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大米 危害生態人體?
戰洋
2009年年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植酸酉每玉米通過國家審核批準。與此同時,由華中農業大學負責研制的轉基因水稻也獲得安全許可。也就是說,轉基因大米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進入中國人民的生活。
在歐洲和日本,政府對轉基因產品的限制非常嚴格,凡是轉基因產品都需要標識。而在美國和中國,針對轉基因產品管理相對寬松,不僅不要求標識,被限制的種類也少一些。然而,在轉基因主糧的推廣上,中國則步伐飛快,成為世界第一個將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的國家。
然而,民眾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轉基因大米安全嗎?從事基因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此莫衷一是。一些學者認為目前技術相當可靠和成熟,不會有大問題,可以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大認為,“中國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可以借鑒信息產業的發展模式,靠大企業、大資本和高科技的共同推動”。 另一些學者則極力反對轉基因主糧的推廣,認為存在很大的潛在危害。
筆者以為,轉基因大米是否對人體有害,不經過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的實踐,研究者也不好妄下定論。誠然,國外已經培育和使用過富含維生素A轉基因大米“金米”(golden rice),這些轉基因大米有著抗蟲害富營養元素等多種好處,但是從來沒有作為主糧投入使用,一直只是作為人道主義的緊急救援物資使用。
總結而言,轉基因大米主要有四類潛在危害:一、基因污染。也就是說轉基因物種大面積種植以后,很容易“污染”其近似物種。長此以往,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就沒有嚴格的界限。
二、對生態的危害。這一點實際上非常容易理解,任何物種都不是孤立存在于自然中的,一旦物種在基因層面上被改變,對于整體生態的潛在危害恐怕也不是目前就能評估出來的。
三、對人體的潛在危害。對于以大米為主食的亞洲人來說,轉基因主糧可能給人口質量帶來潛在的危害和影響。
四、不利于中國產品出口。這一點實際上談的是經濟層面,目前歐洲各國并不接受轉基因主糧。一旦中國開始商業化推廣轉基因大米,他們將會限制中國相關食品的出口,包括大米和大米制品。
當今的美國社會科學界已興起對生物科學和基因技術研究和反思,學者們開始認識到,自然與社會之間并不存在嚴格界限,而當代科學技術常常打破人們原本建構的自然與社會的界限。由于基因技術的特殊性,在討論其技術推廣的同時,人們更應該加強社會層面的論證。
其次,對于以消費大米為主糧的中國民眾來說,他們是決策的利益相關人。在商業化推廣之前,充分的討論的是非常必要的,這其中有程序民主的問題。不管轉基因大米在技術上已經安全到何種程度,不管其推廣可能帶來多大的利益,沒有經過民主討論就貿然允許進行商業化推廣,是政府不負責任的行為。
再者,即使沒有經過利益相關人的討論過程,至少應該有相關的風險規避的對策。轉基因大米與其推廣過程的各種不確定性,都應要求相關組織明確責任,以有效的防范可能的風險。
2010年02月14日
(作者為美國賓漢頓大學博士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