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發了一個《地震發生時教師保護學生“兩個視頻”的比較》的帖,其中,《名山中學監控實錄地震》記錄了英語教師高玉華鎮定自若,召呼全班學生趕緊撤離,而她卻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實況。大于認為,名山一中高玉華老師在地震災難來臨時鎮定自若最后離開教室的表現是值得贊揚的。雖然比較起來,大于認為唐山視頻中的應急方式更為科學合理,但那已經不是老師的問題。
有的媒體把高老師稱為雅安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師”,大于認為這個“最”字可以去掉。因為就在“名山一中貼吧”的跟帖中都可以看到,這個學校的大部分老師在地震發生時都是最后走的,所以這個“最”字用得并不恰當。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這些教師的群體表現,說明臭名昭著大難臨頭各顧各的“范跑跑理論”已經沒有了市場,這個進步,可以說既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來之不易的。
這個視頻是一份很珍貴的記錄,為了以后做得更好,通過這個實錄,我們既要看到進步,也要發現問題。下面說說大于從視頻中感到的幾點美中不足——
(1)教室后門問題。相關報道說這個班級有56個學生,視頻中看到所有學生都是從前門跑出去的,說明平時后門可能是封閉的。如果是這樣,在地震多發地區這種做法是很不妥當的。在地震來臨時,逃生的時間最為重要,多開一個門,學生就能多一份生機。
(2)座位排列問題。視頻中看到這個教室的座位排列情況是左三人,中五人,右二人一排。這種座位排列方式,不要說地震發生時學生疏散起來會耽誤時間,就是平時教師輔導,學生上下課進出也不方便。在地震多發地區,平時就應該注意這樣的問題。
(3)比較“兩個視頻”,在樓房開始晃動時,大于認為唐山視頻中教師的處置比較得當,師生表現得訓練有素。顯然,萬一樓房倒塌,這種應急措施學生生存的機會相對要大一些。
還有幾個看法有關教育和教學,無關地震,在這里就不說了。另附一份“地震應急措施”供參考,這些常識應該經常的廣泛的宣傳。
附:地震應急措施
為確保廣大同學能在發生地震時臨危不亂,冷靜應對,將損失降到最低,特此地震應急措施常識。
一、震時應急
1、樓房內地震應急: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冷靜判別震動狀況。然后,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墻角,及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暫避一時。要注意避開門窗等墻體薄弱部位。過主震后,迅速撤到房外。撤離時注意用枕頭等柔軟物體護住頭部。千萬不要跳樓,也不能使用電梯。
2、學校地震應急:教室里正上課的學生,要在教師的指揮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在操場或室外,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教學樓及附近高大建筑物;切忌不要馬上回到教室去。
3、外出公共場所地震應急:在商場遇到地震,保持鎮靜。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 (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但樓梯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在街上行走發生地震,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混凝土碎塊等,可能掉下傷人,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在火車上地震發生時,應立即采取防御行動。時速不快的話,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落下來。
二、震后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不要驚慌,要樹立生存的信心,首先保證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有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以防余震發生后,環境進一步惡化。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如果被埋時間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