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核污水排海,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核污水排海,對日本而言,無非是節約一點處理成本,經濟上得了一點好處(其實也未必),但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首先,日本的漁業、水產品出口業會受到致命打擊,這一點一望而知,毋庸贅述;
其次,日本的旅游業、餐飲業也都會受到重大影響。
比如日式壽司店,在一般小資心目中,通常有干凈、極美等印象,日本把核污水往大海里這么一排,日本壽司、魚片就總是同核污染聯系在一起了,消費者心理上厭惡感、畏懼感,是很難被輕易抹去的;
第三,最重要的問題還在于,從政治上看,戰后七十多年,日本重塑自己國際形象,洗清戰爭原罪的努力被基本歸零了。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二戰結束后,日本年年在廣島舉辦“原爆”紀念活動,刻意把自己打扮成核武器受害者的形象。經過多年契而不舍的努力,日本差不多快要達到目的了,但這次日本執意要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卻成功地把自己從“核受害國”變成了“核加害國”,并且,人們也有理由相信,這是日本在隱忍多年之后,向人類進行的一次核報復。
愿意思考的人,還會追問一句:日本既然敢向海洋排放核污水,還有什么別的傷天害理的事情不敢做嗎?
令人驚訝的是,日本排放核污水,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持續三十年之久,這簡直是生怕別人忘了自己是個禍害,要不斷提醒,也是恨自己不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態度。美國站在日本背后,含笑不語,對日本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鼓勵縱容,實在大有深意。
什么意思呢?
美國要重組自己的陣營,圍堵中國,需要日本做馬前卒,而對日本來說,最符合自身戰略利益的做法,莫過于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這一次,日本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堅持排放核污水,使中日關系雪上加霜,等于自斷后路,失去了與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格。
美國顧而樂之,是因為看到日本已經進了圈套。美國的支持從來不是免費的,日本很快就會收到美國寄來的賬單,數額之大將令日本心痛到流血。
一個規律性的現象是,近代以來,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進入國際社會視野之后,其重大戰略決策,往往帶有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特征,包括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偷襲珍珠港等都是如此,前者使日本深陷泥潭,注定了必敗命運,后者招致美國參戰,加速了日本的敗亡。
即便看上去占了大便宜的甲午戰爭,日本也沒有逃脫這一規律。
要知道,甲午戰爭爆發時,已經是19世紀末,日本羨慕歐洲老牌殖民帝國靠掠奪發財,卻沒有意識到殖民時代已經進入尾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正在興起,日本強行“脫亞入歐”,既得罪了老牌殖民帝國,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敵人,日本絕無可能同如此強大的力量相抗衡,所以甲午戰后不到50年,日本就被打回原形,至今仍然不是正常國家。
日本無法走出這樣的怪圈,從文化性格方面找原因,和日本文化的這樣一個重大缺陷有關——沒有是非正義感,隨便找一個理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犯下十惡不赦的罪行。
比如明治維新后,“因為發展工業缺乏資金”,就鼓勵本國少女出國賣淫;“因為國土狹隘資源匱乏”,就侵略擴張;“因為士兵性苦悶”,就在占領區強征慰安婦……
今天也是這樣,因為“處理核污水成本太高”,于是就以鄰為壑,直接排到大海。
日本人似乎不能理解,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沒有任何理由。
在中國頗有觀眾緣的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中,石神為了幫助靖子脫罪,就毫不猶豫地謀殺了一名流浪漢,并殘忍地將他毀容。
石神最后為靖子不肯接受他的好意而痛哭失聲,但對死于非命的流浪漢,則從來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內疚。
今天,日本政府處理核污水問題手法,不是和石神極其相似嗎?殘忍、精密,犯下彌天大罪,卻還是一臉無辜的表情——可怕的是,他不是假裝無辜,而是真覺得無辜。
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以及麥克阿瑟主導的政治改造,但沒有經歷過文化革命,其文化中保留了許多前現代的、愚昧的、幼稚的東西,這使得日本的行為方式常常讓人覺得怪誕、不可理喻、既蠢又壞。
對中國來說,攤上這樣一個沒有底線、動輒尋短見、且有暴力傾向的鄰居,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好在中國的國運正處于上升階段,我們要聯合社區的其他居民對日本的變態行為進行管控,以后如果出現了適宜的歷史契機,還要對日本進行文化上的改造,以徹底解決近代以來一直困擾我們的“日本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