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世界通脹的罪魁禍首當然是美國,它的量化寬松讓各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資本家們卻在歡呼。
但物價上漲是從中國開始的,中國玉米從2008年末的不足1500元每噸一直飆升到2010年8月的2000元以上時,美國玉米才開始如夢初醒。
這不是扣帽子,而是事實。比如說今晚,外盤商品狂跳水,國內明天會是什么行情?若是開始穩住,而不是跟隨跳水,說明中國的通脹主要還是自身原因,而不是什么“輸入型通脹”。
國內的狗屁經濟學家一直拿輸入型通脹說事,認為即使中國緊縮,也無法抑制通脹,還會舉印度、巴西緊縮無效的例子。
更可怕的是這些狗屁經濟學家影響了決策,致使中國政府在緊縮時十分猶豫,以致目前物價高企,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而國內資本家也在歡呼。
中國因素一直是國際炒家的主要題材,明明是中國需求推動了國際資源價格上漲,是“雞生蛋”,而我們的狗屁經濟學家非說是“蛋生雞”,國際價格不降,中國緊縮無效。
真是一群禍國殃民的精“蠅”!
作為資源凈進口大國,中國有理由推動物價上漲嗎?!政府或許是想“既保增長,又控物價”,魚與熊掌兼得,但如此高物價下的投資合算嗎?!這些投資未來的效益如何,會不會是一堆高價壞賬呢
我一直懷疑四萬億是個錯誤的決策-----美國生了病,我們胡亂吃什么藥。
歐美日流動性已近極致,財政也很糟糕,雖然現在在飲鴆止渴,未來卻是看得見的悲慘。只要中國減速,蕭條就會提前來到。
對此,中國有主動權。
蕭條不是壞事,至少,我們的外匯儲備能找到出路了。
中國應該早日作過冬的準備。
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