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油的血戰:從利比亞反對派表示不給中俄印石油項目說起
云淡水暖
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利比亞反對派:中俄將難獲石油新合同”,報道說:
“利比亞反對派控制的石油公司發言人本周表示,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曾對利比亞反對派采取敵對立場的國家,今后在從利比亞獲得新的石油合同方面將會有麻煩。…Arabian Gulf Oil Co.發言人通過電話向道瓊斯通訊社表示,那些曾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采取敵對立場的國家,今后將難以獲得新的勘探特許權,這些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和俄羅斯。該發言人還表示,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將遵守現有的合同。…利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油氣資源,倘若失去在該國開發新資源的權利,對印度、中國和俄羅斯來說將是一大挫折。與美歐國家不同,利比亞內戰爆發前,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云云
這是反對派在“拿下”的黎波里之前的消息,利比亞反對派控制的石油公司發言人的一番話,一下子就把一場血戰的底牌說直白了,600萬人口的國家,死了5萬人、傷了10萬人、失蹤2萬人(反對派宣布的數字),差不多六十分之一的人口傷亡失蹤的血戰,歸齊了還是要落實到一桶油身上。
界線劃得很清楚,“中國、俄羅斯和印度”被列在可能“買不到”油的之列,但還留了一條后路“將遵守現有的合同”,只是針對新的機會而已。
但是報道說了一個自相矛盾的歷史和現實,從“與美歐國家不同,利比亞內戰爆發前,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分析,在獨裁者卡扎菲執政的時期,在利比亞獲得最多石油利益的并非中國、俄羅斯、印度這些“新興市場國家”,而是美國、歐洲的西方老牌殖民主義發達國家。
換言之,長期與卡扎菲這個獨裁者你來我往地做石油交易的,是美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的公司。而出動空中力量打擊利比亞直至出動特種兵參與利比亞內戰的,也是這些國家。
而“利比亞內戰爆發前,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更會令人質疑,是不是歐美諸強覺得應該把“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的勢頭止住,或者說卡扎菲政權想把石油生意多找幾個伙伴,威脅到了歐美的切身利益,引來了北約空軍的狂轟濫炸幾個月,最后出動特種部隊攻入的黎波里。
利比亞的石油資源非同一般,第一,其靠近歐洲發達國家,就隔著地中海,得手便捷;其二,利比亞原油的品質世界頂尖,歐美石油界稱其為“甜油”。優質成分高,雜質少。就沖這兩點,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有足夠的沖動干預利比亞局勢。
卡塔爾出動特種部隊參與攻入的黎波里,然卡塔爾的國家元首是埃米爾,埃米爾是世襲制君主,有議會,議員由埃米爾任命且都是王室成員,不允許政黨存在,典型的不符合西方價值觀的政治制度,一個封建獨裁的君主國家居然是北約軍事打擊利比亞的盟軍。
反之,被利比亞反對派列入“不賣油”的印度,實行典型的西方模式的政治制度,“民主的”印度怎么也沒率先支持“民主的”反對派呢?印度應該是利比亞“民主”反對派的同盟軍,也被打入不給石油項目的行列。
神馬“民主”、“自由”、“人權”之類,不過浮云而已。
當然,盡管反對派的這位石油公司的發言人放話說中、印、俄“今后將難以獲得新的勘探特許權”,但還要看背后的主子的態度。
據專家分析說,目前在利比亞反對派陣營中有多股勢力,軍事實力較強的其中一股是以基地組織為背景的班加西派中的主力,曾經被美國宣布為“恐怖組織”而受到卡扎菲的打壓,還有一股是北約訓練的山區部落武裝。在此次攻入的黎波里的軍事行動中,迅速推進,穿插分割敵方軍隊的是英、法、卡塔爾等國的特種兵,進駐的是北約主導的部落武裝,沒班加西派的什么事。
也就是說,關于石油利益將來的分配,如果是班加西派的發言人說的話,未必有效,如果是坐鎮的黎波里的派別的發言人說的話,等于是英法美的旨意,反正與反對派關系不大。
一桶油引發的血戰,就這么簡單的事情,西媒、西奴、鸚鵡們非要搞得復雜不堪。拼命貼上“民主”、“人權”、“自由”的金箔。如果哪個“民主斗士”敢在卡塔爾、阿聯酋這樣的封建君主國家挑事搞什么花兒革命試試,北約和美國照樣滅他。
云淡水暖
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利比亞反對派:中俄將難獲石油新合同”,報道說:
“利比亞反對派控制的石油公司發言人本周表示,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曾對利比亞反對派采取敵對立場的國家,今后在從利比亞獲得新的石油合同方面將會有麻煩。…Arabian Gulf Oil Co.發言人通過電話向道瓊斯通訊社表示,那些曾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采取敵對立場的國家,今后將難以獲得新的勘探特許權,這些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和俄羅斯。該發言人還表示,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將遵守現有的合同。…利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油氣資源,倘若失去在該國開發新資源的權利,對印度、中國和俄羅斯來說將是一大挫折。與美歐國家不同,利比亞內戰爆發前,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云云
這是反對派在“拿下”的黎波里之前的消息,利比亞反對派控制的石油公司發言人的一番話,一下子就把一場血戰的底牌說直白了,600萬人口的國家,死了5萬人、傷了10萬人、失蹤2萬人(反對派宣布的數字),差不多六十分之一的人口傷亡失蹤的血戰,歸齊了還是要落實到一桶油身上。
界線劃得很清楚,“中國、俄羅斯和印度”被列在可能“買不到”油的之列,但還留了一條后路“將遵守現有的合同”,只是針對新的機會而已。
但是報道說了一個自相矛盾的歷史和現實,從“與美歐國家不同,利比亞內戰爆發前,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分析,在獨裁者卡扎菲執政的時期,在利比亞獲得最多石油利益的并非中國、俄羅斯、印度這些“新興市場國家”,而是美國、歐洲的西方老牌殖民主義發達國家。
換言之,長期與卡扎菲這個獨裁者你來我往地做石油交易的,是美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的公司。而出動空中力量打擊利比亞直至出動特種兵參與利比亞內戰的,也是這些國家。
而“利比亞內戰爆發前,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更會令人質疑,是不是歐美諸強覺得應該把“印中俄三國在利比亞的業務尚處于初期階段”的勢頭止住,或者說卡扎菲政權想把石油生意多找幾個伙伴,威脅到了歐美的切身利益,引來了北約空軍的狂轟濫炸幾個月,最后出動特種部隊攻入的黎波里。
利比亞的石油資源非同一般,第一,其靠近歐洲發達國家,就隔著地中海,得手便捷;其二,利比亞原油的品質世界頂尖,歐美石油界稱其為“甜油”。優質成分高,雜質少。就沖這兩點,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有足夠的沖動干預利比亞局勢。
卡塔爾出動特種部隊參與攻入的黎波里,然卡塔爾的國家元首是埃米爾,埃米爾是世襲制君主,有議會,議員由埃米爾任命且都是王室成員,不允許政黨存在,典型的不符合西方價值觀的政治制度,一個封建獨裁的君主國家居然是北約軍事打擊利比亞的盟軍。
反之,被利比亞反對派列入“不賣油”的印度,實行典型的西方模式的政治制度,“民主的”印度怎么也沒率先支持“民主的”反對派呢?印度應該是利比亞“民主”反對派的同盟軍,也被打入不給石油項目的行列。
神馬“民主”、“自由”、“人權”之類,不過浮云而已。
當然,盡管反對派的這位石油公司的發言人放話說中、印、俄“今后將難以獲得新的勘探特許權”,但還要看背后的主子的態度。
據專家分析說,目前在利比亞反對派陣營中有多股勢力,軍事實力較強的其中一股是以基地組織為背景的班加西派中的主力,曾經被美國宣布為“恐怖組織”而受到卡扎菲的打壓,還有一股是北約訓練的山區部落武裝。在此次攻入的黎波里的軍事行動中,迅速推進,穿插分割敵方軍隊的是英、法、卡塔爾等國的特種兵,進駐的是北約主導的部落武裝,沒班加西派的什么事。
也就是說,關于石油利益將來的分配,如果是班加西派的發言人說的話,未必有效,如果是坐鎮的黎波里的派別的發言人說的話,等于是英法美的旨意,反正與反對派關系不大。
一桶油引發的血戰,就這么簡單的事情,西媒、西奴、鸚鵡們非要搞得復雜不堪。拼命貼上“民主”、“人權”、“自由”的金箔。如果哪個“民主斗士”敢在卡塔爾、阿聯酋這樣的封建君主國家挑事搞什么花兒革命試試,北約和美國照樣滅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