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交通等原因,雅安地震發生后,外界的救援尤其是物資無法全面抵達一些鄉村。靈關鎮上壩村便是其中之一,昨日上午,當揚子晚報特派記者隨武警8740醫療小分隊抵達該村時,該村村民圍住揚子晚報記者,感激不盡:“你們是第一批前來關心我們村的人。”
一個“被忽視”村莊的應對
組建“摩托車機動隊”自救
上壩村人口大約1400多人,地震中該村損失嚴重,幾乎所有房屋被毀,數十人受傷,至少一名村民在地震中死亡。記者在村中看見,雖然不少房子從外表來看似乎損毀不重,但只要進到里面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墻壁開裂嚴重,不少倒塌,已經不能住人。
村民大多集中在村中一家工廠的廣場上,大家在這片空地上搭起了各式的棚子。這些樸實的村民重又過上“集體生活”,集體搜救、吃大鍋飯,依靠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共度艱難。
在上壩村一組,揚子晚報記者看見,村民在路邊支起了四座土灶,吃起了多年未見的“大鍋飯”。糧食是每家每戶從自家廢墟里搶出來的。這幾日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一飯一菜一湯,飯是稀飯,菜是包菜,湯是包菜湯。而且吃飯多有秩序,先是老人、小孩,青壯年排在最后。
沒人吩咐,婦女們主動承擔起做飯的任務。39歲的陳躍霞開始擔心次日大家的口糧,大家湊起來的糧食和菜,當天都已經不太夠。陳介紹,上壩村的田地幾年前就被征收用作開廠,每家每戶吃的糧食都是買的,但此前村民每次都是一二十斤左右的買,因此即使大伙兒將家中所有糧食湊在一起,也不能維持幾天。
喝水則是村民從附近山溝里取來的水——這是他們的不得已之選。瓶裝水已經買不到,自來水地震當天就已經停掉了。此前,村民都是喝山泉水,但地震后,山溝的水較為渾濁,這讓大家有些擔心,村民希望能有專家幫忙監測,看水質究竟是否合格。
地震后,村中的青壯年則承擔了更多的任務,在完成自己村受困群眾的搜救后。這些人組建了一支63輛摩托車的“機動部隊”,主要負責送救援部隊和有需要的外地鄉親——因為不斷的滑坡和塌方,當地交通極為脆弱,摩托車是機動行軍的首選。
王強騎著摩托車昨日往返紫云村6趟,紫云村極為偏僻,汽車到不了,救援部隊不少只能徒步進入,王強不斷來回跑,就是為了他心中“最佩服的人”少走一點。紫云村距離上壩村有將近一小時車程,路險難走,王強和他同村的老鄉義務加入,希望自己也能為救災“盡點力”。看見有救援力量進村,幾個村民拿出僅剩的一點面粉開始做饅頭——即使在地震之后,這些樸實的農家仍然要盡待客之道。災難面前,此地鄉親表現出的自覺和力量,超乎常人所想。
揚子晚報特派記者 谷岳飛
發自寶興縣靈關鎮上壩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