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明老師的《黑與白》敘述時間跨度很長,從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一直到現(xiàn)在,既有宏大的敘事,又像懸疑偵探小說那樣緊張曲折,畫面感很強,人物關系緊密相連,絲絲入扣,情節(jié)很飽滿,大開大合,非常引人入勝。
文學是現(xiàn)實生活和時代情緒的反映。讀《黑與白》,讓人感覺在貌似平靜的敘述中,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仿佛帶著一股熱烈的愛和強烈的恨,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反復穿梭,《黑與白》并沒有把正面的形象描寫得光輝奪目,但也不是完全以一種黑的顏色來進行勾勒。小說通過娓娓道來的敘述,將人物的心理活動,生活軌跡,成長歷程,形成符合歷史的邏輯性,襯托出黑與白的強烈撞擊,以至于讓人覺得小說就是歷史,使被遮蔽的歷史在小說中露出了真實的面相。
《黑與白》是革命的風,它把粗糙的、枯萎的樹葉從“生命之樹”上吹掉。文學不僅能凝聚起思想的力量,而且還用積極地的愿望來團結鼓舞人民。對于無產(chǎn)階級文學來說,作家的使命就是努力深刻而獨特地了解社會現(xiàn)狀,了解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體恤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鼓勵勞動人民為了自身的利益和解放去斗爭。
每一個高明的小說家都有一個魔幻轉換器,將畫面切換,時間和空間都在切換,將一個個復雜具體的情節(jié)形成串聯(lián)并聯(lián)似的電路,匯集成一個個鮮活飽滿的人物,這就是典型環(huán)境的典型人物表現(xiàn)手法。歷史上許多杰出的小說家,都是以這樣的形式來反映時代的。好的小說不僅是真實地展現(xiàn)歷史,而且以藝術的力量讓讀者自己去尋找答案。《黑與白》也是如此。它可以看做是改革開放的縮影,是對批判的批判,對被顛覆的顛覆,對否定的否定。它的每一章都仿佛真理的鐵錘,是對歷史的全部謊言、偽善、殘酷、臟骯和流血的打擊。它具有三種現(xiàn)實,即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未來的現(xiàn)實。它既能通過生動有力的敘述讓讀者在賞心悅目的同時又產(chǎn)生深刻的思考,細節(jié)的刻畫使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每一個情節(jié)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黑與白》就像看電視劇一樣,如果不看到最后猜不出結局,也理解不了小說想表達的奧義,從而使讀者和作者以及小說中的人物產(chǎn)生了深深的共鳴。
《黑與白》對改開史的重大事件都有敘述,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改開后時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意識形態(tài)也隨著世情的變化而變化。改開是對革命的顛覆,也包含了由主人翁變成弱勢群體的工人農(nóng)民的反抗和強者的覺悟。
小說中一個人物宗天一很有意思,他的祖父宗達曾經(jīng)擔任過中共中央東江局主要領導,祖母安娜是一位追隨宗達參加中國革命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宗天一少年時在媽媽受到傷害之后,用紅纓槍將龔校長的眼睛戳瞎了,成了通緝犯,逃往邳谷山區(qū),后來靠岳父的小煤窯發(fā)財,變成了顯赫一時的商業(yè)精英,但宗天一到達生命的終點時開始尋根問祖,并與王晟結成同盟,向欺騙羞辱過他的武伯仲利益集團反戈一擊。他在寫給王晟的絕筆信里說:“我并不畏懼死亡,卻害怕那些人的丑行和邪惡隨著我的死去而永遠不為人知,如果是這樣簡直比死亡本身還要可怕一百倍,可悲的是,我曾經(jīng)是這些人中間的一員,每次想到這一點,我覺得死亡應該是我應得的懲罰,但并不能贖回我內(nèi)心的虧欠,除非讓那些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即使得不到應有的懲處,能夠曝光和鞭笞也是好的。”
宗天一是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者,也是改革先鋒,只有在改革的土壤里才能產(chǎn)生這樣的人,從另一方面看,他又是改開的殉葬品。但宗天一在接近生命終點時向武伯仲們的反戈一擊,可以說是回到了他的祖父母宗達和安娜所屬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陣營。
《黑與白》用較大的篇幅寫了東江鋼鐵公司的改制。改制后的東鋼,工人們一個個下崗了,干部們一個個先富起來了。由于效益下滑,只能一賣了之。改制的好處由干部們享受,改制的”痛陣“由工人們來承受。工人階級被打得七零八落,帶領工人“鬧事”的阿毛、顧小樂也被判刑入獄。應證了毛主席所說的“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堪稱改開時代無產(chǎn)階級真實命運的一個縮影。
《黑與白》中最令人疼惜的一個人物是鄉(xiāng)村女教師田芳,雖然小說對她著墨不多,但這個角色卻活在了讀者心中。她那么美好,那么善良,那么純潔,她沒有被資本主義污染,宛如一朵潔白的蓮花,沒有綻放就凋零了。培養(yǎng)田芳的老校長,同樣令人動容。老校長一生勤勉,忠于集體,忠于社會主義,臨終前,還看著《共產(chǎn)黨宣言》。對女工阿英的描寫盡管也是寥寥幾筆,但她身殘志堅,英勇反抗資本家的形象卻如此高大。此外,還有因一塊手表被偷的農(nóng)民郭文才,由原告變成了被告,在權力裙帶關系的暗網(wǎng)下受盡欺凌和屈辱,被判六年,成為了不幸的“零落人”。
讀《黑與白》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為它寫出了當下中國社會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的真實處境,太過于真實,真實得令人顫栗,這在近四十年來的中國文學里是少有的,也許只有從二十世紀上半葉興盛過而失傳已久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中才能看到。這讓我心里對灰暗的文學以及同樣灰暗的現(xiàn)實又燃起了一點希望的火光。
反動勢力的灰色的烏云浮游在祖國上空,希望的星辰忽明忽暗,憂郁和苦悶壓著青年一代的心,黑暗勢力的血腥的手迅速地編織了奴役的網(wǎng),似乎要將無產(chǎn)階級牢牢摁在地上,永世不得翻身。好在小說的結尾,田青青、梁天出現(xiàn)了,他們代表了一股新的力量,代表了黑夜中的那束星光和原野上的火把,盡管還很微弱,但終會迎來星火燎原的那一刻。
夜正長,路也正長。但走在時代前列的人,應該不具風雪嚴寒,以他們勇敢正直的力量高擎火炬,為無產(chǎn)階級照亮前驅(qū)的道路,為一盤散沙的勞動人民吶喊發(fā)聲,如同一個世紀前高爾基、魯迅和左聯(lián)五烈士那樣。《黑與白》發(fā)出的正是這樣的聲音,雖然孤單,卻足以讓困境中的人們心里為之振奮。
無產(chǎn)階級文學被終止和遺忘太久了,但革命不死,百年輪回,在驚人重復的歷史中,它必將迎來復活與新生,再次擔負起喚醒和鼓舞無產(chǎn)階級尋求自身解放的歷史使命。
《黑與白》的出世,并非要和那些取寵于廟堂、喧囂于市場,搔首弄姿、妖艷華麗的資產(chǎn)階級文學爭一日之長,而是有別一種意義和使命。正如魯迅說:“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前驅(qū)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的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
因為,它開辟了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相關文章
- 黑與白都是理想主義的養(yǎng)料
- 對腐敗階級的討伐——“栗紅的獨白”讀后感
- 《黑與白》改變的希望是青年,青年的力量是行動——讀《黑與白》有感
- 它沒有對人類和階級的苦難背過臉去—— 讀《黑與白》
- 黑白分明的歷史證言
- 郭松民:一部形象的當代思想史——在《黑與白》分享會上的發(fā)言
- 《黑與白》:以文學的方式重塑歷史
- 灄水農(nóng)夫|初心追尋和“人民之子”的回歸之路——從《人境》到《黑與白》
- 劉繼明|《黑與白》之后,我再寫一個字的小說都是多余的——答《火星》編輯部
- 楊柳青:劉繼明是文壇的刀郎,《黑與白》是小說版的《羅剎海史》
- 三人談|為人民賦形,為時代作證——《黑與白》的主題分析
- 三人談|為人民賦形,為時代作證——《黑與白》的主題分析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