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部下屬機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網站近來“闖了禍”。該網站3月22日在“每日語錄”一欄中引用毛澤東“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而不倦’”的名言,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因此遭到猛烈抨擊。有美國參議員出面表示,教育部必須解釋為何引用“共產主義者”的話。該中心網站被迫刪除毛澤東的這句話,換成了林肯的一個警句。美教育部代理新聞秘書還專門公開表示這次引用“很糟糕”,像是在道歉。《環球時報》就此發布社評說,美國如此“言論自由”的國家,容不下毛澤東的一句語錄,顯示了美國政治制度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的小氣。看來不斷有人揭露美國的“言論自由”是冒牌貨,有他們的道理。中國作為快速復興的世界超大文明實體,不應像小國那樣拜倒在美國腳下,我們需要敢于并有能力平視美國。
在大道國學者夏商先生看來,《環球時報》這篇遲到的評論,好賴也算表現出了幾分“平視美國”的文化自信。特別是,中國的主流媒體終于敢于大聲教訓美國:“毛澤東是一位世界性新地緣政治的開創者,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性啟動者。美國人終將跳出他們目前的狹隘視角,重識這位東方政治巨人。不過這種認識大概要屬于下一代從世界變遷中有所反思、也因此視野更寬的美國人了。”這種寄望于美國人民和美國“下一代”的未來意識,更體現出了難得的政治遠見。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眼前的現實,從精神上已經“拜倒在美國腳下”的中國人,還依然是大有人在。而且,幾乎已經養成了市場經濟國際慣例的思維慣性。這樣的思維慣性,差不多已經普遍存在于無意識的不知不覺間。這種“美元霸權”下的市場經濟國際慣例體系,早就形成了一整套“普世價值”的語言范式,并憑借其“國際社會”的媒體主流話語權日復一日地向全球傳播。在這樣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灌輸洗腦下,處于全球網絡互聯信息場里的中國人,又怎能不被“思維慣性化”呢?
就拿“言論自由”和“世界多元文化”來講,應該說這些現代語言概念本身就是西方發明的舶來品。包括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等這些“普世價值”詞匯一樣,我們當然并不拒絕接受這些褒義詞的原意。甚至,我們也能夠從中國文化里找到同樣的詞義表達。但當我們在說話時,首先不是考慮中國同胞的文化習慣,而是首先考慮說給“國際社會”聽時,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接軌上“國際慣例”的語言范式了。可在我們使用這些發明權屬于西方的“國際語言”時,往往就很難理會其“言外之意”。于是,一旦到了雙方因“文化差異”而發生爭論時,“國際語言”的發明者自然處于握有仲裁解釋權的上風地位,而中國人往往陷于不得不仰視著爭辯的被動境地。
語言表達范式上的“西學東漸”和“拿來主義”,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思維慣性,是精神上的繳械臣服,也是西方列強文化侵略的成功。所謂“世界貨幣”的“美元霸權”及其市場經濟國際慣例,是我們明顯可以感知到的經濟侵略和剝削。但我們從語言表達范式就主動承認和接受了西方的“文化霸權”,這才是從經濟主權到貨幣主權乃至于領土主權不斷遭到侵犯擠壓的禍根。所謂市場經濟國際慣例,可以在美國本土制造出周期性的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可以制造出1%與99%的貧富等級分化社會危機,可以制造出“中國勞動生產美國消費享受”的“國際互利共贏”。那么,中國接軌了這個市場經濟國際慣例體系,就真的可以實現經濟持續高增長的“大國崛起”夢想嗎?
因此,若不能打破市場經濟國際慣例的思維慣性精神枷鎖,不能首先恢復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主權,中國人就無法真正站起來,更遑論“平視美國”了。其實,以“國際慣例”的語言范式去跟美國爭辯“言論自由”,本身就很荒唐且滑稽。至于美國為何對毛澤東很過敏,并不是美國資本政客及文化精英不明白毛澤東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性啟動者”。恰恰相反,美國人對這一點的理解,甚至比中國人的切身感受還要深。美國的“紙老虎”雅號,也正是拜毛澤東所賜。特別是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毛澤東成了中華民族敢于挺直腰板傲視西方世界的永恒文化符號。
我們今天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實施“文化強國戰略”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我們正是首先需要從毛澤東身上尋找到中國文化的強大之魂。而在沒有掙脫市場經濟國際慣例的思維慣性之前,戲說美國“言論自由”掛了,的確還為時尚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