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人以“過去照搬蘇聯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給毛澤東時代蓋棺定論,“照搬蘇聯模式”后來便被各路精英時常祭出來否定毛澤東時代。
事實真的如此嗎?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作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這是毛澤東時代指導我國經濟建設和政治文化建設的一份重要的綱領性文件。
1956年初,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社會主義建設,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已有3年多的實踐經驗。對于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鑒,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毛主席的《論十大關系》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
毛主席親自審定的《論十大關系》全文公開刊印于毛主席逝世后的1976年12月26日,后來又收錄到1977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和90年代出版的《毛澤東文集》第七卷。《論十大關系》全文約一萬兩千字,其中竟有18處(以下用序號數字+#標注)提到了蘇聯。我們就從毛主席的《論十大關系》文本出發,看看毛澤東時代是怎么“照搬蘇聯”的?
(注:以下紅色字體為《論十大關系》原文,灰色字體為筆者的讀后感,本文前年曾發于別的公眾號,現將修訂版發于此)
1#: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
讀后感: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到社會主義新中國,怎么搞社會主義,對于中國共產黨人是全新的挑戰;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新中國成立時已經有了32年的發展歷史,蘇聯經驗對我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列寧在領導十月革命的過程中開辟出了經濟不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光輝道路,解決了前進道路上一系列迫切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就是著名的“列寧五條”:
第一,不要放過奪取政權的有利條件,無產階級應該奪取政權,不要等待到資本主義使千百萬小個體生產者居民破產的時候;
第二,剝奪工業中的生產資料,并把它們轉歸全民所有;
第三,至于中小個體生產者,那就要逐漸地把他們聯合到生產合作社中,即聯合到大規模的農業企業、集體農莊中;
第四,以一切方法發展工業,為集體農莊建立大規模生產的現代技術基礎,并且不要剝奪集體農莊,相反地,要加緊供給它們頭等拖拉機和其他機器;
第五,為了城市和鄉村、工業和農業的經濟結合,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商品生產(通過買賣的交換)這個為農民唯一可以接受的與城市進行經濟聯系的形式,并且要以全力展開蘇維埃貿易,即國營貿易和合作社—集體農莊貿易,把所有一切資本家從商品流通中排擠出去。
“列寧五條”提出了不發達國家搞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些正確的經驗要不要學習?當然要積極學習!不學習蘇聯搞社會主義,難道還要去學習美國搞資本主義?
毛主席后來在《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一書中說到,列寧提出的五條我們都做了,并且還有所發展。
況且,學習并不等于照搬!
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開篇就提出“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可見,毛主席的《論十大關系》正是在尊重蘇聯搞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著重總結蘇聯的“缺點和錯誤”,避免走彎路。
2#3#:在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上,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于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于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我們一直抓了農業,發展了農業,相當地保證了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糧食和原料。我們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較豐富,物價和貨幣是穩定的。
讀后感: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主席根據前人經驗,總結出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是系統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光輝思想,我們單純提毛澤東時代水利建設、種子改良,都不足以概括毛澤東時代的農業發展戰略。從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間,在人口翻一番的背景下,靠著占世界7%的耕地面積,我們的人均糧食產量從208公斤增長到340公斤。
80年代,中蘇關系改善,蘇聯訪華團來中國必不可少的做法就是大量購買中國的輕工產品,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的輕工業布局,可能在幾年間提供豐富的輕工業產品嗎?廣交會從1958年開始召開,大量的輕工業產品出口到全世界,到毛澤東時代結束為新中國提供了400噸的黃金儲備。
這些事實有力地證明了毛澤東時代避免了蘇聯“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彎路。
4#:國防不可不有。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國防力量。經過抗美援朝和幾年的整訓,我們的軍隊加強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紅軍要更張些,裝備也有所改進。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我們不曉得造飛機,造汽車,現在開始能造了。
讀后感:毛澤東時代結束以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可是毛澤東時代我們同時面對兩大帝國主義的威脅和扼殺,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強大的國防建設,怎么可能為毛澤東時代以及后毛澤東時代提供和平建設的空間?
二戰之前,蘇聯的國防建設并未做好充足的準備,以致于讓德國法西斯長驅直入,初期吃了大虧;戰爭爆發以后,蘇聯將九成的工業產能投入到軍工領域,才迅速扭轉了頹勢。毛澤東時代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正是從蘇聯身上汲取到了反面教訓。
5#:國家和工廠、合作社的關系,工廠、合作社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這兩種關系都要處理好。為此,就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鑒于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今后務必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讀后感:蘇聯的官僚體制下,普通工農階層過的比較苦,這話不用多舉例子,右翼精英也是這么認為的,可是據此攻擊毛澤東時代就是罔顧事實了。
關于集體與個人的兼顧、公私兼顧,我們應當注意,直到文革時期,農民仍有保留有自留地,城市有許多集貿市場,以此彌補計劃經濟的不足,改善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毛澤東時代面對帝國主義的威脅,要迅速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實行“高積累”的發展模式,但并不意味毛澤東時代不重視群眾生活的改善,恰恰相反,毛澤東時代花了很大的氣力改善人民群眾的住房、教育、醫療需求。
住房:在城市地區,1949年-1979年30年間,全民所有制職工從800萬增長到7693萬,增長了近10倍。新建職工住宅面積以萬平方米計:1950年為251,1979年為6256,是1949 年的25倍,即使國民經濟最困難的1960年,新建職工住宅面積也達2978,可以說,前三十年房子蓋得并不少。在農村地區,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都是生產隊幫助農民翻建住房。
醫療:毛澤東時代在帝國主義長期封鎖經濟、國家建設百廢待興的條件下,堅決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全國衛生重點放到農村;干部、職工實行公費醫療;工廠職工家屬“半公費醫療”;農村人民公社有衛生院,大隊有衛生室;全國“赤腳醫生”和衛生員500萬。當時中國用不到世界上1%的醫療資源解決了近四分之一人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推崇為世界的典范。
教育:新中國的文盲率高達八成以上,到80年代初文盲率已經降低到三成,文革時期的中小學數量甚至是高于其后的40年,更重要的是毛澤東時代的中小學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都是免費提供給人民群眾的。
這樣的結果,自然落腳到人民的幸福、健康、長壽。1949年,中國人均壽命僅僅35歲(世界平均47歲);到1978年,中國人均壽命提高到68歲(世界平均60歲)。
6#7#8#: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你要母雞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我們對農民的政策不是蘇聯的那種政策,而是兼顧國家和農民的利益。我們的農業稅歷來比較輕。工農業品的交換,我們是采取縮小剪刀差,等價交換或者近乎等價交換的政策。我們統購農產品是按照正常的價格,農民并不吃虧,而且收購的價格還逐步有所增長。我們在向農民供應工業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銷、穩定物價或適當降價的政策,在向缺糧區農民供應糧食方面,一般略有補貼。但是就是這樣,如果粗心大意,也還是會犯這種或那種錯誤。鑒于蘇聯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嚴重錯誤,我們必須更多地注意處理好國家同農民的關系。
讀后感:蘇俄和新中國剛剛建立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兩個國家都是農業國,新中國的工業基礎比蘇聯更薄弱,接近于空白。按照列寧五條的原則,迅速發展工業,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才能鞏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抵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威脅,初期“以工養農”幾乎成了必要的選擇。
與蘇聯長期維持工農業剪刀差截然不同的是,毛澤東時代在工業化過程中,一直在致力于縮小這個剪刀差,在工業基礎建立起來之后,又通過工業反哺農業。毛主席提倡要組織農民“發展農業和副業相結合的互助”,要幫助農民成立“各種副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合作社”,大辦“社隊企業”——這成為80年代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基礎。關于這段歷史,筆者在《消逝在歷史記憶中的毛澤東偉大構想》一文中有詳細論述,感興趣的網友可以百度這個標題閱讀。
毛主席講“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毛主席一直極力在中國避免這樣的狀況。梁漱溟在新中國成立初抨擊說工人在九天之上,農民在九地之下,事實情況并非如此,筆者在《被誤解的毛主席,被誤讀梁漱溟的晚年談話》進行了辨析,限于篇幅,這里不詳細展開了,感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網絡搜索閱讀。
9#: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也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復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
10#: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在蘇聯,俄羅斯民族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很不正常,我們應當接受這個教訓。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質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于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讀后感:蘇聯解體后來出現那種分崩離析的局面,解體之后的各國矛盾不斷加劇,跟蘇聯的民族政策是有很大關系的。普京曾經因此將蘇聯解體的責任歸咎于列寧的民族政策,認為列寧對少數民族太放任了,可真實的歷史恰恰相反,“大俄羅斯族主義”才是埋下民族矛盾的禍根。反觀新中國的毛澤東時代,少數民族的農奴翻身得解放,我們爭取到了少數民族占數量絕對多數的底層群眾的支持,各民族之間一直處在相互融合的過程。
今天,西藏、新疆局勢雖然有變,但大多數普通藏族群眾和維族群眾家里還掛著毛主席像。至于后來民族矛盾的變化恰恰是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這個鍋不應該毛澤東時代來背。
11#:在我們國內,在抗日反蔣斗爭中形成的以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為主的許多民主黨派,現在還繼續存在。在這一點上,我們和蘇聯不同。我們有意識地留下民主黨派,讓他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對他們采取又團結又斗爭的方針。一切善意地向我們提意見的民主人士,我們都要團結。
讀后感:盡管有后來的反右斗爭,但民主黨派即使文革時期仍然在參政;民主人士中的很多人在文革受到了沖擊,但他們的基本待遇都一直在保留,上面提到了梁漱溟就是例證之一。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民主黨派的很多人士到今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對立面的。
12#13#14#:對于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也應當采取這樣的態度。過去我們一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處也去學,當著學到以為了不起的時候,人家那里已經不要了,結果栽了個斤斗,像孫悟空一樣,翻過來了。比如,過去有人因為蘇聯是設電影部、文化局,我們是設文化部、電影局,就說我們犯了原則錯誤。他們沒有料到,蘇聯不久也改設文化部,和我們一樣。有些人對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風”為準。今天刮北風,他是北風派,明天刮西風,他是西風派,后來又刮北風,他又是北風派。自己毫無主見,往往由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讀后感:毛主席舉到的這個例子恰恰生動地說明,毛澤東時代并不是“照搬蘇聯”,蘇聯反過來還要學我們啊。
15#:蘇聯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我們國內也有人跟著轉。中央認為斯大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總起來還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按照這個分寸,寫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三七開的評價比較合適。斯大林對中國作了一些錯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抗日戰爭初期的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都是從斯大林那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準革命,說是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仗打起來,對我們半信半疑。仗打勝了,又懷疑我們是鐵托式的勝利,一九四九、一九五O兩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可是,我們還認為他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這是公正的。
讀后感:毛主席在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臺以后,堅決肯定斯大林的成績和歷史地位,這是對斯大林符合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主要方面的肯定,更是對真理的堅持;但毛主席在公開場合也并不諱言斯大林的錯誤,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從這個角度來講,毛澤東時代并沒有神話斯大林、神話蘇聯模式。某些人雖然也對毛主席三七開,但事實上卻走了赫魯曉夫的路,對毛主席正確的核心思想也基本上全盤否定了。
16#17#18#:第一,我國過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國主義,歷來受人欺負……第二,我們的革命是后進的。雖然辛亥革命打倒皇帝比俄國早,但是那時沒有共產黨,那次革命也失敗了。人民革命的勝利是在一九四九年,比蘇聯的十月革命晚了三十幾年。在這點上,也輪不到我們來驕傲。蘇聯和我們不同,一、沙皇俄國是帝國主義,二、后來又有了一個十月革命。所以許多蘇聯人很驕傲,尾巴翹得很高。我們這兩條缺點,也是優點。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從發展的觀點看,這并不壞。窮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難。科學技術水平高的國家,就驕傲得很。我們是一張白紙,正好寫字。
讀后感:這一段是對中蘇兩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先天條件極富辯證法的分析,并未因為中國的落后而妄自菲薄。“一張白紙好畫最美的畫”,充分體現了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政治自信。
說“毛澤東時代照搬蘇聯模式”的那些人,其實是自己不懂辯證法,沒有毛主席的眼界和視野,罔顧人家發展兩百年我們才發展了三十年的事實,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現,而污蔑毛澤東時代“照搬蘇聯”其實是為“跟著美國”造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