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微博沒有渤海灣? ---只因康菲是外企?
劉仰
·
2011-08-08
·
來源:烏有之鄉
說渤海灣是什么意思?2個月前,渤海灣蓬萊油田發生溢油,其后,溢油數量和面積出現過幾個數字,相差很大。其后,國家海洋局要求在8月7日(也就是本人寫這篇文章時)完成海底油污的清理工作,但是,溢油的清理情況究竟如何,撲朔迷離。其間,還有媒體報道說,位于渤海灣沿岸的河北樂亭地區,海水養殖戶發現,他們養殖的扇貝大量死亡,據說養殖戶的經濟損失超過3億,究竟是否與渤海灣溢油有關,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沒有確切的說法。這就是我想說說渤海灣的原因。
其實我并不想多說溢油本身,國家海洋局肯定比我更關注這件事。我更想說的是渤海灣溢油發生后,媒體的反應。前幾天看到兩位著名的電視人在微博上的對話,說現在的新聞都被網絡和微博搶了風頭了,電視幾乎跟在網絡和微博后面,沒了獨家,沒了優勢,開始失去觀眾。這話說的不是一點沒道理,但是,放在渤海灣溢油這件事上,則不太對頭,顯得有點蹊蹺。
我記得兩個月前,渤海灣溢油剛發生時,網絡、微博對于該事件也有很多關注,但是,很快就過去了。到今天,國家海洋局的要求落實得如何:溢油清理的結果究竟怎樣,正是可以大大追問的時候,網絡媒體尤其是微博對這個事件已經不那么關注了。是有關部門不讓說嗎?對此我沒有答案。但是,我看到一些平面媒體還是有簡短的報道,電視也還在做這個話題,只是網絡媒體對此沒了興趣。是因為時間隔得太長嗎?GMM事件時間也不短了,至今網上還在大吵大鬧。要說對社會的影響,GMM事件牽涉到紅十字會,渤海灣溢油牽涉到生態和沿岸地區很多人的生活,哪個影響更大,也難分伯仲。是否因為近來網絡媒體把很多注意力都投入到攻擊“辟謠”上,所以忽視了渤海灣的謎團?
如果尋找一下2個月前媒體對于渤海灣溢油的報道和批評,我們會發現一個詞,“中海油”,那是一家國企。它像中石化、鐵道部、紅十字會等等一樣,都與中國政府密切相關,所以,它們都是網絡媒體最喜歡的批評對象。面對國企、政府部門,網絡媒體從來都是蜂擁而上、痛打落水狗的架勢,不會輕易放過追問、質疑、刨根的任何機會,哪怕造謠。為何在渤海灣溢油問題上,網絡媒體竟然集體失聲?答案其實很簡單。只要看一下最近平面媒體和官方對于渤海灣溢油事件的描述,我們就會發現一個變化:兩個月前讓網絡媒體激動不已的“中海油”不見了,現在出現在媒體和公眾視野中的對象,叫做——康菲公司。對于網絡媒體來說,“康菲公司”意味著不能再瞎激動了。
為什么?我們看一下百度上面對于康菲公司的介紹:
“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發展業務的同時,更注重回饋公司作業所在的社區,包括支持教育,保護環境,……,并一直傾力通過多種大學項目支持教育、通過探索未來之路教育計劃支持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等。康菲中國還持續資助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光愛學校來幫助貧困孩子獲得基礎教育,與天津泰達心血管病醫院合作,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貧困地區患兒提供手術支持,并在八達嶺長城西側建立國際友誼林等。康菲石油的表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于2003年獲得美國國務院‘優秀企業獎’提名,并于2004年獲得首屆光明跨國企業十佳公益獎,以表彰其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貢獻。2008年獲得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民生行動先鋒’獎。”
這簡直是一家好的不能再好的企業,但是,它是真的嗎?面對渤海灣溢油事件,康菲公司頭上的種種光環是真的嗎?網絡媒體為何不像質疑紅十字會的光環那樣,也對康菲公司這樣一個“優秀企業”表示質疑?答案只有一個:康菲公司是一家美國企業!百度的介紹如下:
“康菲石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國際一體化能源公司,……。康菲石油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在3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是康菲石油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 目前員工約800名,與中外方合作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與開采業務。目前在北京、塘沽和蛇口設有辦公室。 在中國渤海灣,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共同開發中國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萊19-3油田,面積覆蓋約3200多平方公里。在與中海油的合作中,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位于中國渤海灣的11/05區塊發現了蓬萊19-3 海上油田。目前,康菲石油中國公司是該油田的作業者。”
懂了嗎?2個月前,網絡媒體對于渤海灣溢油事件蜂擁而上,是沖著“中海油”這家國企而來的,中國的國企出事了!他們就像看到鐵道部出事一樣興奮地睡不著。但是,很快發現,渤海灣溢油事件的真正主角,是美國的全資公司,而且還是美國國務院表彰過的美國優秀企業,中國網絡媒體,立即對其手下留情,因為他們發現。如果在渤海灣溢油事件上窮追猛打下去,就要傷到美國了,就要傷到美國的在華利益了。這樣一個現象是否有助于大家認清中國網絡媒體的實質?
這并不是孤例。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長期都是各種媒體的批評對象,這是應該的,食品安全的確很重要,的確很值得高度關注。但是,他們是真的關心嗎?當重慶在食品安全上重拳出擊的時候,媒體大多都失聲了。最近,麥當勞、肯德基、味千拉面、DQ冰淇淋等外國快餐、外國食品被爆出質量問題的時候,當初對于“雙匯”的狂歡式批評勁頭哪里去了?這個現象的實質是什么?批判中國,不遺余力;批評外國,得過且過。為什么?我只指出一點:中國的網絡媒體大都在國外上市,股權主要不屬于中國。這是資本掌握話語權的一個典型,這種現象將長期出現在中國的媒體上,將長期影響中國的輿論傾向。看不清這一點,就不懂得當今中國的媒體和輿論。
所以,由于美國全資企業進了渤海灣,渤海灣鬧出再大的事,網絡上都好像沒有渤海灣一樣。盡管康菲公司并沒有認真處置海底油污;盡管國家海洋局的時間表,康菲公司并沒有按時完成;盡管康菲公司總想推卸自己的責任;盡管康菲公司可能還隱瞞了溢油的真相;盡管這是一個可以質疑外資企業的技術、責任心、危機處理、道德形象等等方面的好題材,但是,我們的網絡媒體放過了它,放過了這家受到美國國務院表彰的美國“優秀企業”,依然在中國人的腦海中維護外國企業實力強、技術高、負責任的形象;這是為什么?外國企業為何能在中國有此特殊待遇?除了媒體的袒護外,還有誰,讓外國企業在中國過得如此滋潤,甚至好過它們在母國的日子?中國,你怎么了?渤海灣還是中國的嗎?渤海灣,以及你周邊的人們,你們該感到幸福還是痛苦?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