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土改學”
——“土地流轉”中不可小覷的刺耳噪音
“土地流轉”前后,《炎黃春秋》與《南方》報系等不斷出臺針對“土改”的文章,為周扒皮翻案是用模糊的手法顛覆個別以否定一般,《“土地改革法”的夭折》是歪曲歷史以肯定劉少奇的方式否定毛澤東,將土改描繪成血淋淋一片。如果說前者的手法主要還是妖魔化,那么《南方周末》則是從根本處否定土改。07年9月該報推出葉某署名文章《土改學:劃階級成分》,誣稱共產黨利用土改“劃分階級” 以“煽動階級斗爭”。08年6月又推出《土改學:訴苦》,可謂 “土改學”的姊妹篇,二者異曲同工,都是從根本處下手。
該文的精粹與旨歸,其粉絲的一篇捧文概括得頗為準確:
《南方周末》上的那篇文章叫做《土改學:訴苦》,乍看是一篇歷史邊緣領域的生硬文章,但是看過之后,卻讓人那種固有的簡單的歷史觀打開了一扇天窗,透進來幾絲明媚的陽光。這篇文章從細節入手重新解讀了共產黨在50年代領導的土改運動。如果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這場運動可以被解讀為不堪忍受階級壓迫的農民階級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基本的生產資料從地主階級手中奪取過來的運動。這種解讀沒有什么問題,但卻容易讓人對歷史形成簡單的套話式的觀念。這篇文章的高明之處在于選擇了土改運動中“訴苦”這么一個歷史細節,對歷史做了鮮活的解讀。“訴苦”就是各地在開展土地改革中開展“訴苦大會”,讓農民訴說自己被地主壓迫的悲慘與凄苦。這么一種“訴苦大會”如果說是農民真情流露,那就大錯特錯了,其背后是政治家或者政黨的政治策略。正如文章指出的:
“可以說,土改運動并不是鄉村社會矛盾激化后的自然結果,是由政治力量的介入與廣泛的民眾動員才引起的一場政治革命。土改領導者發現,他們試圖建立的階級話語體系,與農民的日常思維及鄉村的客觀現實之間存在者巨大的距離,要想真正發動農民起來與地主斗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借助訴苦,算賬等一些特殊手段,才有可能實現目標。”“土改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土地的再分配,而是要啟發農民認識到自己貧窮的根源在于受剝削,進而達成對地主階級的仇恨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壓迫-反抗-解放-感恩的革命邏輯。只有當這個邏輯主宰了個人的思維與表達時,農民對國家的認同方式才能發生改變,使之不知不覺地進入到黨和國家設定的意識形態中去。”
“在這些口號中,宣揚的是一種以苦為榮、以窮為善的價值觀,而訴苦與否則成為判斷窮富和善惡的標準。在這一價值觀的引導下,訴苦才能被真正發動起來:只有訴苦才能表明自己的階級身份,只有訴苦才能在分配時獲得更多的好處,只有訴苦才能被工作隊提拔為鄉村中新的政治精英。訴苦本身也許并不能體現權力,但訴苦這一集體政治儀式無疑成為階級權力系統構建的有力支點。”
“ 經過這場政治儀式的洗禮,農民的個體意識開始被集體馴化了,他們認識到,個人只有通過階級才能發出聲音。農民,這個通常“最為消極、最無精致目標、最少組織性的階層”,終于因為“訴苦”這一“政治技術”所提煉的苦難,而被聯系起來,并通過“階級”這個中介物,與更為宏大的國家政治話語發生了關系。訴苦不僅使農民有了“階級覺悟”,也使他們認識到新、舊兩種社會制度的不同。這雖然是以打亂農民的日常生活邏輯為代價的,但突顯了一個全新的、正面的國家形象,在這個革命的邏輯中,國家成為農民感恩的對象。同時,通過打擊傳統社會中的鄉村精英與權威——地主,訴苦也成功地在農民心中摧毀了那個舊的、負面的國家形象。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感恩型國家觀念的塑造,與民主國家的公民所形成的國家觀念是全然不同的。 ”
中國人民經過近一個世紀艱苦卓絕斗爭翻身解放回歸自我確立的“意識形態”,不過30年,就這樣輕輕地給顛覆了,就“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地主買辦資產階級精英所“設定的意識形態中去”了。
這就是買辦精英的“解放思想”!
這就是主流經濟學家“產權明晰”的話語方式!
如果你不知什么叫做政治卑鄙,不妨看看“南方”的這類文章。
“土改運動并不是鄉村社會矛盾激化后的自然結果”,乃是共產黨利用“訴苦”挑動起來的。
“土改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土地的再分配”,而是政黨借此制造挑動農民“對地主階級的仇恨心理”。
“在這個革命的邏輯中,國家成為農民感恩的對象。同時,通過打擊傳統社會中的鄉村精英與權威——地主,訴苦也成功地在農民心中摧毀了那個舊的、負面的國家形象。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感恩型國家觀念的塑造,與民主國家的公民所形成的國家觀念是全然不同的。 ”共產黨借此打擊“傳統精英”,背離“民主國家”普世觀念,建立了自己的野蠻統治。
年輕一代不知歷史,無須感受楊白勞的“扶貧”和劉文彩收租院的水牢,只要看看當下山西的“黑窯奴工”,看看珠三角“改革開放前沿地區”中外企業中狼狗保安呵護下的包身工的“生存狀態”,看看集體罰跪和整體燒死,看看每年4萬斷指,看看農民工“非法上訪”和“跳樓索薪”,看看這些經過改革開放30年洗禮的“先進生產力”對待勞工的方式,看看這世界血汗工廠,稍有良知者都能懂得“土改運動并不是鄉村社會矛盾激化后的自然結果”論斷的虛偽和卑鄙了。
偏見比無知可怕百倍,筆者不屑于批駁這類高論。對于未被精英完全洗腦的中國人,《南方》妖魔化土改的高論也不需辯駁。將其放置陽光下,向善良人展示一下也就夠了。
不過,這還不是“鹿”,還未曾“圖窮匕見”。
這里介紹點比葉文更為“超前”、更為“深化”的文章——此則更接近“鹿”也。
某網站羅列的專論土改的系列文章就有葉某大作,有莫某《蘇南土地改革中的血腥斗爭》,有意思的是還有“蔣委員長”的《中共土改的手段及其最後目的》,一口一個“共匪”。全面系統的曰《土地改革六十周年祭》,茲略作介紹:
《土地改革六十周年祭》
受篇幅限制,本文不能一一描述1948-1952年間發生在全中國農村的土地改革運動的詳細情況,而是站在2008年的位置,反思60年前開始發生的土地改革運動對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的惡劣影響與嚴重意義。
一、土地改革是土地黨有化的關鍵步驟
總之,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戰爭征服全國以后,采取的一個騙局:以土改之恩,以天堂之夢,把全國土地據為己有。土改不過是土地黨國所有制組歌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論證中共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道義性,猶如歌頌王莽篡漢前的一系列"德政"。 土改的合理性、正義性由于土地最終成為黨國所有制而蕩然無存。土改是畫皮,是負心郎曾有的花言巧語,是建立于流沙之上的高樓,甚至是強盜的刀具,是奸淫幼女犯遞出的糖果。
二、土地改革是黨剝削壓迫農民的基礎
奧運火炬傳遞期間港人打出“平反土改”的標語
因此,中共農村政權的起始基礎,源于土地改革。中共農村政權維持的前提,是黨國把持了農村土地的實際所有權。以政權為核心,配備財權、警權等,黨國領有了農村完整的權力體系。黨國通過這一體系,60年來沉重地剝削農民、壓迫農民。
農民的貧困是黨國的沉重剝削的結果,同時也是黨國殘酷壓迫的結果。土改事實上把善良與不善良的地主、富農一鍋端,不僅僅是剝奪了其土地、房屋、浮財,還在肉體上消滅了一部分,殘存者經歷了30年被管制的賤民悲慘處境,甚至還有文革時湖南道縣那樣斬草除根的殺戮。部分中農也被土改擴大化了,被納入地主富農一爐如法炮制
三、土地改革是三農問題積重難返的根源
三農問題的病根是土改。沒有土改,便沒有集體化,而30年的集體化使中國喪失了農業現代化的機遇。農業現代化機遇的喪失,使農村不能不落后、農業不能不凋敝、農民不能不貧窮。
三農問題的病根是土地黨國所有制,其由來是土改。沒有土改,便不可能公社化,也就不可能亂開荒、亂砍伐、亂圍垸等等。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沙塵暴、地下水位下降、森林覆蓋率下降、氣候惡化、環境污染,一切問題都與農民沒有土地所有權密切相關。
三農問題積重難返也。打開僵局的唯一鑰匙是土地私有化,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把農民的土地歸還給農民,把"偽土改"矯正為"真土改",這是"否定之否定"之后的正確選擇。
四、土地改革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起點。
這一切的一切,根源于"黨天下",根源于"四項基本原則",其起點,是共軍這支農民組成的部隊以江山為戰利品,以鮮血與刀劍建立起全能主義、恐怖主義、神秘主義的政權,好大喜功、倒行逆施、暴政亂政不斷上演。而土改,是黨國的奠基禮。
讀罷此文的感受,可以借一跟帖語反其意而用之:
細讀出冷氣,回味汗沾衣。雞犬相聞,安詳寧靜的農村,再另外一種視角下,竟然是如此的驚心動魄。
是夠“驚心動魄”令人“出冷汗”的!
一,我在《天下剝削是一家》中曾談過“翻案”話題:“翻案”絕不限于“民主革命”,剝削階級一旦全面得勢,“還鄉團“是要將 “暴民革命”的“案” ,徹底“翻”個底朝天的。
紀念少奇誕辰110周年紀念的業績評語中,有“解放戰爭時期,他以很大精力參與領導土地改革運動,指引億萬農民徹底擺脫幾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剝削壓迫,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力量和群眾基礎。”——一旦“到了天津”,買辦精英全面得逞,他們是連“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也要否定的。劉文彩和楊白勞們勢必要“落實政策”,或“物歸原主”,或給予補償。有前車之鑒,證以精英高論,決非聳人聽聞。
二,在舉國關注“土地流轉”之際,《南方》《炎黃》連續推出否定土改的文章,很明顯是在為土地私有化造勢,為新老劉文彩們卷土重來造勢,國人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十億農民的溫飽底線,實乃社會安全的最后底線。”,這個“火”,是“玩”不得的。
三,否定土改必然否定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的最后基礎。
既然共產黨是借助土改煽動農民仇恨以奪取政權,“土改是黨國的奠基禮”,那么,這一違背“民主國家”普世準則的政權理應顛覆。我以前曾經說過,土地改革是中國革命的起點,土地私有化必然是中國革命的終點;它如今已為右翼的文章從方面證實。東歐“轉型”之后,與“蔣委員長”“剿共”年代、與美國麥卡錫主義橫行的年代一樣,有過赤色歷史的人是要受到迫害的。《南方》《炎黃》的許多文章,里面都藏著殺機,使人讀之不免“驚心動魄”。
四,毛澤東主席歷來強調反面教員的作用,良有已也,良有已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