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超限戰》:你所不知道的可能性
劉仰
·
2010-12-12
·
來源:烏有之鄉
《生化超限戰》:你所不知道的可能性
柴衛東先生所著《生化超限戰》一書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經上市。這是一本從轉基因和疫苗等現象入手講述生物技術潛在威脅的書。出版社將這本書取名為《生化超限戰》,容易同多年前喬良、王湘穗先生所著的《超限戰》一書搞混,因此,我有必要解釋幾句。喬良、王湘穗先生當年所著《超限戰》一書,引起美國的高度重視,因為,這本書似乎給弱勢國家提供了一種可能:當弱勢國家不得不面對美國強權的無理挑釁時,按照美國認可的軍事規則,幾乎不可能與美國對抗。但是,弱勢國家可以“超出美國的限制”,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優勢、劣勢的另一種平衡。美國當年對這本書極為重視,但是,美國軍方懂中文的人不多,美國需要把它翻譯成英文,又不想給作者付版稅,便采取了盜版的辦法。柴衛東先生所著的《生化超限戰》所表達的含義其實正好與《超限戰》相反——它不是弱勢國家對付美國的手段,而是美國對付全世界的可能手段。美國很可能利用正在完善的生物技術實現其超常規地控制世界的目標。當這種可能性不能被完全排除的時候,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不得不防。
承蒙柴衛東先生厚愛,這本書的序言是本人寫的。序言如下:
序
柴衛東先生和我一樣,都不是專門研究轉基因問題和疫苗問題的專家。我們的知識積累也不曾以生物知識為主要方向。但是,在中國的水稻開始轉基因的當口,我們不約而同地都開始關心轉基因問題,以及建立在基因研究基礎之上的現代生物技術問題。我確實很難說這種“外行”的身份對于理解和闡述基因等生物技術話題,究竟是有利還是不利。因此,當柴衛東先生把他最初的打印稿給我看的時候,我大致只能從圖書的規范上提一點要求。將近一年時間,柴先生數易其稿,他的精神令我敬佩。
轉基因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一部分。繼IT技術之后,生物技術被譽為下一個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而轉基因技術是其中重要一環,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很多經費投入到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重要原因。因此,我特別想借這個機會表明一點:反對濫用轉基因技術并不意味著反對此項研究。尤其當我們把轉基因技術當成生物技術的一部分時,我們應該更加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于轉基因技術、生物技術的批評主要基于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轉基因技術、生物技術到目前為止,在安全性上并不令人放心,因此,有必要謹慎從事,而不應該對其安全性輕易地做出承諾。西方近代科學史中已經多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一項技術發明最初被譽為偉大的發明,甚至被授予很高的獎項。但多年之后,人們會發現這項技術的濫用帶來很多危害。以至于獲得過世界最高獎項的技術最終也被禁用,或者被嚴格限制使用。對于轉基因等生物技術來說,不管現在的人們如何將其稱為“偉大”,我們依然要極為認真地觀察它可能造成的各種潛在危害。任何事物都不應該只是因為戴上了“科學”的帽子,就讓我們徹底放心。
第二,現代社會以經濟為主,新技術常常成為商業競爭、商業壟斷的手段。這在IT領域已經有明顯的先例。因此,轉基因等生物技術被用于商業競爭、實現商業壟斷,事實上在中國也已經初現端倪。反對IT領域商業壟斷的聲音和行動在世界各國都有出現,但反壟斷的效果有限。對于普通人來說,即便IT領域的壟斷難以消除,但是,遠離信息技術,人們依然能夠放心地生活。而轉基因等生物技術關系到每一個人日常每一天的食物,因此,這一領域基于新技術、新發明專利而實現的商業壟斷,將嚴重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安全,乃至于影響整個社會的政治安全。我們不得不對此抱有必要的警惕。
第三,轉基因等生物技術完全可能被用來作為特殊的戰爭手段。在人類歷史上,生物技術被用于戰爭的案例很早就出現了。到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物技術在戰爭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以日本為典型。日本的生物技術部隊,不光研制了殺人的生物武器,還研制了消滅莊稼、牲畜,破壞飲水的生化武器,以作為消滅對方實力的戰爭輔助手段。隨著生物技術研究的深入發展,人們對生物技術此類用途的擔心是完全有必要的:生物技術有沒有可能繼核技術之后,成為下一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某些特殊的生物技術是否應該像核技術一樣,被列為嚴格監管的對象?
我認為,柴衛東先生對于轉基因等生物技術投入高度的關注,大致也是基于上述幾個理由。這是一種自覺的責任感。這本書所提到的涉及方方面面,雖說切入點是關于轉基因等生物技術的內容,但是,由于有眾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其中,因此,閱讀起來并不枯燥。相反,讓人有大開眼界的感覺。書中所提到的都是世界各地真實發生的事情。它們究竟是零散的、毫無關系地單獨發生的?還是由一個看不見的手在操縱的?讀者可以自我判斷。對于所謂“陰謀論”,人們可以不信。但是,不信不等于陰謀不存在。讀者可以把這本書當成茶余飯后的消遣,也可以把它當成是嚴肅思考的起點。這本書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關于世界某個領域的窗口。透過窗戶看到的一切,每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劉仰
2010-11-18于北京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長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