毛澤東一樣,下田干農活的。所以我對毛澤東打心底感到親切,他以一個來自農村的農家子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求、所行,下意識里令我戚戚然為之心動而認同,雖然我們年齡上差了好幾個世代;但我們的根是一樣的,這就是中國賴以立國、立文明的農業、農村。
總之,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毛澤東,是中國農民的兒子,是中國農民的驕傲,我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以毛澤東感到自豪!當然,廣大的中國農民也有個急迫的現代化問題,這也是毛終生革命志業念茲在茲、無時敢忘的目標!
下面再集中談談我對文革的理解、看法,這也是本文的重點。
文革是個大題目,簡直可以說是一門讓專家學者窮畢生心力恐怕都無法窮其底蘊奧秘、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的文革學,所以必須要在這個短短的訪談中嚴格限定我要談的文革的范圍,也可以說是個人淺陋的一家之見吧。
目前談文革的專論和書籍已經多不勝數,但所涉及方面的大多屬于文革的政治、意識形態、政策措施、權力斗爭層面,很少涉及深層的文化思想層面。換言之,就是對于為什么叫做文化大革命,而不叫做其它什么革命,都沒有深入探討過。我想在這個短訪中,簡單談談其中的一個方面,即文革在政治文化層面的意義。但必須聲明,這也不過只是個人大膽的假設性推斷,還需要作更嚴格的論證,和方家的批評指教,以便更趨完善。
當毛進入晚年時,也就是在他將要永遠告別人世的時刻,他想要為他終生為之奉獻的國人和千秋萬代的子孫后世留點什么樣珍貴的超越時空的思想和精神性的遺產。他的不世的功業(立功),他的崇高德行(立德),這都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了,都已經融入新中國的血和肉甚至靈魂里了。那么,怎么立言呢?
這里,我要順便插一句,就是中國的精英總是低估毛的聰明才智,例如以王明和張國燾為代表的洋共,總說他是個土包子,山溝里那能搞出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共黨內極左的貶毛論。中國自由主義者的貶毛論,更是不相信這個沒有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師范生,竟能夠搞出什么象樣的哲學。余英時就很瞧不起《毛澤東選集》,在他的眼里,那薄薄的幾百頁里怎么可能有甚么經世治國的大道理、大學問。
不過,在閱讀過大量文革期間的報刊雜志后,我認為毛在晚年,正在思考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也就是作為一個革命者的終極關懷。我認為他晚年念茲在茲的關切愈來愈是如何使他和他這一代的革命理想能夠繼續下去,還有就是試圖能夠經由批判將之同標志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政治哲學的理念、價值和理想相銜接。所謂銜接,就是既要承先,也要啟后;在中國的大文化傳統下來講承先,在文革期間充滿道德語境和氛圍的背景下――例如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新人、六億神州皆堯舜、愚公移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胸懷祖國、放眼天下、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等――來講啟后,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宋儒范仲淹和張載為當時和之后的士人立下的天人境界和天下的職志和抱負。
我們知道,北宋初期有一個「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后樂」的范仲淹,還有一個他的后輩、一個立天人境界的張載。這二人的志業抱負讓人直接感受到的,首先是其中浸透著一種對國家、對黎民百姓、對天下的強烈使命感和理想主義,體現了一種士的剛毅的「承當」精神和博大胸懷。特別是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的為天地(宇宙)立心,就是要使人為天地的主宰;為生民立命,就是要為老百姓請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這就是天人境界和天下胸懷的最好描述。
張載的這兩個立所構建的天人境界的哲學系統,加上范仲淹的天下抱負和憂樂心態,不僅形成了宋代士人的心態、思維方式和風格,也成為此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近現代中國知識人的心態、思維方式和中國風格。甚至確立了此后中國士人人生的終極關懷。
中國近現代的革命,并沒有切斷這個士的傳統,而是以另一種隱蔽的、革命的形式延續并闡揚了這個高尚、剛毅、博大的士的傳統,。
具體而言,毛在文革期間將理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的終極追求和哲人的天職,通過馬克思主義的詮釋,加以現代化,賦予宋儒的心和命以新的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的意義,構成了新毛澤東思想,或毛澤東主義的終極關懷。
這個心、這個命,雖然仍然帶有強烈的道德色彩,但已經脫出儒家家庭倫理的范疇,而進入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的范疇;具體地說,將儒家的忠孝價值觀重新界定,賦予現代的意義: 忠的本意是盡己,現在詮釋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孝的本意是感恩圖報,現在詮釋為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利益奉獻,做人民的公仆(魯迅的孺子牛),即是一種現代的報恩方式,一種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主義的報恩方式。由此可證,其歷史意義是,毛通過火熱的文革實踐,重新界定了儒家政治文化的終極追求,將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服務,而不再是為儒家忠孝倫理范疇下的家族或王朝的利益服務,作為共產主義政治文化的最高境界,終極追求。
這是毛對張載的「立繼開」的現代詮釋。毛通過張載的士人人生哲學,范仲淹的士人抱負胸懷,闡揚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在政治文化的層面上將之中國化了;所謂繼絕學的繼,就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人類關懷,賦予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以現代意義;所謂開太平的開,不是說從此就一步跨進了太平盛世,而是為后世的太平盛世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文革以后還要進行多次」的超時空的歷史表述。
于是,毛的思想已經明顯地脫離了中國傳統的帝王之學而進入自己獨創的人民之學的殿堂了;是他,通過文革的革命理論和實踐,開創了具有濃厚中國道德特色的人民之學。所以,稱之為新毛澤東思想,所以稱之為毛澤東主義。
簡言之,張載的「立繼開」和「民胞物與」的天人思想和宏愿,范仲淹的「天下抱負」、「先憂后樂」的仁人心懷,激勵和哺育了此后近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使他們成為中華民族挽救危機的脊梁和推動文明進步的力量。而且這不僅僅是士人的個人抱負,更是他們一項責無旁貸的天職。
由此看來,毛通過文革在政治文化領域,承先啟后,繼絕開平,這是毛發動文革所走的一步跨世紀的遠棋、大棋。但由于文革期間表面上批孔,不好直接提出來,所以成了隱命題;實際上,批判就是意味著繼承創發,是一種辯證的繼承創發。
當然,毛不是一個職業的哲學家,更不是一個學院派的哲學家;他是一個革命家,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所以他有關革命者或無產階級的終極關懷的論述也只能以革命的形式――語言和行動――來表述。
是的,社會主義革命絕不是要把每個人都變為窮人,但也絕不是要不擇手段地把每個人都變為為富不仁的暴發戶。值此紀念毛主席115年誕辰之際、鑒于改革開放三十年造成的嚴重的負面后果以及全世界正在經受金融海嘯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毛對革命者、對無產階級倡導的義字當頭的人生觀、宇宙觀、世界觀,或簡言之對人的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以及一再警示國人走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道路的危害性的許多醒世警言和教導,不是具有鮮明和強烈的現實意義,而值得國人和世人深刻反思并引以為戒么?!
由上論述可見,毛的終極關懷,上承古圣,下啟后賢,所以必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作為結束語,我要再次強調,以上所論,只是我個人大膽的假設性推論,聊作我這個農村的牧牛童對紀念毛澤東誕辰115周年的微薄獻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