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鐵道部”并將其推向市場實行股份制,是今年兩會辦的一件戰略性的大“實事”,舉國關注,但褒貶不一。草民不由聯想到晚晴的“保路運動”。
公知們要說了,是啊,晚晴的“保路”不也是“民企”爭“國有”,“市場化”嗎?
不對。
二者名同實異,似是而非,恰恰相反。
“筑路權”是中國任人宰割時代由“外商”發明的,與今天的“招商引資”不同,彼時中國是被動,連“開放”也都是美國人的發明,英法只搞通商口岸、劃勢力范圍,美國人到底是先進文化,那個時候就提出“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相當于“雙贏”,可惜后來毛澤東給關上了,以致“閉關鎖國”三十年。彼時國人爭“路權”,是與洋人爭,與“寧送友邦,不與家奴”的“主子”爭,是“家奴”與聯手的土洋主子爭,兼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雙重意義。
由四川的“保路”引發了辛亥革命,可惜中國的“民企”太軟弱,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使命只好落到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肩上,直到“帝國主義接著尾巴逃跑了”,中國人民的“路權”,才得以國有的形式真正實現。
這個就是袁騰飛們所咬牙切齒千詛萬咒的時代。據說,這“國有”產權不明確,必須“包”“股”MBO,才能“完善”。
經過多年“快賣賣光”,中與小,所剩無幾了,現在該“深化”,“攻堅”國企了。
鐵路人們稱作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如今,“殺開一條血路”的手術刀,揮向這大動脈了。
“市場”與“股”,可以使鐵路管理“完善”。
國企改革不是“完善”30多年了嗎?劉志軍到底是“僵化”造成的,還是“完善”的結果?
“產權明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間正道私有化”、“經營者持大股”等等,天然地要批量地制造出千千萬萬個劉志軍。
說到“股”,中國的鐵路如何“估”法?
中國人民百年為之付出的血汗和汗水,怎么估算?
晚晴的“保路”,中國人民付出了多少生命?
建國之后,成渝、成昆、湘黔、襄渝鐵路的修筑,鐵道兵付出的鮮血和生命,能夠用經濟人價值觀念和市儈方法計算嗎?
無論私企外資投入多少個億,都不能占百萬千萬分之一!
從“放小”到“攻堅”,無數國企就是這樣一個個一步步被“完善”“產權明晰”了。“通鋼改制”的模式具有典型意義,雖然它受到挫折。
難道是杞人憂天嗎?鐵路“市場化”“股”之后,如果能夠如意以償暢行無阻,其結果,必然也會人們看到的無數國企一樣。
“大動脈”切割,“起搏器”一旦掌控在資本和外人手里,到“阜外”找黃牛掛專家號,也無濟于事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