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970年已是第二大經濟體、匯率失真讓中國人“被貧窮”
按購買力平價算,1970年中國早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
為什么前三十年中國沒有多少人來美國留學?嘉賓們談到了中美關系,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可忽略的另一個因素,是匯率。是嚴重畸變的匯率,讓中國學生卑躬屈膝地“洋插隊”了三十年,也讓中國人被“貧窮”了四、五十年。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但這么多年來,實質是社會主義“被貧窮”,既有來自西方的妖魔化,也有來自我們自己的不合理匯率制度。
實際上,三、四十來前全世界普遍都“窮”,這個問題反復論說過了。就說1980年,中國政府將美元匯率設定在1.498,然而實際上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消費物價估算,1980年的1美元在美國國內的購買力,只能合到0.15元人民幣在中國國內的購買力,就是說,真實匯率是1美元兌0.15元人民幣。
中國1980年設定這個嚴重失真的匯率(1.498),固然有招商引資和多創外匯的動機,但把人民幣自行貶值達到9倍之巨,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后果,其中最嚴重的后果莫過于讓中國人“被貧窮”,讓中國人走到哪里都很沒面子、嚴重的喪失自信心。
真窮嗎?就說念大學。1980年代留學美國,一年的各種支出加起來至少需要1萬刀,而在國內300塊錢就足夠足夠滋潤!如此一來,1美元實際只值人民幣3分錢!當時,為了一張來美的機票需要在國內攢上半年工鈿;到了美國,吃碗面條足夠在國內吃上50碗!…… 不就念一年大學嗎,不就一張機票嗎,不就是吃碗面條嗎?……
凡此種種,都因匯率的嚴重失真而起,限制了中國人在當時不可能大規模地去海外留學。
有人說,美國人有汽車有電話有……,其實,這只是不同的工業發展階段帶來的問題,工業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主要是是歷史造成的。消費解構完全不同,嚴格來說GDP是不可比的,硬要比,也得按真實的匯率來進行。
下面是根據IMF數據編制的1970年和1980年、按美元時價計價的中國GDP和真實GDP。
―――――――――――――――――――――――――――――――――――――――――――
匯率 真實匯率 失真倍數 GDP(億美元) 真實GDP(億美元)
美國 日本 中國 中國
1970年 1: 2.46 1:0.35 6倍 11040 2069 554.3 3990
1980年 1:1.498 1:0.15 9倍 27881 1087 2025 20223
2013年 1:6.211 1:6.211(?) -- 162214 60608 87770 87770(?)
―――――――――――――――――――――――――――――――――――――――――――
(?) 關于改革開放33年(1980-2013年)來中國的物價到底上漲了多少倍,筆者做過測算,方法是按1980年至2013年中國的廣義貨幣發行規模的增長倍數,依據貨幣流通方程進行推算,得出中國的通脹倍數是70倍。
其次,美國這33年來的國內通脹是3倍,那么依據購買力匯率方程,若假定1:1.498為真實的匯率并設為基準匯率點,則2013年的美元人民幣真實匯率就必須是1:35,即1美元兌換35元人民幣!這無疑是荒唐的,這反證出了當年設定“1:1.498”有多么荒唐。
另一法,是假定現匯率6.211是真實的,并設為基準匯率點,據此反推出1980年的美元人民幣真實匯率,是1:0.2662,即1美元兌換2角7分人民幣,這個數值與我們在上表中給出的1970年和1980年<真實匯率>的平均值相當吻合,反映了70-80年代初期美元兌人民幣的真實的匯率水準。
―――――――――――――――――――――――――――――――――――――――――――
由上表,1970年,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GDP分別是11040和2069億美元,而中國只有554.3億美元,右派借這個低數字來攻擊毛澤東時代,甚至造謠什么“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遠”。這么低是怎么造成的?就是高達6倍的匯率失真造成的,導致了中國的GDP數字被縮水6倍,亦即,中國1970年的真實GDP(購買力平價GDP)實際為3900億美元,超過了日本的2069億美元。換句話說,1970年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是日本,而是中國。
1980年匯率更是失真達到了9倍之巨!經矯正后,得知該年的真實GDP是2.02萬億美元,達到了日本的近2倍,自然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80年中國十億人口,平均下來2千美元強,這已然是2005年的水準了,而2005年中國的留美學生總數,占到了美國的國際生人數的近20%。可見,過去中國學生不能大舉留學海外,很大程度是由于嚴重畸變的匯率所造成的。
鈴蘭臺
2014-09-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