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毛主席教導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那個時候,主席一句頂一萬句。
不過,改革開放后,“以階級斗爭為綱”就被清算了,黨和國家轉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于是,中國“崛起”,在經濟總量上當了世界老二,真正“超英趕美”,人民被問“你幸福嗎?”。
現在還有“階級斗爭”嗎?年輕人估計對此一臉迷惑。但有人說,有!—
“今天,我們……這個時代仍貫穿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階級斗爭的主線索,這就決定了國際領域內的階級斗爭是不可能熄滅的,國內的階級斗爭也是不可能熄滅的。”
刊登在官方媒體的這個說法一在公共領域傳播,馬上讓很多人深感不安:是不是又要搞“階級斗爭”,或者以“階級斗爭”的名義搞權力斗爭啊?
我想說,沒那么夸張,一家之言啦。而在今天,聽到“階級斗爭”的說法,不是時空倒錯,而是“必然”。
我們來看一下:無論當初的“以階級斗爭為綱”是怎么回事,其負面效應是深遠的,至少,它會被庸俗化操作成權力斗爭和整人。一個國家這樣怎么行?這導致了它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
但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局勢的變化中,在許多地方被庸俗化操作成“GDP”之類的東西,也引發深層次的社會不公和權力紊亂,而且,階層和財富的洗牌已經基本定型。這導致近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好像也讓人有點陌生了。黨和國家正面臨新的挑戰。在這個時候,哪些方面需要有新的變化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
正是這種“轉型”的氛圍,在一些人中引發了迷惑或認識的混亂。“階級斗爭”的說法出爐,我們或許不應該感到奇怪。
就理論的話語形式而言,說“階級斗爭”似無不妥,馬克思主義是不會過時的,問題是,如果與現實對應,“階級斗爭”的說法馬上就碰到了困難。
現在已經極少說“階級”,而說“階層”了—革命黨和執政黨還是有區別的。在過去,誰是資產階級,誰是無產階級,還是比較清楚的。但是,說現在還存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則讓人有點疑惑了。
執政、治理是客觀正視不同階層的存在甚至沖突,但如果一味強調“階級斗爭”,可能就返回“革命黨”的思路了。如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刊文回應稱,改革之初,“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
當然,這不妨礙我們應用經典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來理解當下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看看誰是 “無產者”,誰是“資產者”。
“無產者”是哪些群體比較清楚。他們是國有企業工人、私營企業工人、失地農民,等等,特征是:在社會分層中,處于社會下層,處境艱難。換句話說,今天的“無產者”,是一群沒有權力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的人。掌握了這些資本的人是不可能“下墜”成“無產者”的。
那么,誰又是“資產者”呢?煤老板?房地產商?買辦集團?那些動輒貪污受賄上億的官員是不是?官商是不是?至少,按照經典馬克思主義,我們不能說握有權力或受到權力庇護的“既得利益集團”是“無產者”吧?
看來,我們得相信:有迷惑,有認知混亂,有不同聲音,都是正常的。但是,中國會在對問題的回應中繼續進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